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70825218

    世界經濟是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與國家集團所組成的相互聯絡、相互依賴、共同運動的經濟有機整體,也是在世界市場與國際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世界範圍的生產力、生產關係及與其相適應的國際交換關係的總和。

    一、科技進步與戰後資本主義新發展在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裡,世界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接近4%,世界國民生產總值達30萬億美元,其中西方發達國家所佔比重為3/4;同20世紀初相比,資本主義世界社會生產率提高了約100倍。現代資本主義取得的成就及其優勢地位,主要是透過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實現的,據統計,西方發達國家二戰以來經濟增長的70%~80%產生於科學技術創新。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強化軍事和政治,發展經濟和教育,爭奪科技人才,搶佔科技制高點,使戰後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代科技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改變了生產力的規模和結構,使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諸要素及其結構、產業結構、經濟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出現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

    第二,現代科技革命的發展促使戰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行了重大調整,出現了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資本國際化、中產階層隊伍擴大、勞資關係緩和等一系列新現象、新特點。

    第三,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層建築在現代科技革命的影響和作用下,在軍事、國家職能、民主形式、階級結構、政權結構及執行機制等方面都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

    第四,現代科技革命促使戰後資本主義世界中的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失業和經濟危機等社會矛盾呈現出新特點和新形式二、 科技進步與戰後社會主義的發展二戰後,新科技革命向當代社會主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電子資訊科技的發明與應用為先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戰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外部條件,從而既向世界社會主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之初,由於歷史的原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在了前頭,社會主義國家暫時落後。但到5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感受到了這次科技革命的挑戰,紛紛發起“向科學進軍”,進行改革調整的嘗試,初期頗見成效。

    三、國際關係與戰後經濟的發展

    從50年代開始出現的地區性經濟集團,現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一個重要發展趨勢。這也是國際經濟關係的一種調整和變革。最早建立的歐洲共同市場,現已變為歐洲聯盟,不僅成員國由原來的6個國家發展到今天的15國,並擁有大量的聯絡國,而且還由最初的關稅聯盟變成了一個統一大市場,實現了商品、勞動力、資本和勞務的自由流動。不僅如此,歐洲聯盟開始推行歐洲統一貨幣計劃。歐元正式發行,歐盟國家統一的中央銀行也已建立。這使歐洲聯盟成了世界上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地區性經濟集團。現在世界上的地區性經濟集團已達因五十個之多。它們對推動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和加強相互之間的經濟關係起了大小不等的積極作用。此外,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協調,如各種雙邊或多邊的國際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的發達國家七國首腦會議等等,也對解決國際經濟矛盾、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世民殺兄弒父,為何歷史上評價仍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