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一直都想弄清楚父母談戀愛時候的狀態,是怎樣的?究竟是多炙熱的愛,才能讓他們一直愛到今天。所以,我對記錄那個年代的文學作品,都很感興趣。無論是電視劇《渴望》,《外來妹》,還是《北京人在紐約》,都能找到那些年代的痕跡,而且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童年時期熟悉的生活片段。80年代的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那是上一輩的愛情,有它本身隱秘的驕傲與芳華。在那個年代,人們不迷戀金錢,只崇尚才華;拉手、在夕陽或月光下散步,是愛情的萬能公式。不像現在,物質至上,愛情已經沒有了本應有的純粹。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麵包的誘惑,而漠視愛情的堅貞。都說初戀很美好,也很難忘。因為那是在我們還沒弄清楚世界是怎麼回事之前,產生的朦朧的愛,純潔又神聖。他們不得不因為現實的利益,犧牲愛情、理想或幻想。能守住內心一點對愛情的信仰,是多麼的難。愛情是人類永恆主題之一,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愛情,愛的本身是同樣美好的,不同的只在呈現的形式與風格。80年的愛情是含蓄、內斂與純淨的,沒有太多雜質,所以這也是父母到現在還是那麼相愛的基礎吧。 摘文來自《一席夜讀》微信公眾號
3
回覆列表
  • 1 # 誓與孤獨拼寂寞

    你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我想說的只是我們那個年代是非觀還是很強的而且當時金錢確實不是萬能的,很多行為是受道德譴責的。可能很難回來了,潘多拉魔盒已經開啟,不下大力量很難改變人們唯利是圖的追求。

  • 2 # 青山依舊32

    謝邀。八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年代。很多善男綠女們還沒從沉舊的思想中走到現實年代,很多人還都一時無法接受開放的愛情,、只有當時的大學生和知識分子才能領悟到改革開放的浪潮。普通的民眾還是尊尋著媒婆之言成家,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存在著先結婚後戀愛的婚姻關係。

  • 3 # 歷史偷窺者

    《1980年代的愛情》情節並不多樣,不多的場景勾勒出彼時的風貌,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夠從中學習借鑑到什麼,但是這究竟是一個啟發,不多的故事也可以風韻猶存。寫作畢竟是一個挑戰,如果內心並無些許感覺的話,這便是登天的事情了吧。把生活的瑣碎搬到紙面上,究竟是個陌生的事情。其實一本書可以排解無聊與寂寞,但也會加劇內心的掙扎與不安。當我的心情被主人翁娓娓道來時,我就像一個做壞事被發現的孩子,又像是被別人窺到了內心的秘密,羞怯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每當讀畢一個故事,心中哪怕沒有洶湧,也是心有微瀾的,一個故事一幅畫卷在眼前悄然開啟,我不能視若無睹,其中的美好讓我羨慕,其中的真情讓我動容,其中無奈與悲苦讓我感同身受。一個故事的結束,我不得不說些什麼,否則就有些白吃白喝不付錢的感覺。但是三言兩語若拿不出手又有些“到此一遊”的褻瀆感。

    其中情節自不必重複,平靜的語言勾勒出的故事,恰似終年氤氳在大山之上的霧氣,所謂“山中無年,時光緩慢的像是迷霧,飄忽著就是一段歲月。”我們像是霧氣下的孩子,玩著遊戲,追著追著就互相找不到了。人們終究是要互相離開的,分別去往不同的方向。我們彼此熟悉,甚至知己,但放你走,奔你遠大前程。成全本身就是愛的一種要素,這是八十年代的愛,愛的純粹,愛的抽象但也具體。“對於未來,希望有酒,有詩,有你。”這是簡單的承諾,也是最直接的滿足。野夫說,每一個年代的愛情,都有各自的歷史痕跡,50年代的單純,60年代的壓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覺醒和掙扎,90年代的頹廢,新世紀以來的嚴重物化,世道人心本就是一部歷史。人們大抵是戀舊的,源於現實的渾渾噩噩和不盡人意,也源於曾經對未來無限希望的落空,只是時間並沒有“倒退”的選項,不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回到那個初始年代。

    我獨不喜歡將歷史的那份厚重新增到無辜的人的生命中,成為左右其生命的不可抗力量。這種泰山壓頂的無從逃離的絕望深深鑲嵌在每一個想要逃離卻又不得不妥協的人肩膀上。歷史的使命,這樣的高大上的詞彙應該送給想做英雄的人,而非扔給每個人,不管其是否願意。然而我願意為落難的英雄提鞋,因為他們做了我不敢做且做不到的事情。當歷史的這種玩笑與愛情發生牽連時,這種愛情便變得尤為可貴,更加具有絢爛光環,似乎可以稱得上是“偉大”。但是這並不是愛情的唯一模式,更不是唯一標準。縱觀歷史,我們缺少的是一種理解、寬容和同情之心,這個世界並不是單一的模式的,這個世界也絕非黑白兩色的。

    我喜歡的是那份純粹,那份乾淨,那份獨一無二。

    或許偏執狂終究是要自食其果的,孑然一身並非不知孤獨,也並非喜好孤獨。然而處處物化的痕跡,讓一無所有的人無從駐足。如果陪著吃喝玩樂就是愛情,那麼我是消費不起的;如果有車有房又有很體面的工作才是感情的前提的話,那這樣的感情也是會隨著金錢散盡而枯萎。如果“門當戶對”仍被看成是婚姻的前提,那麼婚姻自由自主就是一句空話,甚至是屁話。門當戶對仍舊是父輩兩個家庭的婚姻概念,而今仍舊根深蒂固。當然理想主義之下,人也不得不考慮實際,與現實抗爭?這是死路一條的,並且一個人也不可能去拯救全天下的所謂“愛情”。

    或許新時代下的俊男靚女們習慣性的把“愛情”當做玩物,合得來如何,合不來如何,似乎像是方程似的,執行一道程式,好像是並沒有感情在其中。想念了就相擁,厭倦了就決然離去,彼此瀟灑,如同做一樁買賣,並不新增額外的情感。你看那微博中的男男女女的明星,像極了配種的種馬,靈魂在慾望中熔化、消亡,他們徹底成為慾望的執行工具。一段被金錢拴住的愛情,愛情的作用力必然是“掙脫”的反向力,財盡情絕。似乎“情”一文不值,然而他們卻又把情看的很重,必須以車房權勢為代價。

    如果一無所有就不配擁有愛情的話,那麼這個怪異的世界又有什麼值得去讚美的呢?

    終有一天,我不得不這樣介紹自己:對不起,這是我的名片:屌絲。

    好像是沒有人喜歡文學了吧,有的只是鄙夷的眼神,或者是假裝喜歡,骨子裡是物化的愛慕虛榮與附庸風雅。真性情被鄙視為矯情,反而假正經到處吃香。這樣的現象每個朝代都有,而今最盛。

    雖然我並不認同“使命感”這樣高大的情感,但是相比之下,越來越精緻的利己主義盛行反而讓天平越來越傾向於“使命感”。畢竟在紙醉金迷的時候,有人朗誦無關政治的詩歌,這會是一個多麼稀罕而可貴的行為啊。如果生活非要加諸現實於你身,那麼也要守住對信仰的忠誠。

    野夫說: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東西值得我們彎腰屈膝去拾取。

    我想這也是人的最後一點尊嚴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獨立的女性不結婚,是因為有錢的男人不願娶這種女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