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聽圖說網際網路

    不知道您指的網際網路醫院是否指的是“網際網路醫療”,如果是的話,我覺得部分已經實現,部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醫院是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場所,賣藥和醫療諮詢環節是可以脫離醫院體系而存在,並不需要完全依附於醫院,而賣藥環節目前已經實現了網際網路改造,如“叮噹快藥”等,醫療諮詢類網際網路改造就更早,如“好大夫熱線”、“春雨醫生”等,另外阿里和騰訊在這方面的佈局也比較充分,如“阿里健康”和“企鵝醫生”。

    但儘快如此,醫院本身的網際網路改造很有很遠的路要走,主要原因如下:

    1.醫院的診斷過程複雜,需要專業儀器和人員

    醫院診斷疾病的過程,很難完全網際網路化,即使病例、報告等網際網路化改造(his系統),但診斷需要大夫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中間需要大量專業醫療裝置,這個環節很難進行網際網路化改造。有些疑難雜症還需要多科室專家會診,不利於進行網際網路化。

    2.醫院的治療過程,需要專業人員和規範化操作

    醫院的治療過程中,如打針、手術等過程,必須要有專業人員以規範化操作進行,而且對場所要求苛刻,必須消毒滅菌處理。所以醫療過程在目前階段不適合進行網際網路化改造。

    3.醫院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社會任務,不適合完全市場化

    在不能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和領域,很難進行徹底的網際網路化改造,因為醫院涉及到百姓生死安危和社會影響,每一個環節都不可以冒進。

    總之,網際網路醫院仍然是一個概念超棒,但前途未知。

    有人會問,那為啥藥品和醫療諮詢就可以進行網際網路改造呢?

    這涉及到網際網路改造中的操作可行性問題,對於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資訊傳遞就能實現改造的領域,是最容易進行“網際網路+”的。藥品(只要不是管制藥品和特殊用藥)購買,是由使用者提出需求,完全可以類似電商的方式管理。而醫療諮詢,權且當做資訊交換,模式照搬論壇即可。所以這兩類是最容易也是最先改造的。

  • 2 # 時間客

    非常遠,目前還沒有可預見的時間。

    目前能夠被網際網路改造成功的領域,基本存在如下幾個特點:

    1、資源規模化;

    2、效率低下;

    3、閒置率較高。

    醫療行業,目前的網際網路專案,要麼是資訊與諮詢,要麼就是解決了報名與報告的線上化(這個我認為是可量化的醫療服務產品電商化),能有問診效果的,那就是硬體領域了。當然這些年,很多公司在試水線上問診功能,但考慮到使用者本身對自我的感受反饋可能也不精準,那麼導致的結果也顯而易見。這個行業,唯一有突破的是美國之前的專案:Theranos,但最後也爆出造假。可見,如果實現醫院網際網路化,至少能實現線上問診的能力,目前其實並沒有多大突破,這就是網際網路在各個行業都或多或少有點突破,唯獨在醫療行業,其實並沒有多大突破。因為這個領域規模很驚人,如有明星專案,資本一定蜂擁而上。個人覺得難點在如下:

    1、人才資源:目前醫生的數量一直沒有滿足社會實際的需求,那麼優秀的醫生就更少了。為什麼要強調優秀的醫生,因為線上問診,在於判斷,這個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醫生才能這個能力。再說人才匱乏,同樣的時間產出的效應,當然在實體醫院更高,因為對於醫生來說,任何一次問診都是附帶風險的,不同的人診斷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很少說是有一條標準的流程;

    2、風險:如上條說的那樣,不同的人表面顯示出來的症狀可能是由不同的問題引發的。這個,即便是醫生,也需要解決儀器在輔助下結論。而線上,醫生就很難得出貼近實際的結論,那麼存在誤診的風險就會加大,這個甚至關係人命,誰也不敢草率;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但醫院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很難標準化,也很難靠感覺做出結論。醫學,是極其嚴謹的學科,他既需要依靠醫生本身的經驗與研究,也需要輔助先進的儀器,更要結合患者的反饋,才能夠得出較為嚴謹的結論,即便是這樣也會出現錯誤。

    所以,網際網路醫院的出現非常難。目前線上問診,也是醫生根據診斷結果提出方案,這個方案還是需要主治醫生來親自決定的,而風險也是由主治醫生及所在醫院承擔的。

    最後補充一點,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能夠提供給使用者的有效資訊都很少。預防知識科普,個人覺得可以先做起來,別到處是一些謠言與各種偽健康品。預防做好了,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以上,個人觀點。

  • 3 # 網際網路醫療的那些事

    網際網路醫院距離我們很近。有幾個應用場景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美團外賣買藥,我買利可君,治療白細胞少的藥。如果買處方藥需要有醫師開處方藥證明,這階段就涉及到網際網路醫院應用了,否則是買不到藥得。

    二是這次新冠疫情,在丁香醫生上諮詢自己的一些反應是不是中招了(自己嚇唬自己,在家憋久了,總以為自己發燒了,實際體溫都不高),很方便就被醫生給教育了,自己也放心了。

    我還年輕,接觸的也不多。但以後的發展肯定會更加下沉,可以具體到遠端會診,穿戴裝置,醫院資源共享等。就可以造福老百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8萬的suv買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