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乎心齋
-
2 # 尚羲書院
由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過程本身就是基於原作的二度再創作,是不是要忠實於原作還是要表達改編者的想法,這就要看改編者自己的創作初衷與傾向。不論何種情況,都會與原作有一定程度的背離或者超越,因為兩者是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產品。例如對《紅樓夢》的影視改編,對《平凡的世界》的影視改編,都是如此。至於哪種藝術效果更好一點,那是觀眾或者欣賞者對它的接受問題了,不在一個層面,不再贅述。
-
3 # 老梅尋夢
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加入自己的思想或者說改動原著一些情節,好不好?
這樣做好不好?需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一、原著作品中有太多露骨性描寫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則需要有所取捨。
拿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為例。
(電影白鹿原田小娥的扮演者張雨綺)
(電影版《白鹿原》劇照)
《白鹿原》小說開篇第一句就是:“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從第二房媳婦到第六房,原著用了幾千字來描述,其中不乏露骨的性描寫。這些露骨的性描寫放在當下,如果被搬上熒屏,拍成畫畫,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一則稽核無法透過,二者禮法不容。所以,《白鹿原》無論是被改編成電影,還是被改編成電視劇,都淡化了這件事。編導們這樣改動《白鹿原》原著,贏得了觀眾和審批機構的一致首肯。
二、改編原著後,如果沒有將原著的魂弄丟了,往往也會取得成功。
以83版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為例來說明上述觀點。
83版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與金庸的小說原著相比,作了較大的改動。
比如在楊康這個人物處理上,電視劇將楊康一步一步變壞的心路歷程都表現出來了,給人以立體、可信的感覺;而原著中的楊康則有些臉譜化,即自始至終就是一個貪圖富貴的賣國賊。
所以說,對原著可以改編,只要把握一個原則——尊重原著的精神核心,大框架下,使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契合原著即可。沒有必要亦步亦趨地去照搬原著。
(永遠的黃蓉——翁美玲)
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其鋒芒和故事的轉承啟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原著,它與原著相互成就。所以,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才能成為經典,TVB拍攝的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便風靡了中國。讓更多人瞭解了金庸,愛上了金庸小說。
三、隨意加入編創人員的一些不符合現實和邏輯的成分後,則傷害了原著,降低了可信度。
(蘇家大嫂也鄙視某些情節吧,呵呵)
以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為例。
大家知道,《都挺好》是阿耐的長篇小說。其實,《都挺好》電視劇與原著小說相比,增加了許多情節,但細看這些情節後,你會發現,許多情節是不符合邏輯的,即不切合實際。如,石天冬在小說裡是個做湯的,後來去了香港。而在電視劇裡,石天冬成了綜合飯店(提供炒菜、燒菜、湯、面等)的一名大廚兼老闆,且飯店裡只有兩人——石天冬和一名服務員。
(石天冬做飯,除了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外,還穿毛線衣,這在飯店裡是絕對不容許的——頭髮、毛線斷線落在飯菜裡,怎麼辦?)
看石天冬做飯像是電視教人做菜的秀,完全不用猛火灶,開過飯店的人都知道,作秀做菜是完全跟不上飯店上菜速度的——客人催菜會鬧翻天。另外,在吃飯時間,作為大廚的石天冬還可以出來給女朋友或未來的老丈人送外賣,請問,飯店裡就你一名大廚,你走了,店裡客人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漏洞和破綻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電視劇版劇照,一碗油潑面饞死不少人啊!)
總之,忠於原著不是檢驗影視作品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改可以,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即不能離開原著的魂。
回覆列表
把握的關鍵是否優秀!
不拘一格的方式,大膽創新的嘗試,可以使優秀的名著在放光彩!
總有一些原著黨,喜歡拿原著來衡量改變作品,且不說改編本身就是再創造;就改編以後的影視作品本身的藝術風格與文學作品紙張敘事風格的迥異,兩者之間差異巨大,文字可以對心裡活動大量描寫刻畫;影視作品也許只需要演員的一個眼神或者動作來刻畫,這裡要有很強的表演技巧與方式,以及生活經驗,雖然速途同歸,究竟還是大不相同的!
文學作品歷久彌新,也許被改編了很多回,每次改編都應該力求新意,符合當下時代特點,受眾也更廣泛,只忠於原著,當然遠遠不夠!
當然,如果你改編不好,請忠於原著!這也是對創作精神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