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顧成,字景韶,其先湘譚人。祖父業操舟,往來江、淮間,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絕人,善馬槊,文其身以自異。太祖渡江,來歸,以勇選為帳前親兵,擎蓋出入。嘗從上出,舟膠於沙,成負舟而行。從攻鎮江,與勇士十人轉鬥入城,被執,十人皆死。成躍起斷縛,僕持刀者,脫歸。導眾攻城,克之,授百戶。大小數十戰,皆有功,進堅城衛指揮僉縛。從伐蜀,攻羅江,擒元帥以下二十餘人,進降漢州。蜀平,改成都後衛。洪武六年,擒重慶妖賊王元保。 八年調守貴州。時群蠻叛服不常,成連歲出兵,悉平之。已,從潁川侯傅友德徵雲南,為前鋒,首克普定,留成列柵以守。蠻數萬來攻,成出柵,手殺數十百人,賊退走。餘賊猶在南城,成斬所俘而縱其一,曰:”吾夜二鼓來殺汝。”夜二鼓,吹角鳴炮,賊聞悉走,獲器甲無算。進指揮使。諸蠻隸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螄等十餘寨。明年奏罷普定府,析其地為三州、六長官司。進貴州都指揮同知。有告其受賕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勞不問。二十九年遷右軍都督僉事,佩徵南將軍印。會何福討水西蠻,斬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滄浪諸寨蠻亂,成遣指揮陸秉與其子統分道討平之。成在貴州凡十餘年,討平諸苗洞寨以百數,皆誅其渠魁,撫綏餘眾。恩信大布,蠻人帖服。是年二月,召還京。 建文元年,為左軍都督,從耿炳文御燕師。戰真定,被執。燕王解其縛曰:“此天以爾授我也!”送北平,輔世子居守。南軍圍城,防禦、排程一聽於成。燕王即位,論功,封鎮遠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鎮貴州。成性忠謹,涉獵書史。始居北平,多效謀畫,然終不肯將兵,賜兵器亦不受。再鎮貴州,屢平播州、都勻諸叛蠻,威鎮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輔太子監國。成頓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賢,輔導之事非愚臣所及,請歸備蠻。“時群小謀奪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辭文華殿,因曰:“殿下但當竭誠孝敬,孳孳恤民。萬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贈夏國公,諡武毅。(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二》)譯文:顧成,字景韶,祖先是相潭人。他的祖父以操舟為業,架船在長江、淮河之間往來謀生,於是就在江都安了家。顧成年少時身材魁偉高大,臂力超人,善於騎馬使架,文身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太祖渡過長江,前來歸順,因為英勇被選為帳前親兵,為太祖出入撐舉華蓋。曾經跟隨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顧成揹負船隻前行。跟從攻打鎮江,和十名勇士轉戰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顧成躍起掙斷綁繩,打倒持刀要殺他的人,逃脫回來。引導眾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戶。他參加大小戰役數十次,都有功勞,進升為堅城衛指揮僉事。跟從討伐蜀地,攻打羅江,擒獲元帥以下二十餘人;進軍招降漢州。蜀地平定後,改任成都後衛。洪武六年,擒獲重慶的妖賊王元保。洪武八年調任駐守貴州。當時群蠻叛亂歸服反覆無常,顧成連年出兵,全都平定。不久,跟隨潁川侯傅友德出征雲南,做為前鋒,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顧成排列柵材欄防守。蠻族數萬人來攻,顧成出柵迎戰,親手殺死數十百人,賊人逃走。餘下地成人還在南城,顧成斬殺俘獲的成寇而釋放了一人,說:“我夜晚二更來殺死你們。”夜二更,吹起號角放起火炮,賊人聽到後全都逃走,繳獲器物甲衣無教。進升指揮使。普定的眾蠻全都被平定,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螄等十餘蠻寨。第二年上奏撤銷普定府,把他所管棺的土地分為三個州、六個長官司。進升為貴州都指揮同知。有人告發他接受賄賂並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為久有功勞而沒有問罪。洪武二十九年遷任右軍都督僉事,佩帶徵南將軍印。會同何福討伐水西蠻族,斬殺他們的酋長居宗必登。第二年,西堡、滄浪眾寨蠻族叛亂,顧成派遣指揮陸秉及自己的兒子顧統分道討伐平定他們。顧成在貴州總共十餘年,討伐平定諸苗洞寨以百計,全都誅殺了他們的頭領,安撫其餘眾人。廣泛佈施恩德信義,蠻人順服。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軍都督,跟隨耿文末抵禦燕軍,在真定作戰,被俘。燕王解開他身上的綁繩說:“這是上天把你送給我啊!”送往北平,輔佐世子守衛。南軍圍困城池,防禦、排程全都聽從於顧成。燕王即位,論功行賞,封為鎮遠侯,俸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文書。任命他仍舊鎮守貴州。顧成性情忠誠謹慎,廣泛閱讀史書。”當初在北平居住時,多出謀劃策,然而始終不肯統率軍隊,賜給他兵器也不接受。再次鎮守貴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勻的叛亂蠻眾,威鎮南中,當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他被召回到京師,命令輔佐太子監國。顧成叩首說:“太子仁德聖明,朝中大臣都是賢才,輔導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請准予我回去防備蠻人。”當時有些奸臣陰謀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顧成到文華殿向太子辭行,趁機說:“殿下只要竭誠孝敬皇帝,兢兢業業體恤百姓。萬事在天,小人不值得憂慮。”永樂十二年五月去世,時年八十五歲。贈為夏國公,諡號為”武毅”。本文來自:http://www.1daba.com 詳細來源請參考http://www.1daba.com/html/gaozhongyueduwang/wenyanwenyuedu/20131008/32885.html
原文:顧成,字景韶,其先湘譚人。祖父業操舟,往來江、淮間,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絕人,善馬槊,文其身以自異。太祖渡江,來歸,以勇選為帳前親兵,擎蓋出入。嘗從上出,舟膠於沙,成負舟而行。從攻鎮江,與勇士十人轉鬥入城,被執,十人皆死。成躍起斷縛,僕持刀者,脫歸。導眾攻城,克之,授百戶。大小數十戰,皆有功,進堅城衛指揮僉縛。從伐蜀,攻羅江,擒元帥以下二十餘人,進降漢州。蜀平,改成都後衛。洪武六年,擒重慶妖賊王元保。 八年調守貴州。時群蠻叛服不常,成連歲出兵,悉平之。已,從潁川侯傅友德徵雲南,為前鋒,首克普定,留成列柵以守。蠻數萬來攻,成出柵,手殺數十百人,賊退走。餘賊猶在南城,成斬所俘而縱其一,曰:”吾夜二鼓來殺汝。”夜二鼓,吹角鳴炮,賊聞悉走,獲器甲無算。進指揮使。諸蠻隸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螄等十餘寨。明年奏罷普定府,析其地為三州、六長官司。進貴州都指揮同知。有告其受賕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勞不問。二十九年遷右軍都督僉事,佩徵南將軍印。會何福討水西蠻,斬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滄浪諸寨蠻亂,成遣指揮陸秉與其子統分道討平之。成在貴州凡十餘年,討平諸苗洞寨以百數,皆誅其渠魁,撫綏餘眾。恩信大布,蠻人帖服。是年二月,召還京。 建文元年,為左軍都督,從耿炳文御燕師。戰真定,被執。燕王解其縛曰:“此天以爾授我也!”送北平,輔世子居守。南軍圍城,防禦、排程一聽於成。燕王即位,論功,封鎮遠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鎮貴州。成性忠謹,涉獵書史。始居北平,多效謀畫,然終不肯將兵,賜兵器亦不受。再鎮貴州,屢平播州、都勻諸叛蠻,威鎮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輔太子監國。成頓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賢,輔導之事非愚臣所及,請歸備蠻。“時群小謀奪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辭文華殿,因曰:“殿下但當竭誠孝敬,孳孳恤民。萬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贈夏國公,諡武毅。(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二》)譯文:顧成,字景韶,祖先是相潭人。他的祖父以操舟為業,架船在長江、淮河之間往來謀生,於是就在江都安了家。顧成年少時身材魁偉高大,臂力超人,善於騎馬使架,文身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太祖渡過長江,前來歸順,因為英勇被選為帳前親兵,為太祖出入撐舉華蓋。曾經跟隨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顧成揹負船隻前行。跟從攻打鎮江,和十名勇士轉戰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顧成躍起掙斷綁繩,打倒持刀要殺他的人,逃脫回來。引導眾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戶。他參加大小戰役數十次,都有功勞,進升為堅城衛指揮僉事。跟從討伐蜀地,攻打羅江,擒獲元帥以下二十餘人;進軍招降漢州。蜀地平定後,改任成都後衛。洪武六年,擒獲重慶的妖賊王元保。洪武八年調任駐守貴州。當時群蠻叛亂歸服反覆無常,顧成連年出兵,全都平定。不久,跟隨潁川侯傅友德出征雲南,做為前鋒,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顧成排列柵材欄防守。蠻族數萬人來攻,顧成出柵迎戰,親手殺死數十百人,賊人逃走。餘下地成人還在南城,顧成斬殺俘獲的成寇而釋放了一人,說:“我夜晚二更來殺死你們。”夜二更,吹起號角放起火炮,賊人聽到後全都逃走,繳獲器物甲衣無教。進升指揮使。普定的眾蠻全都被平定,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螄等十餘蠻寨。第二年上奏撤銷普定府,把他所管棺的土地分為三個州、六個長官司。進升為貴州都指揮同知。有人告發他接受賄賂並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為久有功勞而沒有問罪。洪武二十九年遷任右軍都督僉事,佩帶徵南將軍印。會同何福討伐水西蠻族,斬殺他們的酋長居宗必登。第二年,西堡、滄浪眾寨蠻族叛亂,顧成派遣指揮陸秉及自己的兒子顧統分道討伐平定他們。顧成在貴州總共十餘年,討伐平定諸苗洞寨以百計,全都誅殺了他們的頭領,安撫其餘眾人。廣泛佈施恩德信義,蠻人順服。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軍都督,跟隨耿文末抵禦燕軍,在真定作戰,被俘。燕王解開他身上的綁繩說:“這是上天把你送給我啊!”送往北平,輔佐世子守衛。南軍圍困城池,防禦、排程全都聽從於顧成。燕王即位,論功行賞,封為鎮遠侯,俸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文書。任命他仍舊鎮守貴州。顧成性情忠誠謹慎,廣泛閱讀史書。”當初在北平居住時,多出謀劃策,然而始終不肯統率軍隊,賜給他兵器也不接受。再次鎮守貴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勻的叛亂蠻眾,威鎮南中,當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他被召回到京師,命令輔佐太子監國。顧成叩首說:“太子仁德聖明,朝中大臣都是賢才,輔導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請准予我回去防備蠻人。”當時有些奸臣陰謀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顧成到文華殿向太子辭行,趁機說:“殿下只要竭誠孝敬皇帝,兢兢業業體恤百姓。萬事在天,小人不值得憂慮。”永樂十二年五月去世,時年八十五歲。贈為夏國公,諡號為”武毅”。本文來自:http://www.1daba.com 詳細來源請參考http://www.1daba.com/html/gaozhongyueduwang/wenyanwenyuedu/20131008/3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