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得虛名681
-
2 # 寂寞冒煙
互補?憑藉什麼去互補,互相需要才有互補,西方文明需要你什麼,科技?文化?政治制度?多獲得幾個科技諾貝爾獎再說
-
3 # 青松51990801
毛主席語錄
“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散佈他們是文明的、高尚的、衛生的。這一點在世界上還有影響比如存在一種奴隸思想。現在中國有些人中還有這種精神影響,所以要破除迷信。”
毛澤東:應該越搞越中國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
1、說中國民族的東西沒有規律,這是否定中國的東西,是不對的。中國的語言、音樂、繪畫,都有它自己的規律。
2、我們要熟悉外國的東西,讀外國書。但是並不等於華人要完全照外國辦法辦事,並不等於華人寫東西要像翻譯的一樣。華人還是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
3、華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一定說用刀叉的高明、科學,用筷子的落後,就說不通。
5、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
6、應該越搞越中國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這樣爭論就可以統一了。要反對教條主義,反對保守主義,這兩個東西對中國都是不利的。學外國不等於一切照搬。
7、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向外華人學習是為了今天的華人。
8、西洋的東西也不是什麼都好,我們要拿它好的。我們應該在中國自己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西洋有用的成分。
——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談話》1956年8月24日
解讀:
什麼是文化自信?
毛主席這篇文章,就是文化自信,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在文化方面的開明與包容,也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對文化發展的思路與方向。
毛主席在這篇文章中告誡我們,華人還是要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適當吸收外國好的東西進來。不能因為學了外國東西,就全盤否定中國的東西。
取個洋名字,不是不可以,看你怎麼個取法。名字和建築,名字和商品,名字和形象,名字和產地,名字和服務,全部是外國的東西,還可以理解。
明明是在虎門和石獅生產的內衣,偏偏要用個洋名字,P幾張用老外做模特的宣傳海報,這個就不恰當,說小點是打商業插邊球,說大點就是涉嫌欺騙消費者,屬於違法行為。
一瓶在國內灌裝的礦泉水,非得請個老外代言,廣告語還搞個什麼“歐洲貴族莊園”的噱頭,這個就是裝13過了頭。中國好山好水多得去,你端著良心宣傳會牙疼嗎?難道外國水,就比中國水甜,就比中國的乾淨?
整頓商業活動中的,廣告虛假與誇張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整頓與清除老百姓心中崇洋媚外的思想行為,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東西是水到渠成的,你割掉他頭上的辮子,你切割不斷他內心的辮子。
有些人跪久了,膝蓋都酸了,他們習慣地上硬邦邦的地板,習慣低頭仰視外華人。這個要理解,他們就像《肖申克救贖》裡面的老頭子,已經把自己體制化了,待在監獄裡沒有自由,才是他最好的自由。
國家要樹立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心,就需要圍繞這方面,多做些投入性的工作。譬如扶持從事中國文化宣傳類企業和社會組織,譬如扶持國家非物質遺產,譬如扶持傳統工藝的現代創新,譬如扶持傳統文化的義務教育等等。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重新成為世界的燈塔,大部分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認同感,又將如春夏之際的田野一樣,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蔚然壯觀。。。
-
4 # 長風浩蕩
不止“中西文化”之間,所有的存在都有可取之處。此之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三人,可並非只能是“西方文化”。
非洲文化,有沒有可取之處?拉美文化,有沒有可取之處?
就是蒼蠅蚊子,有沒有可取之處。
遠取諸物,近取諸身。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這些真理,你忘了麼?
-
5 # 夕陽紅155908541
我認為東西方文明是可以相互借鑑,進行互補的。
1.西方物質文明從整體上來說比東方發達,東方可到西方去學習科學技術,學習科學創新思想,為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世界而努力奮鬥。
2.東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更先進。西方可到東方來學習"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孝、悌",實現世界大同的先進理念、先進思想,拋棄霸權思想,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思想。
3.透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建沒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使社會產品極大豐富,可實行按需分配,社會成員和諧共處,沒有戰爭,沒有軍隊,無殺人放火、強姦擄搶,社會安定,人民幸福。
-
6 # 劉皓21
東方相信多勞多得西方相信科技淘汰落後生產力。我舉例古時候100縴夫拉一噸貨物逆江上行現在30萬噸油輪拉10萬噸貨物變相相當於1000萬人的勞動力原現從武漢到重慶縴夫拉一年都不可能完成現在只需24小時!
-
7 # 資料完善度低
我想糾正下,是文化而不是“文明”。東西方文化雖然不同,但完全可以”相融、互補、借鑑”。如,你吃過西餐麼?西餐不就是西方文化麼?再有,你穿西服麼?現代時裝呢?西服不用說,現代時裝卻是東西共享的哦。
汽車丶飛機丶火車等,現代建築等,你現在用的手機等等,不都是西方文明的產物麼?
你接受的九年義務教育,其中之“數學丶物理丶化學”等等不都是西方文化麼?公曆記年、公里丶釐米、克、等等不都是與西方文化接軌了麼?可見東西文化早就融入一起了。
中華文化從不保守,古有“胡服騎射”,再後有”佛教東傳”,與中土”儒道”結合,傳承二幹年了。不都結合的好麼?難道今天還有人將其分得清?
-
8 # Northwolf
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沉澱,也有不同的文明,這是一個很大的體系,如果真正去追溯,還要了解每個國家的不同起源,演變,到如今的現代人的思維和社會環境的價值觀。互補是不合適的,畢竟發展不同,起源不同,社會環境不同,認知,文化理解等都是不同,借鑑也要有“度”,在尊重本國文化和歷史文明等前提下,適度相融合一小部分有利和可以適合我們自己國家所用的文明,比如:日本從小教育的尊重鄰里,尊重老師,尊重父母,尊重長輩,尊重學年比自己高的學長。為什麼說一小部分去學,而多數並不適合,一樣拿日本舉例:日本沒有給老人讓座習慣,日本老人只有社群照顧,孤獨去世的很多,無後輩照顧,晚年很淒涼。一個國家不是任何文明都適合另一個國家,適度而不適當才可以不在一些環節重蹈他國這種狀況。國家程序關係每個人,也會影響每代人,人走錯了可以改,但一個國家盲目的去套用別國文化和文明,影響的就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所以才會慎重,慎重,再慎重
-
9 # DKink
請注意是文化,不是文明。中國的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排斥外來文化。我們用的數學,化學,計算機等等都是外來的,怎麼方便怎麼來。中英文混排也沒有違和感,比如。我的電腦是i7 2680+8+256的。這種混排都沒問題。中國也不是一個宗教國家,各類宗教都存在,還有互相融合。
-
10 # 陝西西安邢文宇
論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三十前全世界的人如果不懂英文就到碰壁、吃不開;
但是三十年後,要是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中文,換你們吃不開。
-
11 # 程林4721
本人遇見。文明是可以互補的。文明互補的前提是真理的文明。對一個宗教信仰的文明只能是包容和禮貌的對待。不能產生互補,因為那不是真理的文明。講文明講禮貌,類似入鄉隨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來自於自信。對於一個追求真理的大國來說互補的文明只有是真理的文明,其他的文明只能是以禮相待構不成崇拜和互補。
-
12 # 戰略工程蝦
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以物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定義的,科技是文明的產物,文明時文化的衍存,文化始於“空杯心態”。
為什麼儒釋道能在中國“和合為美”,根源在於《易經》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
用西方邏輯來推演,科技是杯中之物。所有的合,成包容開始,包容需要對立。互補、借鑑是對立的存在和歸宿,西方的政客們對於這些應該是看的很清楚的,不願意承認罷了。
在守拙中學習,這是大中華文化得以不斷髮展的根本所在的眾多工具之一。
-
13 # 手機使用者2533
任何文明都是互補的,不是可否!人類需要進步!不同的時期是不同的!歷史性的,都是單一的!新時代大國思想尤為重要,相互合作,相互帶動!是最好的表帥!同時也要與發展中國家互動!相互聯絡!也就是一帶一路的珍藏版!愛就在這裡!這是當今世界最好的正能量的思想!要一起前行!怎樣前行啊!你打我!我打你!明天看誰不高興!你又打他了!就真麼簡單!時代不同了!一起才是真道理!如果不可以!那就各行其道了!道的意義!
-
14 # 曾經花開月正圓
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中進化發展而來的。東西方文明優勢互補學習交流進步是必然的趨勢。一帶一路就是向世界發展中國家相互交流互利共贏造福人類做著偉大的貢獻。
-
15 # 鳳凰嶺老叟
可以互補,一千年後,倘若地球不被氫彈毀滅,倘有人種存在,完全是可以互補的。
世界要前進,西方文化打衝鋒!
世界要穩定,東方文化是基石!
回覆列表
互補了幾十年了,您說呢?中西醫、經濟金融、市場交換、文化互動,您認為成果在哪?您這個問題應該問怎樣互補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