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若說唐朝,則必說盛世。但是唐朝並非總是繁榮富強,安史之亂便讓唐朝急轉而下,自此由盛轉衰。唐軍征戰八年之久,才堪堪平定安史之亂,不過也造成了地方割據。平定安史之亂,四大戰神功不可沒,他們分別是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與僕固懷恩。但是這些名將有的被迫造反,有的含恨而亡,總之不得善終,這是為何呢?

    將領多仰仗軍功加官進爵,鮮少有長袖善舞之人,難免行事時得罪他人,反遭陷害。高仙芝與封常清號稱帝國雙璧,兩人往往協同作戰。安祿山軍隊來勢洶洶,唐軍又準備不足,因而封常清大敗。唐玄宗盛怒之下,將封常清貶為庶人,追隨高仙芝戴罪立功。兩人在安祿山軍隊勢如破竹之時,不得不暫避鋒芒,退守潼關。為讓唐玄宗知曉形勢,監軍邊令誠去京城覲見。邊令誠此人乃是宦官,一向貪得無厭。他數次向高仙芝索賄,都被拒絕,給高仙芝的提議,也未被採納。他對高仙芝懷恨在心。回京後,就誣陷高仙芝貪汙,使得高仙芝最終被斬首。

    安祿山養精蓄銳多年,其軍隊勢如破竹,形勢所迫,有的將領被迫投降。面對安祿山的鐵蹄,唐玄宗驚恐萬狀,逼迫在潼關駐守的哥舒翰出關迎敵。實際上,若是固守潼關,時間一久,反而會讓敵人渙散,貿然出征,很有可能遭遇不測。但是,哥舒翰不敢抗旨,只能出兵。果不其然,唐軍遭受重創。二十萬兵馬,被安祿山軍隊打得只剩八千人。眼看大勢已去,唐軍中不少將領已經叛變。哥舒翰手下火拔歸仁將他劫持,送到了安祿山面前。哥舒翰為保性命,最終投降。

    安史之亂平定後,戰功赫赫的武將必然因功高而遭人嫉恨。李光弼作為唐朝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勳卓著,帝王甚至賜下鐵券。帝王如此隆恩,自然也就讓旁人眼紅,魚朝恩等宦官就對他十分嫉恨。唐代宗多次召他覲見,但是李光弼怕被宦官加害,都藉故不去。也因為此事,部將對他不復敬畏之心。李光弼既倍感恥辱,又深覺不孚眾望,最終鬱鬱而終。

    安史之亂,致使朝廷對武將的信任不再,手握大權的大將們也備受猜忌。僕固懷恩一家滿門忠烈,為與回紇交好,他更是讓多個女兒去回紇和親。當時叛變的史朝義欲引回紇攻打唐朝,僕固懷恩為平定叛亂,入回紇遊說。儘管有皇帝御賜免死鐵券,群臣仍然對他猜忌不已。僕固懷恩難以洗刷冤屈,又怕入朝被害,只能造反。他不僅自己攻打唐軍,還引異族來犯。當然,他的造反最終被平定。只是可惜他一族近五十人為國殉難,卻仍被流言逼上絕路。

    將領的不得善終看似各有原因,究其根本還是權力和人性作祟。戰敗要被參,戰勝則功高震主,也要被提防。安史之亂已將皇室和朝臣嚇得如同驚弓之鳥,宦官又讒言不斷,四大戰神之死實在是無可避免。

  • 2 # 莫十四

    唐朝時候,曾經發生過一場戰亂,從而使得唐朝開始走下坡路,只是硬撐了一些年,就被滅亡了。這一場戰爭,也就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安史之亂。而平定這場戰亂的人中,有四個人表現最為突出,他們被評為四大戰神。可是,這表現出色的四人,最後下場卻都非常的慘,沒有一個是得到了善終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第1位就是高仙芝,他這個人是因為別人的汙衊,所以被皇帝殺了。當初,他以帶罪之身去和安祿山對戰,但當時敵人的勢力太強,沒有辦法下,他只能選擇暫時退讓。之後他讓人去向京城稟告,告訴唐玄宗如今的情形。結果通報的人去到了京城,遇到了宦官,便被其索要賄賂。而高仙芝知道了這件事,果斷的拒絕了他。最後這個宦官就懷恨於心,向皇帝誣告他,說他貪汙受賄,而他最後就因此被斬首示眾。 第2位是哥舒翰,當時安祿山的軍隊打了進來,他接到命令去到潼關出兵迎敵。其實當時的情形,並不適合貿然的出兵和敵人對戰,如果堅持防守,說不定就會使得敵人的軍心潰散,這時候在對敵,贏面才會更大。可是皇帝都已經下達旨意,他也沒有辦法去抗旨,只能帶著20萬的軍隊去和安祿山對抗。結果因為他的手下有很多早就叛變,所以這場戰爭輸得很慘,而他也被抓了,為了活命,最後他選擇投降。 第3位是李光弼,在這場爭過後,他因為戰功高,備受皇帝的寵幸,甚至皇上還給他賜下了鐵卷。不過他也因此遭到了一些小人的嫉妒,而那個時候宦官在朝中的勢力很大,他為了防止自己被加害,就時常推了皇帝對他的召見。久而久之,他的部下們就覺得他是無用人,漸漸的就不再敬畏他。而一位將才,面對部下的冷眼,他心裡當然覺得不好受,最後就因此鬱鬱而終了。

    第4位僕固懷恩。他們一家其實都對唐朝非常的忠心,但由於女兒是嫁去了回紇和親,所以和這邊的關係也較好。當初叛變的時候,有人就打算引入回紇的人來藉此攻打唐朝,是他去遊說,對方才沒有打過來。可是在平亂之後,他也因有功,故而被賜下了鐵券。眼紅的大臣們也開始嫉恨於他,說他有反國之心。而他覺得心中委屈,又怕被人加害,不得已才被迫帶人反了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稀罕男生有車,有房,有錢,嫁一無所有的男生,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