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南史
-
2 # 老實人62
這就是聽了諸葛亮的話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在實際中沒有一項是難的,但就是算死劉備這一點上,真是神準。
諸葛亮在隆中對策裡面的隱語就是,你必須在一荊州這棵樹上吊死,結果劉備最終就吊死在荊州這棵樹上了。
甚至,劉關張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吊死在這棵樹上。
-
3 # 一葉小舟168521774
建安十四年底,曹操大將曹仁經過和孫劉聯軍一年的爭奪,最終放棄了江陵,赤壁大戰落下大幕。
孫權以周瑜領南郡太守,屯兵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呂範領彭澤太守,呂蒙領尋陽令。長江沿線的戰略據點,夷陵,江陵,巴丘,陸口,沙羨盡在東吳掌控之中。
劉備佔領了江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趙雲領桂陽太守,廖立為長沙太守。
至此,曹,孫,劉三家對荊州的爭奪暫告一段落,曹操從信心滿滿到敗興而歸,孫權解了燃眉之急,劉備由一個東奔西跑的小集團,發展成有了固定根據地的大集團的雛形。應該說,劉備才是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
暫時的平靜,不代表永衡,戰火早晚都要重新燃起來。
然而,劉備集團卻可以成功避開這個問題。因為,他的地盤不和曹操接壤。
此時,三方的地理位置是,曹操佔據北面的南陽郡和南郡的部分地區,孫權佔據中間的江夏郡和南郡的大部分,再往南才是劉備佔據的江南四郡。
就是說,即便將來戰火重燃,只要孫劉聯盟不破,實質上,暫時也破不了。敵對的雙方只能是孫權單獨對抗曹魏。由於地理的原因,孫權就成首當其衝的抵抗者,劉備充其量也就是打一打邊鼓的啦啦隊角色。除非是孫權一方徹底崩潰,否則,劉備永遠可以高枕無憂地悶聲發大財。
按說處在這樣優勢的條件下,劉備應該滿足了。其實,劉備不僅不滿意,而且憂心重重。因為,這種地理條件牢牢地把劉備的發展方向限制死了,向北不能,向西也不能,都受到孫權的遮蔽。長期下去<<隆中對>>只能是一紙空談。
所以,才有了劉備東去京口向孫權借地一行。
然而,對於劉備借地,東吳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魯肅為首的借地法,主張把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集團也直面曹魏的壓力,以達到和東吳共同對敵的目的,來減輕東吳一家對敵的巨大壓力。
另一種,是以周瑜為首的不借地法,他認為,劉備集團遲早會成敵人,是一支不可信任的力量,必須限制他的發展狀大。而不借給他南郡,就是最恰當的方法。
最終,周瑜突然去世,劉備才借到了南郡,然後才有了收益州,蜀漢政杈的建立。
如果,劉備完全讓出南郡,讓孫權一家對抗曹魏,劉備集團可能會取得暫時的安逸,但是,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了。
回覆列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不僅僅是對想入川的人說的,同時對於想出川的人也是一樣的艱難,如果只想偏安一隅,佔據了四川確實可以,但劉備志在一統三國,必然不可能放棄任何一塊地方的,更不可能將戰略重地南郡拱手相讓。
赤壁之戰後,曹魏集團佔據荊州的北面三郡南陽、襄陽、南鄉(公元208年設立),孫吳集團先後得到東面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劉備則是控制著西面三郡武陵、零陵、南郡。
荊州可以說三個集團各自的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
東漢從黃巾起義開始天下大亂,到三國鼎立這幾十年裡,可以說荒野千里了,荊州最為主要的郡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和長沙,其餘南邊的幾郡在當時都處於人口耕地都稀少的郡,而這幾個郡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南郡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對劉備集團提供巨大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最弱小的劉備來說尤為重要。
荊州的戰略地位以及人口紅利都如此重要,所以就算在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也從沒有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剛開始,劉備是以“借”的名義佔據荊州幾郡,可劉備拿下西川后,依然不願意放棄荊州,也正是如此。
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是劉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而劉備可以以荊州為跳板,北上可以攻取曹魏的荊襄地區,東出又可以攻取東吳的江夏地區,從關羽北上就能看出南郡的重要,出兵北上的關羽把一代梟雄曹操都逼得想遷都,而東吳也放了一個大都督呂蒙在江夏。
關羽大意被呂蒙偷襲丟掉荊州死後,劉備為什麼會傾國之力進攻東吳,除了和關羽的私人感情之外,劉備東征,也是因為荊州對劉備的統一大業實在太重要,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南郡的重要性,可惜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慘敗自己都駕崩白帝城,徹底斷絕了蜀漢控制荊州的希望。
蜀漢失去荊州,已無可能直接兵出中原,只能走秦嶺,山高路遠,糧運不濟,極大地影響了北伐的效率,諸葛亮幾次北伐幾次失敗,其實他心裡也清楚,不過是聽天命、盡人事而已,不辜負先主劉備的重託。
所以,對於志在統一三國的劉備來講,南郡的重要性他比誰都清楚,劉備是萬萬不可能講南郡拱手相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