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9618505464

    1、古往今來,潮人世代相沿,迎春佳節登門拜年或探親訪友、贈別餞行,常特意攜帶禮品致送,以深表情意。這些隨帶禮物人們常慣稱為“手信”。   

    2、在周朝時,外出訪友邦客必須帶著禮物,當時也稱為“贄”。禮物不必太多,夏天是一束肉脯,冬天一隻雉鳥;大夫是一隻雁鳥,卿是一隻羔羊,完全看本人的等級而定。   主人受了贄禮,等客人離去時,仍然盡數奉還,禮物是象徵性的,只是臣下獻給國君,卑下者獻給尊長者的禮物是不奉還的。可見古今中外的交際來往,都離不開送禮這個內容。送給老師的禮物、學費叫贄敬。一隻鵝、一包棗,禮物雖輕,送的卻是情意。直到今天,初次見面的客人來訪,闊別多年的舊友重逢,總得象徵性地送點“手信”:幾斤水果、一兩包糖、一盒點心,乃至少到一束鮮花、一根羽毛。   古往今來,潮人世代相沿,迎春佳節登門拜年或探親訪友、贈別餞行,常特意攜帶禮品致送,以深表情意。這些隨帶禮物人們常慣稱為“手信”。   廣東話裡的“手信”,就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並非按計劃買來的大件或貴重商品,而信手捎來,故稱“手信”。   近年來手信的意義範疇逐漸擴大,趨向於禮品的含義,也衍生出了諸如之類的電子商務站。   

    3、手信,並非專指貴重的禮品禮物,而是突出當地的傳統人文價值,講究攜帶方便,輕巧,具有當地文化特色,又能討得親人朋友的歡心;手信,不在於貴,而在於心,一份情意,一份真誠,一份心意,代表對親人朋友的祝福,表達著對親人朋友的關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扶手菜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