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誇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 樣呢?”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成語道理
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二,
諱疾忌醫
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裡,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面板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裡,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寓義:我們不應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應該正視這些,並且勇於改正。
三,
三人成虎
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 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麼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 斷是非。”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道 理
[1](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四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讚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寓義:在給人提正確的意見時,要考慮自己與聽者的關係,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聽意見只應聽取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偏見。主旨: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說不定害了自己。 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儘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樣的事但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實事求是。
五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賣酒很公平,對待顧客十分小心恭敬,釀製的酒也很好喝,賣酒的標幟掛得很高很顯眼,然而酒就是賣不出去。酒都發酸了,店主弄不清這是什麼緣故,去請教一位他所認識的老人楊倩。楊倩說:“你家的狗很兇猛吧?”賣酒的說:“狗兇猛,為什麼酒就賣不出去呢?”楊倩說:“人們害怕它呀!有人讓小孩帶著錢,提著酒壺去買酒,狗就迎面撲上來去咬他,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賣不出去的原因哪。” 國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胸懷本領而想使大國國君賢明;有的大臣就是惡犬,迎面撲來咬他們。這就是國君所以受矇蔽,受挾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領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義:
這則典故由賣酒的淺顯事物而推論出治國的高深道理,用惡犬、猛狗來比喻那些傷害忠臣、阻擋忠諫的佞臣、權奸,指出正是這些邪惡小人矇蔽、挾持了君主,使他們聽不見治國的良策,親近不了敬獻忠言的賢臣。要得國之昌盛,就要「清君側」、除惡狗。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誇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 樣呢?”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成語道理
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二,
諱疾忌醫
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裡,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面板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裡,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寓義:我們不應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應該正視這些,並且勇於改正。
三,
三人成虎
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 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麼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 斷是非。”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道 理
[1](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並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四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讚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寓義:在給人提正確的意見時,要考慮自己與聽者的關係,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聽意見只應聽取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偏見。主旨: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說不定害了自己。 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儘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樣的事但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實事求是。
五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賣酒很公平,對待顧客十分小心恭敬,釀製的酒也很好喝,賣酒的標幟掛得很高很顯眼,然而酒就是賣不出去。酒都發酸了,店主弄不清這是什麼緣故,去請教一位他所認識的老人楊倩。楊倩說:“你家的狗很兇猛吧?”賣酒的說:“狗兇猛,為什麼酒就賣不出去呢?”楊倩說:“人們害怕它呀!有人讓小孩帶著錢,提著酒壺去買酒,狗就迎面撲上來去咬他,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賣不出去的原因哪。” 國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胸懷本領而想使大國國君賢明;有的大臣就是惡犬,迎面撲來咬他們。這就是國君所以受矇蔽,受挾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領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義:
這則典故由賣酒的淺顯事物而推論出治國的高深道理,用惡犬、猛狗來比喻那些傷害忠臣、阻擋忠諫的佞臣、權奸,指出正是這些邪惡小人矇蔽、挾持了君主,使他們聽不見治國的良策,親近不了敬獻忠言的賢臣。要得國之昌盛,就要「清君側」、除惡狗。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