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魅力平常心
-
2 # 禾川化學汪工
因為歷史沒有如果也不能倒流,所以這個問題從分析中猜測秦國強大的幾點原因
第一,秦國推行商鞅變法,秦國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國家機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和耕種。那一時期秦人圍繞生活只有兩件事就是征戰,因為這最符合他們的利益,秦國對外用兵的動力很足。第二,秦國網羅天下英才,敢於重用有才能的六國客卿,甚至不惜動用武力,比如為了得到韓非,出兵攻打南韓。各國有識之士也看準機會投奔秦國而來,如商鞅、張儀、范雎、李斯等,而山東六國多數情況下人才的選拔很僵化,權力被大世族壟斷,這種人才選拔出來能力很明顯不如秦國。第三,秦國坐擁地利,山東六國地理形勢沒法跟秦國相比,它東邊是潼關,函谷關,南面是大山。它剛好處於漢中平原上,農業也是戰國時較發達的一個國家。這樣,秦國在有戰事時,它不用擔心有人會打進來,因為他有兩座關口可以讓別國的部隊不敢進來,事實上,六國的部隊就沒有能進入過秦國的國境的。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很被動,外交局面不好的時候他們面對外敵入侵時根本不能傾盡全力抵抗。秦國能夠統一,各方面硬體設施都佔優勢,再加上明君賢臣良將,它能統一是必然的趨勢。接下來說說晉國,大家想到晉國只會想到一位厲害的君主只有晉文公,晉國曆來強大,而強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疆域遼闊又是中原富庶之地,糧食產量也好,二是人口多,就意味著軍隊人數多。再說賢臣良將也只有晉文公時期出現。晉國為什麼解體?晉國在曲沃代晉後屠殺公族重用六卿,所以晉國有一個晉無公族的局面。六卿中範氏,中行氏兩家與邯鄲趙氏的聯盟被其餘四家打敗後晉國實力派剩下四家,四家中智氏被滅掉後剩下三家。從曲沃代晉到三家分晉晉國大權多數時間一直掌握在卿大夫家族手中。此時的卿大夫們世襲權力,為了保證家族利益他們在選擇各個家族接班人時會適當考慮繼承人的能力問題。比如趙襄子本來沒有繼承趙家權力的資格但他卻繼承了。在幾家共存的情況下幾家都有危機感,他們還能勵精圖治。不過雖然幾家卿大夫努力,但這種制度比秦國依然差很多。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卿大夫們有各自的家族利益,他們並不會一心考慮國家利益,所以晉國後期經常出現內耗,幾家互相掣肘,這也不利於晉國實力的發揮。總結
即使晉國沒有解體,那麼六國也無力改變最後的結果,只能推遲罷了,秦國後期君主幾乎代代明君,每朝都有賢臣良將,再加上秦國商鞅法度為根本,國力強大。反觀六國,君主一代比一代差,即使中間出現一個厲害的明主也擋不住大勢所趨,所用之人都是卿大夫世祖之人,各國有名之士還去了秦國。三分晉國也只是秦統一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就是說晉國想要不被秦國所滅,不分裂也還需要別的因素,使得國力強大。山東六國都能效法秦國,勵精圖治使的國家強大,各國之間堅定不移採取合縱之勢,再怎麼分裂,秦國也滅不掉。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3 # 格爾木的鐵路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韓趙魏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末期進去戰國時期。晉國由原來的霸主國家,分裂為趙、韓、魏三個國家。起初確實是實力的削弱,畢竟分離為三個國家,但是在戰國初期魏國經過李悝變法,建立魏武卒,率先稱霸,並奪取秦國河西地區,打壓秦國近半個世紀,對北面的趙國,南面的楚國,東面的齊國。也都是有著霸主地位。南韓雖然是三家國土面積最小的也是最弱的。但是申不害變法,使得國力也大大增強,尤其是製造的強弩,另各國也是不敢小覷!有著勁韓的名號。再來說趙國,趙國到了趙武靈王趙候雍開始國力開始大大增強,在全國推行胡服騎射,到了戰國後期趙國是唯一能硬抗秦國的國家。(長平之戰要是重用名將李牧而非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勝敗真的不好說)自此趙國元氣大傷,開始走下坡路。韓趙魏三家先後經過變法,國力大大增強,實力其實遠超晉國時期,再者晉國即使沒分裂但國家長期處於安逸狀態,內耗嚴重,沒有明主,積重難返最終還是會被滅掉,甚至比沒趙韓魏三家更容易。像同等級別的霸主齊國與楚國也是這樣,最終還是抵擋不了歷史潮流而統一!
回覆列表
秦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晉國一直是秦國東進的阻力,秦穆公就曾敗在晉國手裡,秦國的三元帥被俘虜,三晉分裂是秦國統一的一個因素,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就是因為經濟實力不夠,倘若三晉一體秦國能勝?不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的潮流,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農強兵,秦國是統一的強國!就算三家不分晉,秦國也會統一!戰國後期由楚國春申君發起的五國攻秦,秦國取勝!可見秦國是當時最具統一全國的國家,三家分晉只是讓秦國的統一大勢提前而已,在沒有分裂之前,只有齊國和楚國能夠與晉國扳手腕,但即便是這兩個國家也只能在鼎盛時期才能與晉國作戰,大部分情況下齊楚兩國都不是晉國的對手。晉國擁有當時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處於四戰之地,因此整體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秦國在同晉國的戰爭中只撈到了一次好處。但是天時、地利、人和晉國都沒有佔到導致了自己分裂這也是必然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晉國的分裂直接體現了秦國體制的超前性和適應性,為統一打好了基礎,條件成熟自然就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