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那片煙雲

    開墾荒地,推廣新作物

    在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因素中,耕種的土地的數量永遠是最重要的指標。北宋初年恢復經濟的過程中遭遇的最棘手問題就是耕地數量的不足,因此如何恢復耕地的數量成為了最主要的課題。在當時為了擴大耕地的範圍,北宋政府出臺了兩種政策。

    其一,就是對於荒地的開墾。當時的北宋都城汴京周圍飽受戰火摧殘,曾經的良田都變為廢土,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北宋政府採取了營田的方式來進行開墾,當時的北宋採用的是禁軍制度,在汴京城周圍有著人數眾多的禁軍將士,在沒有戰爭的時候,他們便會被組織起來進行墾荒勞作,而開墾出的土地則會交給農民來耕種。憑藉著軍隊的力量,北宋初年京城周圍的土地很快就回復了生產。而在非都城的內部地區,北宋的廂軍也會參與到營田的勞動之中,這也幫助內部地區開墾了大量耕地。

    而在戰事頻繁的邊境地區,由於受到的戰爭威脅比較大,一般農民不敢長期住在邊境,因此對邊境的土地,宋朝政府採取了屯田的政策,即由軍隊負責開墾,開墾後這些土地並不交給政府以及百姓,而是繼續由軍隊耕種,以供養軍需。在北宋簽訂了檀淵之盟後,邊境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這些原本的屯田也交還給了來此定居的百姓,宋朝政府直轄的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對於屯田制度,在《宋史》中有如下描述:

    “俟期歲間,關南諸泊悉壅闐,即播為稻田。其緣邊州軍臨塘水者,止留城守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地利以實邊,設險固以防塞,春夏課農,秋冬習武,休息民力,以助國經。”

    其二,則是對於貧瘠土地的開發。在北宋之前,中國的南北方種植的糧食作物有很大的區別,南方以水稻為主,而北方則多種植黍賣、麥、豆子等作物。當時南方有大量土地由於水資源不足難以種植水稻而被廢棄,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為了緩解這一情況,宋太祖下令讓南方地區也開始種植黍、麥等作物,尤其是對生長條件要求較低的豆科作物,更是在南方土地上得到了推廣,這就讓之前的不適宜種植水稻的荒地變成了良田,而且種植體系的豐富也讓中國南方的抗災能力有所提高,即使遇到大的水患也不至於完全減產,讓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對於此事,在《宋會要輯稿》中有如下描述:

    “勸民種四種豆,及黍、粟、大麥、蕎麥,以備水旱,官給種與之,仍免其稅。”

    減輕稅賦,安撫流民

    在五代時期,隊政府經濟影響最大的不僅僅是戰爭,更有流民問題。在五代時,由於戰爭頻繁,導致國庫空虛,因此各朝政府都加大了稅收的額度,在如此高昂的稅收下,農民們紛紛破產變為流民。這就導致投入生產中的勞動力嚴重不足,想要發展經濟,如何讓流民們回到田地中生產就是北宋政府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了吸引流民迴歸生產,北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南方南唐,吳越等地區,人民主要是由於戰爭的原因逃到了山林之中,因此只要保證其安定,再給予其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生產的恢復很容易就做到了。因此宋太祖在這些地區釋出的政令中,強調了減少十分之三的稅額,鼓勵人民迴歸生產。因此人民在戰事平息之後也快速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江南一帶也迅速成為了中國經濟的中心。

    而對於北方,影響耕種的主要問題在於耕地的不足,導致流民們沒有足夠的土地去生產,而且勞動力的缺乏也讓他們難以承擔家庭的用度。因此在北方,北宋政府釋出了更為親民的政策,一方面在建國前七年中對於北方農民的稅收額度要比南方還低,另一方面,凡是能夠開墾荒地種植桑樹,棉花等經濟作物的農民,將得到稅金全免的優惠。對於此制度,在《宋大詔令集》中有如下記載:

    “望廣務耕耘,使地無遺利,歲有餘糧……自今百姓有能廣植桑、棗,開荒田者,並令只納舊租,永不通檢。”

    北宋農民開荒

    在這樣的政策鼓勵下,沒有了稅收壓力的流民們迅速回到了曾經的家鄉,開始開墾土地。北方的經濟秩序得到了回覆,北宋迅速擺脫了五代時期國家財政收入不足的窘境。

    農業技術革新推動發展

    在北宋初年,雖然農民們獲得了土地並且減輕了稅賦壓力,但是生產資料的缺乏也讓他們的種植效率相對低下。在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就是耕牛,不過在經歷了五代亂世之後,農民們保有的耕牛數量十分稀少,這對於生產的恢復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當時的河北地區耕牛缺乏最為嚴重,為了緩解這一現象,北宋政府在其他地區高價收購耕牛,並將其運送到河北,免費租給農民使用。但是河北巨大的耕牛需求顯然不是這樣就可以滿足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宋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發明的農具——踏犁,這是武允成發明的全新農具,在不用耕牛的條件下,犁地能夠達到耕牛的一半效率,比起耕要快得多。在這種新農具的幫助下,中國北方的土地耕作終於有效開展了起來。對於這種農具,在《宋會要輯稿》中有這樣的評價:

    “踏犁之用,可代牛耕之功半,比耕之功則倍。”

    另外在北宋初年,印刷術也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政府於是出資印刷了《四時纂要》、《齊民要術》等古代農書,並將其發放給農民以供參考,這對於生產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忘初心,再塑輝煌!一方董事長:新賽季球隊目標確定保級,力爭前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