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應具備思維:
一、是辯證思維。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方法,世界是普遍聯絡、永恆發展的,內在的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堅持用全面的、聯絡的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領導幹部在實踐中要堅持和運用辯證思維。首先,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既要看自身的優勢,又要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發展的機遇,又要看存在的風險與挑戰。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化危為機,發掘本地區、本單位的比較優勢。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於找準重點、抓住關鍵,在關鍵點和癥結點上出實招,多打殲滅戰、少打運動戰、不打游擊戰。再次,要科學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謀發展、定戰略、做決策,都要具有開放的胸懷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最後,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多添磚加瓦而少另起灶爐,多幹一些打基礎、管長遠的事。
二、是系統思維。系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關聯性、層次結構性、動態平衡性、開放性和時序性等特徵。領導幹部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首先,要有全域性意識、協同意識。要注重改革措施的整體效果,聚合協調推進的正能量。其次,抓工作要注意區分層次、分類指導。既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目標,又要有具體的任務分解,做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再次,推進工作要把握力度和節奏。既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又要有閒庭信步的定力,不能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三、是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域性、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戰略思維能力強弱,取決於思考問題的高度、理論研究的深度、知識視野的廣度和觀察世界的時間跨度。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戰略思維。首先,要有大局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價值觀。多思考改革發展的大問題,少琢磨個人的功名利祿。其次,要有機遇意識。要把握優劣因素,善於找到平衡點,富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並牢牢把握住機遇。再次,要找到並點亮未來點。找出影響全域性發展的主要因素、關鍵變數和薄弱環節,據此確定戰略佈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最後,要加強戰略管控。既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又要善於把握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略方案。
四、是法治思維。法治思維說到底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它要求崇善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法治思維。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式是否合法。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特別是在關涉自身利益時,要自律自省、遵章守紀,推行政務公開。再次,要大力支援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要帶頭學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以實際行動引導全社會自覺依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五、是底線思維。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一旦突破底線,就會出現無法接受的壞結果。“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才能贏得工作的主動權。領導幹部必須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首先,要有原則意識。無論幹什麼工作,都要明確基本原則、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標。其次,要有短板意識。木桶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正確處理好亮點、成績與安全閥、穩壓器、保險桿的關係,防止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再次,要有邊界意識。對法紀制度要時刻懷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邊界、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最後,要有小節意識。道德修養、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節,做到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六、是精準思維。精準思維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思維方式,它強調的是具體和準確,要求動作精準到位,在一個個具體的點上解決問題,排斥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地抓工作。領導幹部應培養和運用精準思維。首先,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具體。無論是做決策、定方案,還是抓落實,都要緊緊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問題不放,在問題的癥結點和關鍵點上做文章、出實招。其次,要有實際操作意識。無論是謀劃發展、制定戰略,還是提出建議、指導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從可行性出發。尤其是下發檔案,不能只提一些一般性的原則要求,要對關鍵點上的動作有十分具體的規定。再次,要有強烈的到位意識。精準思維要求必須摒棄“不拘細節”的思維陋習,在每一個細節處嚴格標準、嚴格程式,認認真真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就是精準思維的體現。最後,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沒有調查不僅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提高精準思維能力的前提就是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把握規律。
機關應具備思維:
一、是辯證思維。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方法,世界是普遍聯絡、永恆發展的,內在的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堅持用全面的、聯絡的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領導幹部在實踐中要堅持和運用辯證思維。首先,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既要看自身的優勢,又要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發展的機遇,又要看存在的風險與挑戰。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化危為機,發掘本地區、本單位的比較優勢。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於找準重點、抓住關鍵,在關鍵點和癥結點上出實招,多打殲滅戰、少打運動戰、不打游擊戰。再次,要科學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絡。謀發展、定戰略、做決策,都要具有開放的胸懷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最後,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多添磚加瓦而少另起灶爐,多幹一些打基礎、管長遠的事。
二、是系統思維。系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關聯性、層次結構性、動態平衡性、開放性和時序性等特徵。領導幹部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首先,要有全域性意識、協同意識。要注重改革措施的整體效果,聚合協調推進的正能量。其次,抓工作要注意區分層次、分類指導。既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目標,又要有具體的任務分解,做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再次,推進工作要把握力度和節奏。既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又要有閒庭信步的定力,不能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三、是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域性、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戰略思維能力強弱,取決於思考問題的高度、理論研究的深度、知識視野的廣度和觀察世界的時間跨度。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戰略思維。首先,要有大局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價值觀。多思考改革發展的大問題,少琢磨個人的功名利祿。其次,要有機遇意識。要把握優劣因素,善於找到平衡點,富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並牢牢把握住機遇。再次,要找到並點亮未來點。找出影響全域性發展的主要因素、關鍵變數和薄弱環節,據此確定戰略佈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最後,要加強戰略管控。既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又要善於把握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略方案。
四、是法治思維。法治思維說到底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它要求崇善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法治思維。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式是否合法。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特別是在關涉自身利益時,要自律自省、遵章守紀,推行政務公開。再次,要大力支援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要帶頭學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以實際行動引導全社會自覺依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五、是底線思維。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一旦突破底線,就會出現無法接受的壞結果。“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才能贏得工作的主動權。領導幹部必須善於運用底線思維。首先,要有原則意識。無論幹什麼工作,都要明確基本原則、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標。其次,要有短板意識。木桶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正確處理好亮點、成績與安全閥、穩壓器、保險桿的關係,防止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再次,要有邊界意識。對法紀制度要時刻懷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邊界、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最後,要有小節意識。道德修養、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節,做到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六、是精準思維。精準思維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思維方式,它強調的是具體和準確,要求動作精準到位,在一個個具體的點上解決問題,排斥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地抓工作。領導幹部應培養和運用精準思維。首先,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具體。無論是做決策、定方案,還是抓落實,都要緊緊抓住核心問題和關鍵問題不放,在問題的癥結點和關鍵點上做文章、出實招。其次,要有實際操作意識。無論是謀劃發展、制定戰略,還是提出建議、指導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從可行性出發。尤其是下發檔案,不能只提一些一般性的原則要求,要對關鍵點上的動作有十分具體的規定。再次,要有強烈的到位意識。精準思維要求必須摒棄“不拘細節”的思維陋習,在每一個細節處嚴格標準、嚴格程式,認認真真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就是精準思維的體現。最後,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沒有調查不僅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提高精準思維能力的前提就是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把握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