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饕餮視聽
-
2 # 學霸數學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雖然父母目不識丁,但並不表示家庭教育就做不好,很多時候,他們卻可能做得更加出色。很多人就納悶了,父母是文盲,怎麼能做好家庭教育。其實很多時候家庭教育與父母的學識沒有關係,與父母的格局有非常大的關係。很多時候,文盲父母並不代表不重視教育,相反他們更加懂得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早早的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孩子在原生家庭可以早早的懂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說的就是這個吧;獨立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父母花多少錢上報習班和上多少興趣班都買不來的;所以獨立能力,是父母需要有意識去提升的。
強烈的改變現狀的渴望和目標感一般父母目不識丁的原生家庭,常常伴隨著艱苦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強烈的刺激著孩子,想方設法去改變現狀,脫離這種艱苦狀況。我想了除了讀書,也並沒有其他更好的捷徑了。孩子不用父母多說,自己就會有強烈的渴望去改變,那就是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為了這個目標,自然是一直堅持奮鬥努力學習,具有這樣的品格,考上清華北大也並不會出人意料。所以,現在父母培養孩子,在給孩子建立目標上要下功夫。
-
3 # 源頭的風景
這個問題如果就問題本身來回復就會顯得淺薄。這個問題還可以擴大,普通高校的馬雲,馬化騰為什麼可以成為馬雲,馬化騰?
從沒出過國的毛主席為什麼能成一代無人可比的偉人?類似的例子還可以有很多。
這個問題可以從二個方面談起:
一是自身的努力因素和自身天賦的因素,這一點是由個體可以決定的。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雞湯也很多就不多說什麼了。
二是社會環境的機緣因素。這一點重點提一下,對於個體而言,你出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其實是一個混沌世界,資源,人脈,局勢,都是隨機的。有的開局很好,有的開局很差,而決定最後結果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還隨機的運氣。運氣這事看似很玄幻。但其實也沒那麼玄妙。就如同一棵樹,如果沒有人工後來培育,而是隨機落種。能否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並不完全決定其落種時土壤的優良,還有後來的天氣情況,以及自身種子本身的優良與否。從理論上說任何一棵健康的種子,只要有合適的條件都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但是後天的條件卻是隨機和無序的。
人與種子不同,種子向上生長是本能,不需要餵雞湯的,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發芽的。但人不同,人是有一棵疲懶之心的。一旦感知不到光明,就會陷入消沉,繼而死去的。
但與人相同的是,那些生活環境惡劣的人或動物或植物,往往具有極強的野蠻生長的動力。一點點機會就發芽開花,一旦成長,就幾乎沒有誰能摧毀他們身上的野望。
事實上考上清華北大並不是人生的終點。更不是千秋史策留名。歷史上真正名留史策的都是從逆境中成長的。
人的成就是與環境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不可測的過程,或者說是混沌過程。那怕那些已經成功的人,也沒有人可以複製他的歷程的。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是要給予每一個生長和成長的機會的。
-
4 # 親子育兒時光
這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目不識丁,只是說明不認識字而已,有可能沒讀過那些印刷作品,但是不能說沒有接受過教育。
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還有耳濡目染的教育。
農村裡雖然有的老一輩不認識字,但是會聽戲,聽老人講故事,這也是教育。
我見過有的老人能背下來三字經、弟子規,雖然不知道怎麼寫,教會他們正義與邪惡,教會善惡美醜,甚至與人相處已經子女教育。
第二,知識不等於智慧。
我們經常說高手在民間,不認識字,不代表他們沒有智慧。
而且,不認識字,反而更能從生活中獲取智慧,把這些教給子女。
第三,因為自己不認識字,吃過虧,覺得不能讓子女成睜眼瞎,所以重視子女教育。
而子女在這種家庭教育下,也懂得努力。
-
5 # 臧敦建教育觀察
這很正常。第一,現代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分離,智育的場所可以說主要在學校。第二,父母是文盲,不見得沒有智慧,畢竟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途徑之一,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值得指出的是,隨著綜合評價的推行,這種情況可能越來越少,雖然有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其次,考上清華北大不是目的,過充實幸福的人生才是目的,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
6 # 南開小胖
父母目不識丁並不代表他們的智商低。在他們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沒有能力送他們去受正規教育,所以不認識字。俺有一遠房親戚五十年代生在四川農村,自幼喪父,母親基本不識字。家裡生活很困苦。她和媽媽,妹妹三人相依為命,憑辛苦的勞作賺取生活費維持生活。她和妹妹相繼考入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和無線電系。她畢業後先在國防科工委的研究所從事技術工作,後在一民企做了多年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她的妹妹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成為正教授。
-
7 # 禪城梁山人
怎樣看待父母不識丁而子女考上高等學府,我是這麼睇: 1,首先講幾句是父母給子女是有遺傳的基因,正如開國功臣之一說過"我的腦袋是爹媽給的”;吾的理解是你花同樣的時間和努力會比不同的腦袋在同一樣的事上(如考大學)勝過其他人一些,但並不等於你(畢業後不管是研究生博士生)在社會上的工作就勝過讀書少的人(或者是民辦學校的人),幾十年的工作生活這點我是體會(或者說實在在各個工作領域裡就很清楚說明)較透。 接回題主的話就是父母文盲或是大學校長,如憑考生本人能否考上供認的學府關健是靠本人從上課的首天起一路他自己怎樣去讀書才是關鍵的因素,即內因是起關健的要點。 由此而延伸到更長更廣闊的活題是高等學府畢業後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和生活)的表現(業績)又怎樣? 這就更難說也不是三兩句話說的清一一換句話說我沒讀過什麼書(僅僅算是小學畢業)但在社會的各樣工作和生活中並不遜於什麼什麼的高等學府走上社會工作的人。 此是我的數十年的工作生活體會。
-
8 # lucifer4065
父母是文盲,子女讀清北有可能。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剝奪了他們父母讀書的機會。但父母都是讀書一般或者差的,孩子基本沒可能考上清華。
-
9 # 牛小歪
許多事情的道理挺簡單,真的做起來也挺難。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家境貧寒,家長文化低的,撫育孩子進了北清結果反過來把家長殘害了的也有。對教育,做好自己的事就好,別解讀過多。
-
10 # 媽咪老師
現在父母目不識丁的極少,但是“底層”父母培養出優秀孩子的不算多,但確實存在。
我一同事父母都是農民,家中貧窮,後父親又遭遇車禍,親戚鄰居擔心他們借錢,見了都繞道走,同事告訴我她家那段時間極少做米飯,都是三頓米粥撐飽肚子去上學。當時許多人勸她父母讓孩子輟學回家,但他們依然苦撐堅持讓孩子讀書。後兒子考入復旦,三個孩子全部脫離農村。更讓人羨慕的是他們一家人相親相愛,只要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父母成為村子中最讓人羨慕的老人。
我們縣城有一個修鎖匠,三個孩子兩個公費出國深造。這位老人具體不瞭解,但是聽說一直默默資助一些孩子上學。
我弟弟鄰居家的孩子考入中科大,母親經常麻將,我挺奇怪,總感覺如果真的如此孩子應該很難優秀。後來才知道是她兒子擔心母親無聊寂寞想他才勸母親打麻將的。她打麻將純粹是為了兒子安心。
為何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如此優秀?說到底還是他們的父母雖然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沒有見過多少世面,但是他們有著良好的個人品質和優良的家風。
真正影響孩子成長的未必是父母高深的學識,而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家風。
-
11 # 擁抱大語文
我有20多年教高三的經驗,有不少學生考入了北清,也有同事朋友在北清工作,結合我的認識,我想到了三點供你參考:
一,能考上北清的學生,其父母大多基因好,孩子聰明。
二,能考上北清的學生,不管其父母有沒有文化,識不識字,其父母大多為孩子做了好榜樣,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習慣。雖然不是直接在學習上影響孩子,但在行為上,給了孩子正面的影響,有利於孩子成功。
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考上北大清華只代表智力因素,不代表道德品質。不要被清北迷惑了雙眼。查查北大教授錢理群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矛頭所指,你也許會明白,在人們的意識裡,北清有被神化的成分,其實沒那麼厲害。
-
12 # 手機使用者邱建中
我的鄰居兒子大概在他八歲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就跟著人傢俬奔了,父親受不了精神打擊就出遠門打工沒有音信,,就勝下兒子和爺爺二人,上學回來自己學做飯,衣服自己洗,有些時候還要去地裡幹活,可最後小孩考上了北大,沒去上,為拿國家十萬元獎學金復學,第二年考上了清華,這事是真的,河南上蔡縣的
-
13 # 春英79525701
父母幼年時由於特殊原因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可他們從骨子裡教育子女只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子女加倍帑力學習終於登上頂峰成為人上人。
-
14 # 佳添
考清華北大真的只是和智商有關,學習態度和父母格局只能是幫助孩子上一步臺階,因為學習成績到達這一階段的學生,冶學態度己經無懈可擊的!我們附近出過兩屆縣狀元,兩個父親我都認識,一個打雙扣從不理牌,放在那裡讓你看都看不清楚。在鎮上開三輪車載貨。另一個在鎮上打白鐵,很少打樣,幹活損耗很少。這兩個學生平常你和他們打招呼,反應遲鈍一點,不知道的人有時以為是低智商!另外我們這有一個父母俱為低智商的孩子考入浙江大學醫學本碩連讀,現在是浙二的專家了,很照顧我們家鄉人。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舅舅是國家欽定的兩弾元勳。
回覆列表
之前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父母都是文盲,但是堅決要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孩子每天放學之後,父親就讓孩子做自己的老師給他講一下今天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什麼,孩子們也很有成就感,就每天放學之後給父親講今天自己學的內容,因為家裡窮,父子倆有時候就在院子裡用一些樹枝在地上畫,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很有耐心的聽著兒子的講課,兒子也很孝順的,每天按時給父親講課,最後這位兒子考上了清華還是北大,具體我記不清楚了。所以說如今看到這個問題,如何看待父母目不識丁,而自己的孩子卻考上了清華北大。就想起了這個故事。
我覺得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可能一部分是受家庭的影響,一部分受自己的影響。上邊那個故事,雖然家裡很窮,雖然父母是文盲,但是父親從小就給予孩子自信,給予孩子一種成就感,正是父親的這種做法,讓孩子首先在學習上能做到溫故知新,其次讓孩子從小不會感覺到自卑。
有些孩子可能覺得自己的父母是文盲,所以他要改變這種現狀,那麼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他可能會努力的去學習,然後考上好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