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野牧蜂蜂蜜科普
-
2 # 於哥哥家的蜂蜜
從圖片看,沒什麼太大問題,僅僅是蜂蜜出現了結晶,而且是半結晶狀態,這種狀態是比較常見的,至於有沒有發生變質,還能不能食用,就需要您親自判斷一下了。
蜂蜜能不能正常食用,就要看看蜂蜜有沒有發生嚴重的變質,蜂蜜變質主要是發酵變質,變質得特點:
1、蜂蜜變稀,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伴隨漲瓶現象。
2、蜂蜜聞起來嚐起來會有很大的酸或者酒精的味道。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就說明蜂蜜變質嚴重,就不建議食用了。
看來您對天然蜂蜜瞭解不多,可能還不知道天然蜂蜜會結晶,接下來我們就聊聊蜂蜜結晶那些事。
天然蜜本身就是兩種狀態,液體和結晶體,只不過大家對蜂蜜瞭解少,總以為蜂蜜是液體的,當蜂蜜出現結晶後,就以為蜂蜜是摻糖了,這樣理解是不對的,
世界上沒有不結晶的蜜,任何蜜都結晶,不過蜜種不一樣蜜的結晶程度不一樣,有的蜜容易結晶,比如椴樹蜜;有的你不容易結晶,比如槐花蜜;蜜結晶不會影響蜜的口感跟質量,蜜的結晶與蜜種,溫度,蜜的成熟度有關係。
結晶僅僅是蜂蜜狀態發生了變化,蜂蜜的成分口感花香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蜂蜜結晶是人們在食用蜂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延長及氣溫的變化,往往蜂蜜會從液態變為結晶狀態,顏色由深變淺。
蜂蜜的這種變化常常會引起一些人的誤解,認為這是由於蜂蜜摻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實,這是蜂蜜的自然變化,不是摻糖的結果。
那蜂蜜結晶的原理是什麼呢?
實質上結晶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從分子論的觀點來看,在蜂蜜裡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的,但蜂蜜裡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裡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裡分離出來,這就是蜂蜜結晶。
具體來說,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主要有四個:
1、溫度
蜂蜜結晶要在一定溫度下,一般在15℃以下,13~14℃是蜂蜜結晶的最佳溫度,這個溫度蜂蜜結晶最快。
若低於此溫度,由於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結晶遲緩;
若高於此溫度,由於提高了糖的溶解度,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
因此在儲存蜂蜜的過程中,就要控制好溫度以延緩蜂蜜結晶的過程。
2、含水量
蜂蜜結晶與蜂蜜的含水量密切相關,水分含量較高的蜂蜜,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就低,那麼結晶速度就非常緩慢。比如一些含水量大的未成熟蜜,含水量在25%以上,往往呈半結晶的狀態,含水量30%幾乎不結晶。同一種蜂蜜品種,含水量小的容易結晶,結晶速度快,就會出現完全結晶的狀態。
3、葡萄糖結晶核含量
蜂蜜中葡萄糖結晶核的含量越多,蜂蜜結晶速度越快,反之,蜂蜜結晶速度越慢。任何一瓶清澈的蜂蜜放到顯微鏡下,都會看到有許多的葡萄糖的結晶核的存在。經試驗:蜂蜜中的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之比為100∶130以下,一般容易結晶;大於100∶130,一般不容易結晶。
4、蜂蜜種類
易結晶的蜜種:油菜蜜、椴樹蜂蜜、棉花蜜、荊花蜜、鴨腳木蜜等。不易結晶的蜜種:刺槐蜜、棗花蜜、黨參蜜、龍眼蜜等少數則不易結晶。
總之,蜂蜜結晶是蜂蜜的一種物理現象,其化學成分、營養價格都未發生變化,更不會影響蜂蜜的質量。也並非蜂蜜中摻入了白糖,其實真正摻入白糖的蜂蜜反而不易發生結晶現象,結晶並不影響質量。
溫馨提示:您說蜂蜜儲存了三年,建議您蜂蜜在三年內食用完,因為蜂蜜是天然食品,隨著儲存時間增加,蜂蜜的營養成分會流失,口感會變差,雖然有時候沒有變質,但也是去了養生的價值。
熬過最苦的日子,做最酷的自己。
回覆列表
蜂蜜出現了結晶分層的情況,結晶是一種正常的物理現象,但是上下分層,下層結晶蜜的水分會析出進入上層未結晶的蜂蜜中,從而降低上層蜂蜜的濃度,容易出現發酵變質的情況。大家開啟的時候最好聞一下是否有酒味和醋味,若是有則表明已經發酵變質了。
此外蜂蜜中的營養物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貯存時間的增加,營養物質也是不斷流失的,貯存三年的蜂蜜營養物質流失的差不多了,即使食用效果也不大,所以說儲存三年的蜂蜜就不建議繼續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