回覆列表
  • 1 # 默默的默言

    《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

    第一階段:說唱文學。

    從李商隱的《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來看,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在民間流傳。宋代透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

    第二階段:

    根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已出現了“說三分”的專家霍四究。又據《東坡志林》載,王彭嘗雲:“徐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故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民間說三國故事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

    第三階段:舞臺戲劇。

    宋元時代三國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臺。《宋史·範純禮傳》及南宋姜白石《觀燈口號》等詩歌中都有演出三國戲的記載。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至少有《三戰呂布》、《赤壁鏖兵》、《隔江鬥智》等三十多種,在這些劇本中,繼續表現了“尊劉貶曹”的傾向。 三國故事流傳既有那麼長的歷史,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小說,可能很早就產生了。

    但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三國志平話》,是元代至治年間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

    這書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從評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不僅擁劉反曹的傾向極為鮮明,而且劉、關、張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氣息,張飛的形象最活躍、最有生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寫得很突出。

    全書內容大半是不同於正史的附會和傳說,像司馬仲相斷獄的因果報應故事,張飛毆打常侍段珪、殺定州太守,以及劉、關、張太行山落草等,情節都很離奇。而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

    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可知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又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結合他豐富的生活經驗,寫成了這部影響深遠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萬左右,SUV哪個價效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