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安史之亂爆發原因,有人說是李世民安邊失策、唐玄宗大意、李林甫專權、楊國忠無能,四個人的責任。但問題是,安史之亂與“個人關係”只是起到導火索作用,根本問題則是“兵源”和軍隊管理的時代性變化。
(1)安史之亂的根源是軍領兵,兵識將,軍兵利益形成共同體。直接起源是人的貪婪本性。
南北朝和隋朝盛行的府兵制,造成軍官只是在戰時與兵有聯絡,平時軍人在家務農。
但是,高宗之後則開始徵兵制,特別是玄宗時期。徵兵的話,兵的選拔、培訓、獎懲都是由將領負責。由此,兵將一體。由此,不僅有了調兵權,更有了掌兵權。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越掌握權力越喜歡爭權奪利。
“安史之亂”雖然是少數民族節度使所為,但這在漢族武將造反數量面前,小巫見大巫。沒有邊鎮、沒有少數民族掌握軍權,那為何別的朝代照樣出現軍人造反?因此,這跟安祿山、史思明的族別沒關係。這是人性使然。
再加上,面對李林甫、楊國忠兩大奸臣,安祿山本身也有一種“威脅感”。武將掌握軍權,不像文臣,即使生命受到威脅,頂多喊叫幾聲之後引頸待屠而已。武將是要殺人的。
(2)李林甫對安史之亂的責任只是在於提拔少數民族掌握兵權,而他的根本目的是想對將領實行“愚將”政策,防止“有文化的儒將”反對自己
飽暖思淫慾,飽學懂是非。前者所有人都這樣,但卻很容易掌控。後者則危險了,唐玄宗、李林甫時期則腐敗問題叢生。
在這種情況下,武將如果懂學問,特別是儒家思想濃厚,自然會對李林甫不滿,從而與朝中官員有聯絡。
在此情況下,他們想到了不懂是非,只照顧自身利益的人為將。然而,這同樣造成前者的危害出現了。
(3)人性的貪婪,導致得到的越多越想得到更多。將領雖然不懂是非,但卻對自身利益更敏感,更容易使用武力保衛自己的利益。
當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上臺而他整天嚷嚷安祿山會造反,自己的好朋友吉溫等死後,安祿山一方面見朝廷腐敗想更上一層樓;一方面又害怕朝廷對自己下手。所以,一不做二不休造反了。
綜上所述,因為“府兵制”改為“徵兵制”這一歷史特點,安史之亂遲早都會發生。沒有李林甫,會是漢人將領造反;有李林甫就成了少數民族將領造反,在我看來,都是造反一個樣。個人問題上,楊國忠的責任沒有李林甫大。
最無辜的人就是被提問者說的李世民。百年前的人要為百年後的事情負責,這種論調我本身就很反對。純粹瞎找責任者。
其實最大的個人責任者就是李隆基。自從732年之後,李隆基就由勵精圖治的帝王變成了享樂自私、全心保住皇位的昏君。這才讓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有了幻想!
由此,戰爭就必然發生了。戰爭爆發後,本來以唐軍的實力可以消滅他們,但李隆基瞎指揮,直接造成精銳喪失、大將被殺被抓、兩京陷落。李隆基在逃跑路上,對其二十多年統治失敗怨恨的人發動了馬嵬坡事變。
由此,李隆基威望蕩然無存。其子李亨又很正確的與其分路而行,最終自立為帝。為了李唐江山,李隆基只好寂寞離開歷史寶座。
關於安史之亂爆發原因,有人說是李世民安邊失策、唐玄宗大意、李林甫專權、楊國忠無能,四個人的責任。但問題是,安史之亂與“個人關係”只是起到導火索作用,根本問題則是“兵源”和軍隊管理的時代性變化。
(1)安史之亂的根源是軍領兵,兵識將,軍兵利益形成共同體。直接起源是人的貪婪本性。
南北朝和隋朝盛行的府兵制,造成軍官只是在戰時與兵有聯絡,平時軍人在家務農。
但是,高宗之後則開始徵兵制,特別是玄宗時期。徵兵的話,兵的選拔、培訓、獎懲都是由將領負責。由此,兵將一體。由此,不僅有了調兵權,更有了掌兵權。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越掌握權力越喜歡爭權奪利。
“安史之亂”雖然是少數民族節度使所為,但這在漢族武將造反數量面前,小巫見大巫。沒有邊鎮、沒有少數民族掌握軍權,那為何別的朝代照樣出現軍人造反?因此,這跟安祿山、史思明的族別沒關係。這是人性使然。
再加上,面對李林甫、楊國忠兩大奸臣,安祿山本身也有一種“威脅感”。武將掌握軍權,不像文臣,即使生命受到威脅,頂多喊叫幾聲之後引頸待屠而已。武將是要殺人的。
(2)李林甫對安史之亂的責任只是在於提拔少數民族掌握兵權,而他的根本目的是想對將領實行“愚將”政策,防止“有文化的儒將”反對自己
飽暖思淫慾,飽學懂是非。前者所有人都這樣,但卻很容易掌控。後者則危險了,唐玄宗、李林甫時期則腐敗問題叢生。
在這種情況下,武將如果懂學問,特別是儒家思想濃厚,自然會對李林甫不滿,從而與朝中官員有聯絡。
在此情況下,他們想到了不懂是非,只照顧自身利益的人為將。然而,這同樣造成前者的危害出現了。
(3)人性的貪婪,導致得到的越多越想得到更多。將領雖然不懂是非,但卻對自身利益更敏感,更容易使用武力保衛自己的利益。
當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上臺而他整天嚷嚷安祿山會造反,自己的好朋友吉溫等死後,安祿山一方面見朝廷腐敗想更上一層樓;一方面又害怕朝廷對自己下手。所以,一不做二不休造反了。
綜上所述,因為“府兵制”改為“徵兵制”這一歷史特點,安史之亂遲早都會發生。沒有李林甫,會是漢人將領造反;有李林甫就成了少數民族將領造反,在我看來,都是造反一個樣。個人問題上,楊國忠的責任沒有李林甫大。
最無辜的人就是被提問者說的李世民。百年前的人要為百年後的事情負責,這種論調我本身就很反對。純粹瞎找責任者。
其實最大的個人責任者就是李隆基。自從732年之後,李隆基就由勵精圖治的帝王變成了享樂自私、全心保住皇位的昏君。這才讓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有了幻想!
由此,戰爭就必然發生了。戰爭爆發後,本來以唐軍的實力可以消滅他們,但李隆基瞎指揮,直接造成精銳喪失、大將被殺被抓、兩京陷落。李隆基在逃跑路上,對其二十多年統治失敗怨恨的人發動了馬嵬坡事變。
由此,李隆基威望蕩然無存。其子李亨又很正確的與其分路而行,最終自立為帝。為了李唐江山,李隆基只好寂寞離開歷史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