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最大可約18米
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是須鯊目的一種鯊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鯊魚類,可以長到18米(60英呎)長,重13.6公噸(15短噸)。鯨鯊為鯨鯊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鯨鯊屬中唯一的成員,也是一種濾食動物。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 。這種鯊魚被認為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不過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動植物 姥鯊最大可約15米
拉文種名: Cetorhinus maximus(Gunner)
英文種名: Basking shark,Bone shark
別名:姥鮫 贛鯊 蒙鯊 老鼠鯊
體形巨大, 長10-12米,重超過5噸,捕獲的姥鯊一般體長6-10米,發現最小個體長1.68米。 大白鯊最大可約6.4米
名稱:大白鯊
學名:噬人鯊
拉丁文: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別名:亦稱白鯊(great white shark)
目:鼠鯊目
科: 鯖鯊科(Isuridae,或稱鼠鯊科〔Lamnidae〕)
生活環境:海洋
最大體型:6.4米/2500公斤。 灰鯖鯊最大可約3.8米
學名:灰鯖鮫
拉丁文:Isurus oxyrinchus
英文:Shortfin mako shark
最大體型:3.8米/570公斤。
分佈:全世界的溫帶水域中,特別是離岸的海面上,但也會出現在較深的熱帶水域中。
食物:魚類,特別是金槍魚和長嘴魚等遠洋魚類,以及其它鯊魚。
繁殖方式:卵胎生。一次產仔5到10尾。據稱發育良好的灰鯖鯊幼仔會吃掉鯊魚媽媽子宮中發育不好的手足同胞。 護士鯊最大可約3米
中文名稱:護士鯊(Nurse Shark,也稱鉸口鯊)
拉丁學名:Ginglymostoma cirratum
分佈:沿美洲和西部非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偶爾可見,在加勒比海地區最為普遍。
性情:較為溫順護士鯊
食性:肉食
體長:最大可約3米
體重:最大可達110公斤
種屬: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軟骨魚綱 板鰓亞綱 須鮫目 絞口鯊科 鉸口鯊屬 鉸口鯊
繁殖方式:卵胎生 扁頭哈那鯊最大可約3米
學名:油夷鮫 (Notorynchus cepedianus)
目:六鰓鯊目
[地方名]哈那鯊、花七鰓鯊、六鰓鯊。
最大體型:3米。
分佈:全世界的溫帶海域。
[產地、產季]分佈於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中國產於東海和黃海。每年夏秋兩季生產,在山東省石島外海捕獲較多。
食物:非常廣泛,包括鯊魚、鷂魚和其它魚類、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海豹、章魚和腐肉。
繁殖方式:卵生。據記載一次可產多達80尾。
[經濟價值]肉可食用;皮可製革;肝含油量達65-70%,是提取魚肝油的好原料。
種名: 扁頭哈那鯊
拉丁學名: Notorynchus platycephalus(Tenore)
科名: 六鰓鯊科 Hexanchidae
綱名: 軟骨魚亞綱 Chondrichthyes
生活環境: 海洋
中國產於東海和黃海。每年夏、秋兩季出現于山東石島外海 六鰓鋸鯊最大可約1.7米
學名:Pliotrema warreni
目:鋸鯊目 科:鋸鯊科
最大體型:170釐米。
分佈:南部非洲東南部海岸以外的西印度洋。 其它的鋸鯊品種在西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都有發現。
食物:硬骨魚、小蝦、魷魚。
繁殖方式:卵胎生。 太平洋扁鯊最大可約1.5米
學名:琵琶蛟(Squatina californica)
目:扁鯊目
最大體型:150釐米/27公斤。
分佈:東太平洋美洲沿岸水域。
食物:大多是硬骨魚,也吃魷魚、章魚和甲殼類動物。
繁殖方式:卵胎生。每次產仔1到12尾。
鯨鯊最大可約18米
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是須鯊目的一種鯊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鯊魚類,可以長到18米(60英呎)長,重13.6公噸(15短噸)。鯨鯊為鯨鯊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鯨鯊屬中唯一的成員,也是一種濾食動物。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 。這種鯊魚被認為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不過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動植物 姥鯊最大可約15米
拉文種名: Cetorhinus maximus(Gunner)
英文種名: Basking shark,Bone shark
別名:姥鮫 贛鯊 蒙鯊 老鼠鯊
體形巨大, 長10-12米,重超過5噸,捕獲的姥鯊一般體長6-10米,發現最小個體長1.68米。 大白鯊最大可約6.4米
名稱:大白鯊
學名:噬人鯊
拉丁文: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別名:亦稱白鯊(great white shark)
目:鼠鯊目
科: 鯖鯊科(Isuridae,或稱鼠鯊科〔Lamnidae〕)
生活環境:海洋
最大體型:6.4米/2500公斤。 灰鯖鯊最大可約3.8米
學名:灰鯖鮫
拉丁文:Isurus oxyrinchus
英文:Shortfin mako shark
目:鼠鯊目
最大體型:3.8米/570公斤。
分佈:全世界的溫帶水域中,特別是離岸的海面上,但也會出現在較深的熱帶水域中。
食物:魚類,特別是金槍魚和長嘴魚等遠洋魚類,以及其它鯊魚。
繁殖方式:卵胎生。一次產仔5到10尾。據稱發育良好的灰鯖鯊幼仔會吃掉鯊魚媽媽子宮中發育不好的手足同胞。 護士鯊最大可約3米
中文名稱:護士鯊(Nurse Shark,也稱鉸口鯊)
拉丁學名:Ginglymostoma cirratum
分佈:沿美洲和西部非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偶爾可見,在加勒比海地區最為普遍。
性情:較為溫順護士鯊
食性:肉食
體長:最大可約3米
體重:最大可達110公斤
種屬: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軟骨魚綱 板鰓亞綱 須鮫目 絞口鯊科 鉸口鯊屬 鉸口鯊
繁殖方式:卵胎生 扁頭哈那鯊最大可約3米
學名:油夷鮫 (Notorynchus cepedianus)
目:六鰓鯊目
[地方名]哈那鯊、花七鰓鯊、六鰓鯊。
最大體型:3米。
分佈:全世界的溫帶海域。
[產地、產季]分佈於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中國產於東海和黃海。每年夏秋兩季生產,在山東省石島外海捕獲較多。
食物:非常廣泛,包括鯊魚、鷂魚和其它魚類、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海豹、章魚和腐肉。
繁殖方式:卵生。據記載一次可產多達80尾。
[經濟價值]肉可食用;皮可製革;肝含油量達65-70%,是提取魚肝油的好原料。
種名: 扁頭哈那鯊
拉丁學名: Notorynchus platycephalus(Tenore)
科名: 六鰓鯊科 Hexanchidae
綱名: 軟骨魚亞綱 Chondrichthyes
生活環境: 海洋
中國產於東海和黃海。每年夏、秋兩季出現于山東石島外海 六鰓鋸鯊最大可約1.7米
學名:Pliotrema warreni
目:鋸鯊目 科:鋸鯊科
最大體型:170釐米。
分佈:南部非洲東南部海岸以外的西印度洋。 其它的鋸鯊品種在西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都有發現。
食物:硬骨魚、小蝦、魷魚。
繁殖方式:卵胎生。 太平洋扁鯊最大可約1.5米
學名:琵琶蛟(Squatina californica)
目:扁鯊目
最大體型:150釐米/27公斤。
分佈:東太平洋美洲沿岸水域。
食物:大多是硬骨魚,也吃魷魚、章魚和甲殼類動物。
繁殖方式:卵胎生。每次產仔1到12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