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往史
-
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讓你知道什麼叫階級固化,讓你知道什麼叫領導信任,讓你知道什麼叫出將入相!
吳起來自於一個富裕的家庭,but不是貴族。這就是東方諸國的特點。齊,宋,魯,衛等小國一個個祖宗都是貴族,家裡都有爵位。相反的是崛起的晉國,秦國貴族較少。這就是階級固化。所以,吳起家族集幾代人的財富,為了給吳起一個小小的官職爵位都做不到。官員們收了錢不辦事,也不可能違背官場規則給他辦這個事情。這就是財富無法讓下人變成人上人。
於是吳起走上了第二條路,求學。讓大文人推薦。他先後學儒,學兵,學法(後以兵家法家文明,所以幾千年控制輿論的儒家一直在不停的踩他:殺妻求將。就是他們的傑作。)。在魯國齊國欺負的時候,站出來,帶領魯軍打敗齊軍。用完後,被立刻拋棄,而且還傳齊國,魯國要殺他。第二條路,大文豪推薦失敗。
從上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霸主不是公爵不是沒有道理的,爵位越高,國家固化越嚴重。
吳起去了第三個地方:魏國。終於與金牌經紀人翟璜見面了。翟璜將他推薦給了魏文侯。金子終於開始發光。秦國的噩夢來了。64戰60勝4負(或平),站在秦華人屍體土地上的吳起是如此的驕傲。可惜他的夢想“出將入相”還沒有完成。老領導魏文侯走了。新領導魏武侯上位,在武侯手下蹉跎了幾十年,終被逼走。可見,越是重視所謂身份的領導越是差。
吳起來到了最後一個國家:楚國。在楚悼公手裡實習一年,馬上成為“令尹”,楚國的相國。一生夙願終於實現了。為此在楚國領導換屆期間,他知道自己會赴死,但為了楚國,他還是去了,結果把楚國幾十家大貴族拉下馬,給楚國一個比較清明的環境。為楚威王打下基礎。
吳起一生充分說明:那個豪情壯志的時代。
階級固化的危害(國力漸衰),
領導信任(信任則強,不信任則弱),
出將入相(輾轉4國終獲成功)。
-
3 # 百里不奚
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花了不少錢,弄得傾家蕩產,成了破落戶,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吳起一怒之下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殺人後他打算逃到別國去。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吳起先去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
母親去世後,吳起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此後,吳起棄儒學兵。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吳起有才無德,然而歷代統治者並不需要德才兼備的理想人才。他們只要“因人而授官,循名而責實”,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同時對其缺陷有清醒的認識,用制度或者權術控制他們的行為,將其消極因素控制、削減到最低點。魏文侯、楚悼王用吳起就是很好的例證。
有人說吳起一生從道德上說卑劣的一塌糊塗,從功業上說雖然非常顯赫,卻幾經沉浮,最後沒能得到善終,可以說失敗的很。但他一生光明正大,從來不耍陰謀詭計,從他生平唯一一次的反間計來看,他絕不是智商低下,或者性格單純,耍不來權術手段,而是他實在不屑於搞這一套,他一直深信只憑自己的曠世大才就足以立足世間,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處。
吳起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雖然使他功名揚於天下,但也註定了他人生的悲劇,雖然後世的史學家都認同吳起的能力,卻極為鄙視他的人品,不願意宣揚他的事蹟,這也正是吳起的名聲遠遠不如孫武的原因,司馬遷評價說:“吳起說服魏武侯為政用形式不如用恩德,但是在楚國實行他的改革時,卻因為苛刻殘暴,缺少恩德,把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非常可悲。”其實司馬遷也沒有弄明白吳起遊說魏武侯說形勢不如德,那是出自公德。而最後導致他萬箭穿身的多半是由於私德。
私德不佳,人不我信,朝秦暮楚,卒亡其身!這才是吳起真正的悲劇所在。
回覆列表
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富二代,比之國民老公”王校長”也差不到那裡去的。但是他不是一個普通的富二代,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富家公子。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吶,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跑關係,花了不少冤枉錢,弄得傾家蕩產,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他奶奶的腿兒,你們一個個的窮的跟條鹹魚似的,居然敢嘲笑我?於是衝動之下就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即,媽咪您放心,不到光宗耀祖的那一天我絕不回鄉,等著孩兒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就頭也不回的甩淚走了。
吳起先是去了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沒多久母親去世了,並沒有等到他衣錦還鄉的那一刻。吳起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老師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就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此後,吳起棄儒學兵,在兵家成就了一番鉅業。
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並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