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高山區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貓的統計成為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經有過兩次調查,估計野外有約1000只大熊貓,這個數字可能偏低。
大熊貓分佈區域內共有37個縣,若按主產、一般和少量等三級劃分,主產縣每縣約有100只左右,共有7個縣;一般產縣每縣約50只以上,共11個縣;少產縣每縣常在50只以下,計有19個縣。據此推算,大熊貓野生數量總計約有一千餘隻,圈養的數量約為100只(AAZPACommunique,1993)。大熊貓的淨生殖率為1.0672,種群增長緩慢(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隊,1977;畢鳳洲等,1989)。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6年的調查,目前全國有野生大熊貓1596只,圈養數量161只。
大熊貓是熊科家族中最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脅的哺乳動物之一。大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竹子是這裡主要的林下植物。大熊貓的棲息地集中在六個獨立的山系:陝西的秦嶺山脈,甘肅和四川的岷山山脈,四川的邛崍,大小相嶺和涼山山脈。八十年代調查統計的棲息地的面積約為13000平方公里(ReidandGong1999)。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5年調查報告,現在已經確認將大熊貓秦嶺種群認定為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在地域上已經分隔5萬年之久,外形上秦嶺大熊貓頭部較圓。目前秦嶺大熊貓的數量有273只。在秦嶺山區,在黑白色大熊貓中發現過棕色大熊貓。
大熊貓的分類地位一直有較大爭議,大熊貓的祖先是擬熊類演變而來的始熊貓。現在國際上普遍接受將它列為熊科、大熊貓亞科的分類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國內的認可。國內傳統分類將大熊貓單列為大熊貓科。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歷史發展因素的不利影響,使它目前已處於一種瀕危狀態。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其內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則是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絡的孤島狀分佈,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週期性開花死亡,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生存的嚴重威脅,使其面臨瀕危的境地。
大熊貓是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十分隱蔽的動物,所以野外的確切數量較難統計。一般認為有1000-1200只左右,再加上人工繁育和豢養的近100只.
確實在減少。據群眾反映:有的地方過去有,現在少了;有的地方過去有,現在沒了。野外所見大熊貓一般是成體多,幼體少,種群正在衰弱。但目前,大熊貓種群數量下降的趨勢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護區的種群數量還略有增長。
透過立法對大熊貓進行保護並作了大量的大熊貓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中國政府自1963年以來,在秦嶺、岷山、大相嶺、小相嶺等6大山系,先後建立了14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對大熊貓密集的地區和棲息地實施有效的保護。在大熊貓保育、科研方面積累了相當的資料,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加強動物保護立法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擴大,建立保護區面積並首先在各保護區之間建立大熊貓走廊。進一步加強大熊貓保育工作,更要加強各部門、機構間的協調。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大熊貓在其自然棲息地裡的繁殖行為所知無幾,有關它們的生殖生理過程也知之甚少,一直籠統地認為當代大熊貓的繁殖狀況不景氣。可是,最新研究證實,大熊貓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種群未表現出減少的跡象,而種群處於增長或穩定的可能性要大於種群處於減少的可能性。從大熊貓的生殖遺傳潛力來說,它是一個有希望繼續繁衍下去的種群。
從大熊貓的食物來看,可供其食用的竹子是足夠的。80年代,人們曾擔心竹子開花枯死會導致大熊貓餓死,最近的野外研究表明當時是杞人憂天。因為大熊貓的分佈區中通常都生長著幾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時,大熊貓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僅有一種竹子開花並不會對大熊貓的生存構成威脅。即使大熊貓分佈區中只生長著一種竹子,在其大面積開花枯死之後,大熊貓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殘存的竹子以滿足對食物的需求。如秦嶺大熊貓,其每年對竹林的消耗量實際上都不超過一種竹林當年生長量的2%。因此,竹子開花、枯死都不會威脅大熊貓的生存。
當然,大熊貓要繼續生存下去,還必須有人類的真誠愛護和精心管理。目前,全國已建立了12個專門保護大熊貓的自然保護區,加之停止對長江中上游地區天然林的採伐,絕大部分的大熊貓棲息地都得到了保護,這是當代大熊貓有可能繼續生存下去的福音。只要保護好大熊貓的生活環境,我們珍奇的“國寶”就一定能夠一直繁衍生存下去。疾病:
在自然狀況下,疾病可能是影響大熊貓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經、造血系統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還會出現各種腫瘤,體內外寄生蟲病和面板病以及外傷等,都會影響大熊貓的健康和壽命。
居住在高山區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貓的統計成為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經有過兩次調查,估計野外有約1000只大熊貓,這個數字可能偏低。
大熊貓分佈區域內共有37個縣,若按主產、一般和少量等三級劃分,主產縣每縣約有100只左右,共有7個縣;一般產縣每縣約50只以上,共11個縣;少產縣每縣常在50只以下,計有19個縣。據此推算,大熊貓野生數量總計約有一千餘隻,圈養的數量約為100只(AAZPACommunique,1993)。大熊貓的淨生殖率為1.0672,種群增長緩慢(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隊,1977;畢鳳洲等,1989)。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6年的調查,目前全國有野生大熊貓1596只,圈養數量161只。
大熊貓是熊科家族中最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脅的哺乳動物之一。大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竹子是這裡主要的林下植物。大熊貓的棲息地集中在六個獨立的山系:陝西的秦嶺山脈,甘肅和四川的岷山山脈,四川的邛崍,大小相嶺和涼山山脈。八十年代調查統計的棲息地的面積約為13000平方公里(ReidandGong1999)。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5年調查報告,現在已經確認將大熊貓秦嶺種群認定為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在地域上已經分隔5萬年之久,外形上秦嶺大熊貓頭部較圓。目前秦嶺大熊貓的數量有273只。在秦嶺山區,在黑白色大熊貓中發現過棕色大熊貓。
大熊貓的分類地位一直有較大爭議,大熊貓的祖先是擬熊類演變而來的始熊貓。現在國際上普遍接受將它列為熊科、大熊貓亞科的分類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國內的認可。國內傳統分類將大熊貓單列為大熊貓科。
大熊貓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能夠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歷史發展因素的不利影響,使它目前已處於一種瀕危狀態。在各種不利因素中,其內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則是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絡的孤島狀分佈,導致種群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週期性開花死亡,人為的捕捉獵殺,天敵危害,疾病困擾。這就構成了對大熊貓生存的嚴重威脅,使其面臨瀕危的境地。
大熊貓是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十分隱蔽的動物,所以野外的確切數量較難統計。一般認為有1000-1200只左右,再加上人工繁育和豢養的近100只.
確實在減少。據群眾反映:有的地方過去有,現在少了;有的地方過去有,現在沒了。野外所見大熊貓一般是成體多,幼體少,種群正在衰弱。但目前,大熊貓種群數量下降的趨勢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護區的種群數量還略有增長。
透過立法對大熊貓進行保護並作了大量的大熊貓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中國政府自1963年以來,在秦嶺、岷山、大相嶺、小相嶺等6大山系,先後建立了14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對大熊貓密集的地區和棲息地實施有效的保護。在大熊貓保育、科研方面積累了相當的資料,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加強動物保護立法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擴大,建立保護區面積並首先在各保護區之間建立大熊貓走廊。進一步加強大熊貓保育工作,更要加強各部門、機構間的協調。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大熊貓在其自然棲息地裡的繁殖行為所知無幾,有關它們的生殖生理過程也知之甚少,一直籠統地認為當代大熊貓的繁殖狀況不景氣。可是,最新研究證實,大熊貓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種群未表現出減少的跡象,而種群處於增長或穩定的可能性要大於種群處於減少的可能性。從大熊貓的生殖遺傳潛力來說,它是一個有希望繼續繁衍下去的種群。
從大熊貓的食物來看,可供其食用的竹子是足夠的。80年代,人們曾擔心竹子開花枯死會導致大熊貓餓死,最近的野外研究表明當時是杞人憂天。因為大熊貓的分佈區中通常都生長著幾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時,大熊貓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僅有一種竹子開花並不會對大熊貓的生存構成威脅。即使大熊貓分佈區中只生長著一種竹子,在其大面積開花枯死之後,大熊貓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殘存的竹子以滿足對食物的需求。如秦嶺大熊貓,其每年對竹林的消耗量實際上都不超過一種竹林當年生長量的2%。因此,竹子開花、枯死都不會威脅大熊貓的生存。
當然,大熊貓要繼續生存下去,還必須有人類的真誠愛護和精心管理。目前,全國已建立了12個專門保護大熊貓的自然保護區,加之停止對長江中上游地區天然林的採伐,絕大部分的大熊貓棲息地都得到了保護,這是當代大熊貓有可能繼續生存下去的福音。只要保護好大熊貓的生活環境,我們珍奇的“國寶”就一定能夠一直繁衍生存下去。疾病:
在自然狀況下,疾病可能是影響大熊貓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經、造血系統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還會出現各種腫瘤,體內外寄生蟲病和面板病以及外傷等,都會影響大熊貓的健康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