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73991358859

    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三省相互牽制監督,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三國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隸少府的尚書吏部曹、選部曹等尚書諸曹為丞相屬官,將漢武帝建立的內朝轉為外朝官署,這是尚書省建立的開端。按:東漢時雖有尚書檯、已經成為處理政務的主要機關,但畢竟是隸屬於內廷的官署,不能說是國家的正式政務機關。曹丕以尚書諸曹權力過大,遂以曹操設立的專門處理機密文書的秘書省為基礎另設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和釋出詔令。置中書監、令各一人,以中書監為長官。南北朝時侍中、散騎常侍的權力逐漸擴大。北朝則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治機構的重心。晉代,正式有門下省的建制。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首先、為了控制相權,皇帝逐漸使用一些資歷較輕的官員參預朝政,實際行使宰相的權力,但是由於沒有宰相崇高的體制,所以便於控制。漸漸的,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僕射這些宰相職務已經變成了一個崇高的虛銜,而真正的宰相卻成為一種臨時性質的職務,這符合從漢代開始的相權不斷下降的規律。唐代以三省首長“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將軍”李廣,戰績並不如衛青霍去病,但為何更被後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