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榆木齋

    說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在人都向錢看,唯錢是圖,據說雍和宮可以祈求財富,而孔廟則是文人的殿堂,如今文化流俗,世人只看財富,不問來路,即便是你為娼為妓,抑或是坑蒙拐騙,還是橫徵暴斂,賣官鬻爵,收受賄賂,只要有錢就是人模狗樣。

    因而,世人對錢趨之若鶩,對文化卻嗤之以鼻,這就是孔廟冷落,和尚發財的原因所在。

  • 2 # 煊垚

    雍和宮是寺廟,世人多有所求,也需要精神寄託,所以雍和宮香火旺盛。而國子監是古代讀書的最高機構,只有文物和厚重的文化氛圍,現在一般人都不懂,也不感興趣。

  • 3 # 無憂無慮的獨行客

    臨時抱佛腳的人多,其實對佛一無所知!

    看孔聖人的也基本都是要高考的學子,異想天開的希望孔子能幫忙跳龍門。

    沒有文化修養的人去這樣的地兒不過是湊熱鬧而已。

  • 4 # 寶哥56540176

    這個問題就是很簡單就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問題一樣簡單。

    雍和宮最重要的特點:皇家寺院,密宗佛教。宗墩儀式感強。情感歸屬能力強,文化符號標識明顯,佛教領袖地位無人能敵。

    運營人的商業意識:基本都是協會或者是佛教管理機構運營。

    而孔廟,儘管是全國最大的孔廟建築。但是主要策展內容是要委託第三方進行招標,這裡邊很多都是關係標。

    作為儒學的代表人物主要被尊崇孔家知天下才會重視。現在中國推行的是西方科技教育模式,對儒家的能力教育已經沒有什麼號召力。

    況且作為主要運營人的文物局下屬機構,在運營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對整體的文化闡述不清晰,再加上整個參觀遊覽環節互動點特別少。與人們去寄託心理,祈求美好的寄託願望差的太遠。

  • 5 # 歷史與文物藝術品

    這就叫同牆同路不同命。

    如果要把隔壁的孔廟改叫孔子學院,估計就牛叉了。關鍵是核心運營者。怎麼來產生凝聚力的問題?

    儒家觀點只是一個工具而已,社會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

    佛教不一樣,尤其是密宗的喇嘛教。不管什麼樣的制度,佛教凝聚力,都是優先級別的。首先佛教不與什麼什麼制度相關。他本身獨立發展,而且還可以團結很多的少數民族。

  • 6 # 星爺說車

    一個是歷史原因,一個是宗教原因。

    早在80年代,北京旅遊業蓬勃發展的那些年,雍和宮就被列入團隊行程中,無論是香港團還是歐美團,當時都有部分旅行社安排客人去雍和宮的。後來臺灣開放,部分臺團也有安排去雍和宮的。

    雍和宮的牌坊院有著不錯的停車環境,遊覽內容也比較豐富,無論是藏傳佛教還是昔日的雍親王府,以及乾隆帝的出生地,有不少看點。

    而當時國子監與孔廟被博物館和圖書館所佔。旅行社業務人員對它並不熟悉,因此在很長時間裡,只有很少的歐美團隊安排去孔廟。國子監作為旅遊景點開放是哪年我記不清了,應該比較晚,好像是九十年代。至於變成“正式”景點,是進入21世紀的事兒。

    據我所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雍和宮只是遊覽物件。至於什麼時候出現大量香客的,我說不好,應該比較晚,也就是最近十來年的事兒。

  • 7 # 解放181122

    拜廟的人需求不一樣,雍和宮這邊以求健康,平安,發財為多。孔廟,國子監以求考學,參觀為主。受眾的差異人氣自然不同。

  • 8 # Han媽在土耳其

    謝邀。這個問題也曾困擾過我許久,因為我特別喜歡去國子監那條街散步,每次都能聞到隔壁雍和宮傳過來的香火味兒;還有孔廟附近那條街上,除了賣老北京酸奶的,幾乎全都是取名算命的小店,看得很令人唏噓。所以我選擇看道路兩旁的參天大樹,因為它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雍和宮永遠都是人頭攢動,可能因為它能給人希望吧,況且燒香拜佛許願,貌似人人都能無師自通,沒有什麼門檻。孔廟則一直高高在上,可能因為距離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太遙遠了,對人的學識和精神需求更高。畢竟古時候能讀書的畢竟是極少數,近代又因為種種原因,還曾被批判過。

    比起苦讀聖賢書,還是燒香拜佛來得更輕鬆自在。

  • 9 # 北京師爺

    作為一個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年,在北新橋生活了三十年的北京人,成賢街,孔廟和曾經是首都圖書館的國子監,它是我生命的記憶,也是北京文化的符號。至於雍和宮它現在成為了一個地名,一座北京與西藏交往的文化的地標。同杭州的靈隱寺一樣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 10 # 陳立新45

    都是旅遊景點,一個是用宗教的身份告訴你 信我 賜予你財富和健康

    一個是用學者的身份告訴你 聽話 好好努力學習可以增長知識

    對那些整天夢想著不勞而獲的人你說他們去哪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讓女兒放學獨自步行回家,自己卻去接女兒的弟弟放學,這位母親的做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