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羊人101068203

    孫權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忍辱負重多年,不斷壯大自己,雖然最終沒有一統天下,但是也不失為一代梟雄,為了生存不被曹魏吃掉也不能讓劉備做大,還要自己想辦法做大,每天如履薄冰,殫精竭慮,在奪取荊州以後算是徹底和劉備撕破臉皮,在當時孫權無法單獨抵抗劉備,也不希望曹魏坐收漁利,迫不得已投降曹魏,就是為了告訴劉備還有一個比我們兩個強大的人存在,你別亂來,就算魚死網破,你也討不到便宜,到最後天下大勢已定,才稱帝,而且稱帝還怕諸葛亮不高興,之前問一下諸葛亮,當然諸葛亮迫於無奈,只能同意,不同意也沒辦法,孫權既想不得罪蜀漢,又想利用蜀漢的力量一起對抗曹魏,孫權沒有獨立對抗曹魏的實力,自然忍辱負重多年

  • 2 # 狐狸晨曦

    孫權於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開戰,真正“屈身忍辱於曹魏”的時間不過三年,卻“空手套白狼”般讓自己從一個漢朝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變成了“吳王、大將軍、賜九錫、都督荊揚交三州軍事”,名正言順地做為君主統領荊、揚、交三州,也為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東孫氏奠基,始於孫策以武力征服江東六郡,大肆誅戮名士,江東群豪奮起抗爭,孫策輕而無備,因此喪生。

    而孫策之弟孫權年僅十八,初領江東,張昭受孫策託孤為“仲父”,實際執政。此時的孫權,只是類似一個孫氏家族推出來協調各方的牌位,離名副其實的江東之主相差甚遠。即使孫氏家族內部,對他也頗多不服。

    當時江東各郡到處反叛,孫權的從兄孫暠,從駐地吳郡烏程,整軍欲取會稽,被虞翻勸退;廬江太守李術率部曲數萬北迎曹操,直到官渡袁曹對峙,才被孫權趁勢討平。幾年後丹陽太守、孫權三弟孫翊又被部將刺殺。而同為孫氏家族的豫章太守孫賁、廬陵太守孫輔等人,直到赤壁之戰前,都一直和曹操控制的漢朝中樞,暗通款曲。

    因此,直到赤壁大戰一場大勝,孫權才以此兵威真正整合了孫氏家族,張昭也因主張降曹站錯立場,就此退居二線。從此在江東,孫權才真正說一不二。

    然而論合法政治地位,整整十九年時間,孫權僅僅是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不但遠不及控制漢廷中樞的丞相曹操,聲望和官位亦難比漢室宗親代表、合法官爵是“左將軍豫州牧”和“宜城亭侯”的劉備。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和曹操決裂,自封“車騎將軍、徐州牧”,這個官位形式上還是由劉備上表的,因此,孫權以此號令江東,同樣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孫權聯合劉備進行的十年抗曹戰爭,與其說是為了從貧瘠的江東去如何一統天下,這種不切實際的雄(好)心(高)壯(騖)志(遠),倒不如說更多原因是為了以戰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漢帝國中樞,就此認可他自己割據江南的既成事實。

    當劉備取漢中奪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圍困樊城,夏侯淵、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也岌岌可危,情勢窘迫下,曹操終於放棄了在有生之年武力統一全國的雄心,同意承認孫權為割據江南的諸侯(荊州牧),許封高官(驃騎將軍)顯爵(南昌侯),

    魏王:曹操

    而此時劉備已自稱漢中王,勢力達到鼎盛,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卻連個“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的空頭職務也吝惜贈與孫權。

    漢中王:劉備

    因此,孫權便迫不及待對曹操上表稱臣,與之締結盟約,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斬殺關羽,更將關羽軍的野戰兵馬數萬,留守軍團數萬,于禁部俘虜三萬幾乎一網打盡,極大增強了自己勢力的人力兵源。

    等曹操死後,孫權又以大漢帝國境內第一強藩之尊,支援新任魏王曹丕代漢稱帝,從而得到了“吳王、大將軍、賜九錫、都督荊揚交三州軍事”的豐厚報酬,在新生的大魏王朝位極人臣。

    曹丕稱帝

    因此,“大魏吳王”對孫權從來不是一種恥辱,反而是一大成就業績。從一個無名瓜農的子孫,剛即位時的一個雜號將軍,到此時真正建立了吳國,整個歷史程序,前後花了快20年時間的個人奮鬥時間,當然離不開曹操、曹丕、劉備、關羽等各方貴人的成就。

    只是孫權這種在曹丕和劉備兩大勢力之間走鋼絲的策略,同時也危如累卵,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復。在猇亭之戰,吳國曆時年餘苦戰,好容易一場大勝,化解了蜀漢以傾國之師東進的危局。沒幾個月後,便和曹丕矛盾尖銳化,魏國三路大軍浩蕩南征。

    孫權和曹丕的決裂,一方面自然是孫權斬關羽,破劉備,自以為羽翼豐滿,對“皇二代”曹丕也絕沒有如曹操一般的敬畏,

    更關鍵因素當然是曹丕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孫權表面稱臣,收點大象、荔枝之類的貢品;

    魏國皇帝曹丕,皇后郭氏

    而是一定要求孫權的繼承人孫登人為質,意圖之後借魏朝中樞名義和政治手段來整合江南,一如曹操從前挾天子令諸侯,逐漸壓服各路地方豪強,將司洛、三輔、豫州、淮南等地收入囊中一般。

    此等苛求關係到東吳政權的生死存亡,孫權當然絕不可能接受。

    在朱桓、朱然等東吳名將經過數月苦戰,將三路魏軍盡數擊退後,孫權派遣使者拜謁病重的劉備,和元氣大傷的蜀漢重新通好。

    劉備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為著本政權的長遠利益,也不得不強嚥苦果。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執政,蜀吳重新結盟以抗曹魏,也就是時勢之必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該早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