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繼廣汽傳祺、眾泰汽車紛紛公佈其在美國的銷售計劃後,又一家汽車企業叩響了美國市場大門。一時間,進入美國市場成為一些自主品牌的戰略目標之一。定位在電動超跑這個小眾市場的前途K50在美國前途幾何?】
前途汽車近日宣佈與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在北美研發、組裝和銷售前途K50。預計這款中國電動跑車將於2019年在美國開始接受預訂,並在2020年生產交付。
能夠進入美國市場並銷售,就意味著自己的產品達到了歐美國家的要求,從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上得到相關國家專業機構的認可。對於由以車輛設計到低速電動車的長城華冠衍生而來的如今的前途汽車來說,在當前群雄四起的造車新勢力面前,這樣的認可似乎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最近比亞迪電動大巴在美國遭遇退車,原因在於車輛續航里程不足以及發生車軸漏油和充電系統問題。雖說中間是非對錯目前還無從判斷,但對於信心滿滿進入美國市場的前途汽車來說,無疑敲響了一個警鐘。
從產品力上來說,前途K50使用了全鋁合金車身框架,外觀覆蓋件大量地使用了碳纖維的材質,可以大大降低整車的重量;從整車動力性來說,搭載了前後雙電機的K50,最大綜合輸出功率為435馬力,最大扭矩為680NM,極限狀態下,0-100km/h加速能做到4.6s,極速200km/h;從高科技配置上來看,由於裝備了V2V技術,給K50提供一個遠短於被動感測器反應時間的系統靈敏度,目前這項技術只應用在K50之間,未來一旦可以推廣,將極大地提升車輛的安全效能。
不過美國市場終究不是其他市場,全球各大汽車品牌無不希望可以在美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有所作為,但真正站穩腳跟並取得預期效果的寥寥無幾。參照當年日韓品牌進入美國的戰略,前途K50要想站穩腳跟,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市場信任問題。
前途K50自今年8月在國內上市以來,由於定價較高,目前從公開資料裡尚未找到其比較亮眼的銷售數字。對於更為成熟的美國消費者來說,如何獲取其信任並認可其產品的品質,難度就顯得更高。即使純正的美國企業,特斯拉走到今日,也屢受各方質疑,一直如履薄冰,在艱難中前行。對於前途和其美國夥伴來說,進入美國市場需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不僅要用更為高超的公關技術,更需要憑藉過硬的產品力,抱定紮根當地,持續經營的態度,從而逐步得到美國市場的認同。
其次是產品穩定性問題。
前途K50定位在電動超跑這個小眾市場,而一旦車速變高,對於整車的質量要求會比一般車型更高。無論是車輛的操縱穩定性還是制動效能,可能原本在一般車輛上不那麼明顯的小問題,在超跑上都會被無限地放大。
相比於技術上的突破,前途K50真的有必要用錙銖必較的心態去面對設計與製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作為後起之秀的豐田,為什麼可以在美國站穩腳跟,並一舉超越北美三大汽車公司,其質量可靠性是時至今日仍然被人津津樂道,讓美華人民心服口服的亮點。這點是值得每一家希望進入美國汽車市場的公司所學習借鑑的。
此外,與美國夥伴的合作也相當關鍵。
與美國合作伙伴的合作是確保K50能否在美國取得預期成績的基礎。按照目前釋出的情況可以發現,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公司將負責K50在當地的製造以及銷售,而前途作為技術輸出方,更多地承擔一個研發中心的角色。如何解決好研發中心與工廠之間責任歸屬的問題,特別是能不能用更魯棒的設計來儘量規避製造過程中的不足可能帶來的問題。雙方的彼此互信,是K50能否在美國大賣的,除去產品質量因素外的,另外一個決定性因素。
當前純電動汽車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大規模推廣,從戰略機遇上面來看,相比於國內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其實美國市場,留給前途K50這樣的品牌與車型也有不小的市場空間。以同為比亞迪麾下的K11電動大巴為例,可以在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承接如此多的訂單,並不是說我們的產品沒有可替代性,或者說它已經擁有了多高的技術含量,更多的是比亞迪的K11戰略得當,憑藉自身的價效比優勢以及可靠的產品力,抓住了一個國外產品推出的空檔期。
同樣的理論如果推理到K50身上,目前從可知的產品層面看,尚未發現傳統汽車公司有許多電動超跑的產品在售,幾款電動超跑裡面,無論是特斯拉的Roadster還是蔚來的EP9都是價格不菲,而且很難真正稱之為量產的車型。如果K50可以憑藉不差的效能以及更為大眾化的價格,特別是先鋒的跑車造型,利用國外相關車型的斷檔期,說不定也能在北美一炮走紅,闖出不一樣的一片天地。
歐美大公司在電動車領域的步伐稍慢,固然有其公司戰略層面的保守,但更多的還是其對電動汽車盈利性的懷疑,特別是電池技術導致的續航里程的制約會帶來消費者使用習慣上的不便等的憂慮,等待政策明朗或者市場方向清晰之後,傳統歐美的汽車巨頭便會以非常迅速的速度來向市場投放相關的電動車產品。但如果前途汽車這類沒有過多沉重包袱的公司能夠在此之前就完成市場的佔領工作,並贏得消費者的口碑,那一切就皆有可能。
THE END
【導語: 今年,繼廣汽傳祺、眾泰汽車紛紛公佈其在美國的銷售計劃後,又一家汽車企業叩響了美國市場大門。一時間,進入美國市場成為一些自主品牌的戰略目標之一。定位在電動超跑這個小眾市場的前途K50在美國前途幾何?】
前途汽車近日宣佈與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在北美研發、組裝和銷售前途K50。預計這款中國電動跑車將於2019年在美國開始接受預訂,並在2020年生產交付。
能夠進入美國市場並銷售,就意味著自己的產品達到了歐美國家的要求,從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上得到相關國家專業機構的認可。對於由以車輛設計到低速電動車的長城華冠衍生而來的如今的前途汽車來說,在當前群雄四起的造車新勢力面前,這樣的認可似乎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最近比亞迪電動大巴在美國遭遇退車,原因在於車輛續航里程不足以及發生車軸漏油和充電系統問題。雖說中間是非對錯目前還無從判斷,但對於信心滿滿進入美國市場的前途汽車來說,無疑敲響了一個警鐘。
從產品力上來說,前途K50使用了全鋁合金車身框架,外觀覆蓋件大量地使用了碳纖維的材質,可以大大降低整車的重量;從整車動力性來說,搭載了前後雙電機的K50,最大綜合輸出功率為435馬力,最大扭矩為680NM,極限狀態下,0-100km/h加速能做到4.6s,極速200km/h;從高科技配置上來看,由於裝備了V2V技術,給K50提供一個遠短於被動感測器反應時間的系統靈敏度,目前這項技術只應用在K50之間,未來一旦可以推廣,將極大地提升車輛的安全效能。
不過美國市場終究不是其他市場,全球各大汽車品牌無不希望可以在美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有所作為,但真正站穩腳跟並取得預期效果的寥寥無幾。參照當年日韓品牌進入美國的戰略,前途K50要想站穩腳跟,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市場信任問題。
前途K50自今年8月在國內上市以來,由於定價較高,目前從公開資料裡尚未找到其比較亮眼的銷售數字。對於更為成熟的美國消費者來說,如何獲取其信任並認可其產品的品質,難度就顯得更高。即使純正的美國企業,特斯拉走到今日,也屢受各方質疑,一直如履薄冰,在艱難中前行。對於前途和其美國夥伴來說,進入美國市場需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不僅要用更為高超的公關技術,更需要憑藉過硬的產品力,抱定紮根當地,持續經營的態度,從而逐步得到美國市場的認同。
其次是產品穩定性問題。
前途K50定位在電動超跑這個小眾市場,而一旦車速變高,對於整車的質量要求會比一般車型更高。無論是車輛的操縱穩定性還是制動效能,可能原本在一般車輛上不那麼明顯的小問題,在超跑上都會被無限地放大。
相比於技術上的突破,前途K50真的有必要用錙銖必較的心態去面對設計與製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作為後起之秀的豐田,為什麼可以在美國站穩腳跟,並一舉超越北美三大汽車公司,其質量可靠性是時至今日仍然被人津津樂道,讓美華人民心服口服的亮點。這點是值得每一家希望進入美國汽車市場的公司所學習借鑑的。
此外,與美國夥伴的合作也相當關鍵。
與美國合作伙伴的合作是確保K50能否在美國取得預期成績的基礎。按照目前釋出的情況可以發現,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公司將負責K50在當地的製造以及銷售,而前途作為技術輸出方,更多地承擔一個研發中心的角色。如何解決好研發中心與工廠之間責任歸屬的問題,特別是能不能用更魯棒的設計來儘量規避製造過程中的不足可能帶來的問題。雙方的彼此互信,是K50能否在美國大賣的,除去產品質量因素外的,另外一個決定性因素。
當前純電動汽車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大規模推廣,從戰略機遇上面來看,相比於國內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其實美國市場,留給前途K50這樣的品牌與車型也有不小的市場空間。以同為比亞迪麾下的K11電動大巴為例,可以在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承接如此多的訂單,並不是說我們的產品沒有可替代性,或者說它已經擁有了多高的技術含量,更多的是比亞迪的K11戰略得當,憑藉自身的價效比優勢以及可靠的產品力,抓住了一個國外產品推出的空檔期。
同樣的理論如果推理到K50身上,目前從可知的產品層面看,尚未發現傳統汽車公司有許多電動超跑的產品在售,幾款電動超跑裡面,無論是特斯拉的Roadster還是蔚來的EP9都是價格不菲,而且很難真正稱之為量產的車型。如果K50可以憑藉不差的效能以及更為大眾化的價格,特別是先鋒的跑車造型,利用國外相關車型的斷檔期,說不定也能在北美一炮走紅,闖出不一樣的一片天地。
歐美大公司在電動車領域的步伐稍慢,固然有其公司戰略層面的保守,但更多的還是其對電動汽車盈利性的懷疑,特別是電池技術導致的續航里程的制約會帶來消費者使用習慣上的不便等的憂慮,等待政策明朗或者市場方向清晰之後,傳統歐美的汽車巨頭便會以非常迅速的速度來向市場投放相關的電動車產品。但如果前途汽車這類沒有過多沉重包袱的公司能夠在此之前就完成市場的佔領工作,並贏得消費者的口碑,那一切就皆有可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