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遊縣城旅遊九大景點:
1.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於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這裡屬於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
2.玉女潭
玉女潭景區位於寶雞麟遊縣城南8公里的魚塘峽,景區境內有蒿坪廟、小石帆、玉女潭等景點。玉女潭兩岸高山夾澗,形如飛鳳,潭下峽谷怪石。傳說西嶽華山之神女玉女和眾仙女來此潭邊沐浴洗澡,梳洗打扮。使得潭水越來越清,越來越美,故名曰玉女潭。潭呈蓮花形,綠波盪漾,四周綠草如蘭。潭頂百尺飛瀑,從半山一瀉入潭,聲震群谷,十分壯觀。隋唐帝王多次駕幸來此避暑,在玉女潭設宴觀濤,築造有觀濤亭,遺址至今猶存。女皇武則天也曾效法神女,在潭中沐浴洗澡。
3.安舒莊森林公園
安舒莊森林公園,位於麟遊縣城南15公里處,是岐山山脈結秀之區。境內的石臼山高1539米,為岐山之巔,山絕頂有一巨石,平面正中有一臼窩,相傳為藥王孫思邈搗藥所遺,故名石臼山。山北麓有創自唐初的觀音院,凜冽甘甜的泉水出院中佛座下,遇旱不竭,逢澇不溢,如遇天將下雨,就有云霧自泉中飄出。《麟遊縣志》記載,山半石上有“茂公營記”四字,曾為唐太宗、唐高宗避暑時,大將許懋公率禁軍駐紮於此。今半山的將臺村,就是許懋公閱兵點將的地方。公園內現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山巒起伏,諸峰環繞,佳境天成。
4.石鼓峽石窟
石鼓峽石窟,位於麟遊縣城東北縣北村附近的澄水河西岸,(距縣城7.5公里)。雕刻於中唐時期的石佛造型高大逼真,線條流暢傳神,是佛教石刻藝術精品。石窟洞口被一棵形似華蓋的古柏遮掩,風雨難入窟內。澄水繞石刻而過,沿巨石飛瀉而下,撞擊聲如擂鼓,因此得名石鼓峽,俗稱響石潭。此地為麟山十二景之一的“石鼓春喧”,被譽為麟遊的小壺口。
5.千佛院摩崖造像
千佛院摩崖造像在縣城西南15公里處,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從西坊村口源溪而行,山谷植被茂盛,一線清流,時上時下。春天,千山吐綠,百花竟放,生機盎然;夏天,樹木蔥蘢,甚是涼爽;秋天,滿山遍野,五顏六色,沿途美景,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勝的是到了山谷盡頭的-帽山,近40平方米的石崖上雕鑿了一千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像位於正中上方。餘下一千多尊小佛像,喜、怒、哀、樂、憂、愁、怨、恨,諸多形態,千佛千面,絕無雷同。此處集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於一體,內容豐富,實為遊覽訪勝之絕佳去處
6.唐宮廷水井
一九八0年九月基建施工時發現,水井位於九成宮宮城街道的南側,是當年宮中一口重要的飲水井。井口呈圓形,刻有圖案精美的八角葵花,既美觀又防滑。內外沿之間刻有圓形斜面,整個井臺全用質地細密的淡綠色麻石砌築。裡高外低,防止濁水倒流,以保證飲水衛生。井壁用弓形青磚漿砌,光滑無損,水深保持1.5米—2米左右,水質清澈透亮,味淳甘甜。水井砌築嚴整,圖案精美,體現出皇家的氣魄和建築水平的精妙。是迄今中國發現時代最早,儲存最完好,砌築最別緻的一口宮廷水井。
7.碑亭
碑亭,位於麟遊縣縣城的西北部(九成宮宮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蓮山,東臨天台山。院內樹木參天,花團錦簇,環境優雅。內豎兩通號稱“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的碑石: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198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了兩座仿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人前來遊覽參觀。(一)“三絕古碑”—九成宮醴泉銘碑唐碑現存於麟遊縣城西北角(九成宮路1號)。
8.青蓮山公園
青蓮山公園位於寶雞麟遊縣城南,是一個綜合型休閒娛樂公園。青蓮山古稱堡子城山,早在隋唐時為皇帝衛戍部隊的駐地,並且山上修有城堡,因其得名。這裡群峰峻秀,頂峰高聳,恰似一朵盛開的覆蓮,所以又叫青蓮山。整座山林木覆蓋,鬱鬱蔥蔥。當年唐高宗李治登上此山,留下了“東望剪華,千林結影;南俯荼原,風雲交映;西瞻隴坂,派水分流;北臨石柱,川原朝宗”的精彩篇章。唐代大詩人王維路經此處,登上此山,留下了“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的佳句。
9.慈禪寺石窟
慈禪寺石窟位於寶雞麟遊縣城西南約3公里處,距西安160公里,南距寶雞110公里。慈禪寺石窟始開鑿於隋文帝時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續鑿,並對過去的廟堂繼續擴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遊避暑時禮佛的宮廷寺院。慈禪寺石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善寺石窟寺是隋、唐時期皇帝來九成宮避暑禮佛而建的皇家寺院,其地山環水繞,林木蔥鬱。慈善寺第一窟主佛即為隋代開鑿鐫造。隋代存在時間短促,所遺佛教文物較少,像慈善寺第一窟主佛這樣高大完整儲存到今天的隋皇宮石窟造像,極其珍貴。
麟遊縣城旅遊九大景點:
1.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於寶雞市麟遊縣新城區,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這裡屬於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後又恢復原名。
2.玉女潭
玉女潭景區位於寶雞麟遊縣城南8公里的魚塘峽,景區境內有蒿坪廟、小石帆、玉女潭等景點。玉女潭兩岸高山夾澗,形如飛鳳,潭下峽谷怪石。傳說西嶽華山之神女玉女和眾仙女來此潭邊沐浴洗澡,梳洗打扮。使得潭水越來越清,越來越美,故名曰玉女潭。潭呈蓮花形,綠波盪漾,四周綠草如蘭。潭頂百尺飛瀑,從半山一瀉入潭,聲震群谷,十分壯觀。隋唐帝王多次駕幸來此避暑,在玉女潭設宴觀濤,築造有觀濤亭,遺址至今猶存。女皇武則天也曾效法神女,在潭中沐浴洗澡。
3.安舒莊森林公園
安舒莊森林公園,位於麟遊縣城南15公里處,是岐山山脈結秀之區。境內的石臼山高1539米,為岐山之巔,山絕頂有一巨石,平面正中有一臼窩,相傳為藥王孫思邈搗藥所遺,故名石臼山。山北麓有創自唐初的觀音院,凜冽甘甜的泉水出院中佛座下,遇旱不竭,逢澇不溢,如遇天將下雨,就有云霧自泉中飄出。《麟遊縣志》記載,山半石上有“茂公營記”四字,曾為唐太宗、唐高宗避暑時,大將許懋公率禁軍駐紮於此。今半山的將臺村,就是許懋公閱兵點將的地方。公園內現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山巒起伏,諸峰環繞,佳境天成。
4.石鼓峽石窟
石鼓峽石窟,位於麟遊縣城東北縣北村附近的澄水河西岸,(距縣城7.5公里)。雕刻於中唐時期的石佛造型高大逼真,線條流暢傳神,是佛教石刻藝術精品。石窟洞口被一棵形似華蓋的古柏遮掩,風雨難入窟內。澄水繞石刻而過,沿巨石飛瀉而下,撞擊聲如擂鼓,因此得名石鼓峽,俗稱響石潭。此地為麟山十二景之一的“石鼓春喧”,被譽為麟遊的小壺口。
5.千佛院摩崖造像
千佛院摩崖造像在縣城西南15公里處,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從西坊村口源溪而行,山谷植被茂盛,一線清流,時上時下。春天,千山吐綠,百花竟放,生機盎然;夏天,樹木蔥蘢,甚是涼爽;秋天,滿山遍野,五顏六色,沿途美景,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勝的是到了山谷盡頭的-帽山,近40平方米的石崖上雕鑿了一千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像位於正中上方。餘下一千多尊小佛像,喜、怒、哀、樂、憂、愁、怨、恨,諸多形態,千佛千面,絕無雷同。此處集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於一體,內容豐富,實為遊覽訪勝之絕佳去處
6.唐宮廷水井
一九八0年九月基建施工時發現,水井位於九成宮宮城街道的南側,是當年宮中一口重要的飲水井。井口呈圓形,刻有圖案精美的八角葵花,既美觀又防滑。內外沿之間刻有圓形斜面,整個井臺全用質地細密的淡綠色麻石砌築。裡高外低,防止濁水倒流,以保證飲水衛生。井壁用弓形青磚漿砌,光滑無損,水深保持1.5米—2米左右,水質清澈透亮,味淳甘甜。水井砌築嚴整,圖案精美,體現出皇家的氣魄和建築水平的精妙。是迄今中國發現時代最早,儲存最完好,砌築最別緻的一口宮廷水井。
7.碑亭
碑亭,位於麟遊縣縣城的西北部(九成宮宮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蓮山,東臨天台山。院內樹木參天,花團錦簇,環境優雅。內豎兩通號稱“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的碑石: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198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了兩座仿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人前來遊覽參觀。(一)“三絕古碑”—九成宮醴泉銘碑唐碑現存於麟遊縣城西北角(九成宮路1號)。
8.青蓮山公園
青蓮山公園位於寶雞麟遊縣城南,是一個綜合型休閒娛樂公園。青蓮山古稱堡子城山,早在隋唐時為皇帝衛戍部隊的駐地,並且山上修有城堡,因其得名。這裡群峰峻秀,頂峰高聳,恰似一朵盛開的覆蓮,所以又叫青蓮山。整座山林木覆蓋,鬱鬱蔥蔥。當年唐高宗李治登上此山,留下了“東望剪華,千林結影;南俯荼原,風雲交映;西瞻隴坂,派水分流;北臨石柱,川原朝宗”的精彩篇章。唐代大詩人王維路經此處,登上此山,留下了“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的佳句。
9.慈禪寺石窟
慈禪寺石窟位於寶雞麟遊縣城西南約3公里處,距西安160公里,南距寶雞110公里。慈禪寺石窟始開鑿於隋文帝時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續鑿,並對過去的廟堂繼續擴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遊避暑時禮佛的宮廷寺院。慈禪寺石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善寺石窟寺是隋、唐時期皇帝來九成宮避暑禮佛而建的皇家寺院,其地山環水繞,林木蔥鬱。慈善寺第一窟主佛即為隋代開鑿鐫造。隋代存在時間短促,所遺佛教文物較少,像慈善寺第一窟主佛這樣高大完整儲存到今天的隋皇宮石窟造像,極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