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應對稱張拉;當兩端同時張拉時,二端不得同時放鬆,先在一端錨固,再在另一端補足張拉力後進行錨固。兩端張拉力應一致,二端伸長值相加後應符合設計規定要求。
當張拉長束因千斤頂張拉活塞行程不足需多次張拉時,應分級張拉,中間各級臨時錨固後,重新安裝千斤頂,並重新讀表和量測伸長值後再繼續張拉,避免伸長值量測累積誤差。
預應力張拉時應均勻緩慢升高油壓,逐步張拉至控制應力。預應力張拉程式為:
0→20%σcon(讀伸長值L2並作記錄)→σcon(量測伸長值L3並作記錄)→卸荷至零。
張拉控制應力:
張拉控制應力σcon按設計要求:
有粘結:σcon=0.75×Fptk =0.75×1860=1395(Mpa)
張拉力Np: Np=σcon×Ap 配筋形式 配筋量 鋼絞線截面積Ap(140mm2) 鋼絞線100%張拉力 (KN) 備註 有粘結 15-7 980 1275.596 張拉伸長值控制:張拉採用的以張拉力為主,伸長值校驗的方法。初應力時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1,張拉達20%scon時再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2,二者之差為鋼束的實際推算伸長量。張拉達100%scon再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3,L3-L1二者之差為鋼束的實際張拉伸長量。實際張拉伸長量與實際推算伸長量之和,與理論伸長相比較誤差不超過+6%,-6%,否則應停機檢查原因,予以調整後方可張拉,必要時進行處理。
預應力張拉的理論伸長量計算按規範要求進行,採用平均張拉應力法。具體公式如下:
△L=Fp*L/Ap*Es
Fp—平均張拉力(kN)
張拉時發現以下情況,應立即放鬆千斤頂,查明原因,採取糾正措施後再恢復張拉:
①斷絲、滑絲或錨具碎裂;
②混凝土破碎,墊板陷入混凝土;
④達到張拉力後,伸長值不足,或張拉力不到,而伸長值超出範圍;
工具錨的夾片,應注意保持清潔和良好的潤滑狀態。錨板的錐行孔內及夾片應塗上潤滑劑。
預應力筋錨固後的外露長度不宜小於30mm。
張拉端外露預應力筋應在灌漿後再切割。
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應對稱張拉;當兩端同時張拉時,二端不得同時放鬆,先在一端錨固,再在另一端補足張拉力後進行錨固。兩端張拉力應一致,二端伸長值相加後應符合設計規定要求。
當張拉長束因千斤頂張拉活塞行程不足需多次張拉時,應分級張拉,中間各級臨時錨固後,重新安裝千斤頂,並重新讀表和量測伸長值後再繼續張拉,避免伸長值量測累積誤差。
預應力張拉時應均勻緩慢升高油壓,逐步張拉至控制應力。預應力張拉程式為:
0→20%σcon(讀伸長值L2並作記錄)→σcon(量測伸長值L3並作記錄)→卸荷至零。
張拉控制應力:
張拉控制應力σcon按設計要求:
有粘結:σcon=0.75×Fptk =0.75×1860=1395(Mpa)
張拉力Np: Np=σcon×Ap 配筋形式 配筋量 鋼絞線截面積Ap(140mm2) 鋼絞線100%張拉力 (KN) 備註 有粘結 15-7 980 1275.596 張拉伸長值控制:張拉採用的以張拉力為主,伸長值校驗的方法。初應力時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1,張拉達20%scon時再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2,二者之差為鋼束的實際推算伸長量。張拉達100%scon再量取千斤頂活塞的伸長量L3,L3-L1二者之差為鋼束的實際張拉伸長量。實際張拉伸長量與實際推算伸長量之和,與理論伸長相比較誤差不超過+6%,-6%,否則應停機檢查原因,予以調整後方可張拉,必要時進行處理。
預應力張拉的理論伸長量計算按規範要求進行,採用平均張拉應力法。具體公式如下:
△L=Fp*L/Ap*Es
Fp—平均張拉力(kN)
張拉時發現以下情況,應立即放鬆千斤頂,查明原因,採取糾正措施後再恢復張拉:
①斷絲、滑絲或錨具碎裂;
②混凝土破碎,墊板陷入混凝土;
④達到張拉力後,伸長值不足,或張拉力不到,而伸長值超出範圍;
工具錨的夾片,應注意保持清潔和良好的潤滑狀態。錨板的錐行孔內及夾片應塗上潤滑劑。
預應力筋錨固後的外露長度不宜小於30mm。
張拉端外露預應力筋應在灌漿後再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