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哭著喊著要創新的年代裡,人們發現要創新談何容易。雖然他們可以頭腦風暴出各種奇思妙想,但是大多隻停留在空中樓閣,很難付諸實踐。即便少數幾個點子能夠付諸實踐,推出的新產品、新服務也的確在市場上紅火了一陣,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就有無數競爭者仿效、超越,讓你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競爭優勢立刻蕩然無存,你又不得不重歸江郎才盡的狀態,等著下一個靈光乍現的時刻。
創新果真只能憑運氣、憑個人靈感嗎?創新成果如何才能保持?本期焦點欄目旨在樹立正確的創新觀,避免一些誤區和僥倖心理。《創新的十種型別》介紹了德布林諮詢公司在研究了近2,000個最佳創新案例後所得到的重要發現——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十種基本創新型別的某種組合。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會堅定以下幾點認識:創新是一項井然有序的團隊活動,而非少數天才的專利;創新從來不會因缺乏創造力而失敗,但會因為沒有章法而失敗;只關注產品的創新幾乎必敗無疑,成功的創新應該是多種創新型別的組合。
這十種創新型別是:
1.贏利模式創新 贏利模式創新指的是公司尋找全新的方式將產品和其他有價值的資源轉變為現金。這種創新常常會挑戰一個行業關於生產什麼產品、確定怎樣的價格、如何實現收入等問題的傳統觀念。溢價和競拍是贏利模式創新的典型例子。比如,像QQ、Skype的免費增值模式為企業帶來增值服務收益。
2.網路創新 在當今高度互聯的世界裡,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獨自完成所有事情。網路創新讓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流程、技術、產品、渠道和品牌。懸賞或眾包等開放式創新方式是網路創新的典型例子。比如,Nike+系列與ipod的結合,綠盛與大唐風雲遊戲的結合,寶潔研發與線上眾寶社群的融合,他們都實現了優勢資源的互補,實現了雙贏。
3.結構創新 結構創新是透過採用獨特的方式組織公司的資產(包括硬體、人力或無形資產)來創造價值。它可能涉及從人才管理系統到重型固定裝置配置等方方面面。結構創新的例子包括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朝某個特定目標努力,實現資產標準化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複雜性,甚至建立企業大學以提供持續的高階培訓。比如,小肥羊的成功建立在一條自己完整的供應鏈上,除了給自己品牌的火鍋店供應肉製品之外,還給其他渠道供應。這條供應鏈就是他們最強的優勢和資產。
4.流程創新 流程創新涉及公司主要產品或服務的各項生產活動和運營。這類創新需要徹底改變以往的業務經營方式,使得公司具備獨特的能力,高效運轉,迅速適應新環境,並獲得領先市場的利潤率。流程創新常常構成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ZARA的快速時尚供應鏈,從設計草圖到上架只用15天時間。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方式等。
5.產品效能創新 產品效能創新指的是公司在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特性和質量方面進行的創新。這類創新既涉及全新的產品,也包括能帶來巨大增值的產品升級和產品線延伸。產品效能創新常常是競爭對手最容易效仿的一類。戴森的吸塵器、無葉風扇,創造出這樣的獨一無二的產品。
6.產品系統創新 產品系統創新是將單個產品和服務聯絡或捆綁起來創造出一個可擴充套件的強大系統。產品系統創新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能夠吸引並取悅顧客的生態環境,並且抵禦競爭者的侵襲。如攜程網透過網路服務為傳統的酒店和機票預訂提供新的渠道。
7.服務創新 服務創新保證並提高了產品的功用、效能和價值。它能使一個產品更容易被試用和享用;它為顧客展現了他們可能會忽視的產品特性和功用;它能夠解決顧客遇到的問題並彌補產品體驗中的不愉快。如海底撈、支付寶、Zappos以優質的服務為顧客創造驚喜。
8.渠道創新 渠道創新包含了將產品與顧客和使用者聯絡在一起的所有手段。雖然電子商務在近年來成為了主導力量,諸如實體店等傳統渠道還是很重要——特別是在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方面。這方面的創新老手常常能發掘出多種互補方式將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呈現給顧客。蘋果商店為果粉提供一個體驗產品的場所,Nespresso 咖啡為客戶提供內部的成員俱樂部。Nespresso一雀巢的膠囊咖啡系統,消費者除了購買咖啡機之外,還需要持續地購買膠囊,甚至還會加入一個鎖定客戶的使用者社群 (Nespresso俱樂部)。
9.品牌創新 品牌創新有助於保證顧客和使用者能夠識別、記住你的產品,並在面對你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替代品時選擇你的產品。好的品牌創新能夠提煉一種“承諾”,吸引買主並傳遞一種與眾不同的身份感。哇哈哈從飲料到奶粉再到童裝,優秀的品牌可以將自己的產業進行拓展。
10.顧客契合創新 顧客契合創新是要理解顧客和使用者的深層願望,並利用這些瞭解來發展顧客與公司之間富有意義的聯絡。顧客契合創新開闢了廣闊的探索空間,幫助人們找到合適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變得更加難忘、富有成效並充滿喜悅。WII創造家庭螢幕上的互動體驗,星巴克創造一個家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間。
只選擇一兩種創新型別的簡單創新不足以獲得持久的成功,尤其是單純的產品效能創新,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企業需要綜合應用上述多種創新型別,才能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人人都哭著喊著要創新的年代裡,人們發現要創新談何容易。雖然他們可以頭腦風暴出各種奇思妙想,但是大多隻停留在空中樓閣,很難付諸實踐。即便少數幾個點子能夠付諸實踐,推出的新產品、新服務也的確在市場上紅火了一陣,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就有無數競爭者仿效、超越,讓你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競爭優勢立刻蕩然無存,你又不得不重歸江郎才盡的狀態,等著下一個靈光乍現的時刻。
創新果真只能憑運氣、憑個人靈感嗎?創新成果如何才能保持?本期焦點欄目旨在樹立正確的創新觀,避免一些誤區和僥倖心理。《創新的十種型別》介紹了德布林諮詢公司在研究了近2,000個最佳創新案例後所得到的重要發現——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十種基本創新型別的某種組合。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會堅定以下幾點認識:創新是一項井然有序的團隊活動,而非少數天才的專利;創新從來不會因缺乏創造力而失敗,但會因為沒有章法而失敗;只關注產品的創新幾乎必敗無疑,成功的創新應該是多種創新型別的組合。
這十種創新型別是:
1.贏利模式創新 贏利模式創新指的是公司尋找全新的方式將產品和其他有價值的資源轉變為現金。這種創新常常會挑戰一個行業關於生產什麼產品、確定怎樣的價格、如何實現收入等問題的傳統觀念。溢價和競拍是贏利模式創新的典型例子。比如,像QQ、Skype的免費增值模式為企業帶來增值服務收益。
2.網路創新 在當今高度互聯的世界裡,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獨自完成所有事情。網路創新讓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流程、技術、產品、渠道和品牌。懸賞或眾包等開放式創新方式是網路創新的典型例子。比如,Nike+系列與ipod的結合,綠盛與大唐風雲遊戲的結合,寶潔研發與線上眾寶社群的融合,他們都實現了優勢資源的互補,實現了雙贏。
3.結構創新 結構創新是透過採用獨特的方式組織公司的資產(包括硬體、人力或無形資產)來創造價值。它可能涉及從人才管理系統到重型固定裝置配置等方方面面。結構創新的例子包括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朝某個特定目標努力,實現資產標準化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複雜性,甚至建立企業大學以提供持續的高階培訓。比如,小肥羊的成功建立在一條自己完整的供應鏈上,除了給自己品牌的火鍋店供應肉製品之外,還給其他渠道供應。這條供應鏈就是他們最強的優勢和資產。
4.流程創新 流程創新涉及公司主要產品或服務的各項生產活動和運營。這類創新需要徹底改變以往的業務經營方式,使得公司具備獨特的能力,高效運轉,迅速適應新環境,並獲得領先市場的利潤率。流程創新常常構成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ZARA的快速時尚供應鏈,從設計草圖到上架只用15天時間。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方式等。
5.產品效能創新 產品效能創新指的是公司在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特性和質量方面進行的創新。這類創新既涉及全新的產品,也包括能帶來巨大增值的產品升級和產品線延伸。產品效能創新常常是競爭對手最容易效仿的一類。戴森的吸塵器、無葉風扇,創造出這樣的獨一無二的產品。
6.產品系統創新 產品系統創新是將單個產品和服務聯絡或捆綁起來創造出一個可擴充套件的強大系統。產品系統創新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能夠吸引並取悅顧客的生態環境,並且抵禦競爭者的侵襲。如攜程網透過網路服務為傳統的酒店和機票預訂提供新的渠道。
7.服務創新 服務創新保證並提高了產品的功用、效能和價值。它能使一個產品更容易被試用和享用;它為顧客展現了他們可能會忽視的產品特性和功用;它能夠解決顧客遇到的問題並彌補產品體驗中的不愉快。如海底撈、支付寶、Zappos以優質的服務為顧客創造驚喜。
8.渠道創新 渠道創新包含了將產品與顧客和使用者聯絡在一起的所有手段。雖然電子商務在近年來成為了主導力量,諸如實體店等傳統渠道還是很重要——特別是在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方面。這方面的創新老手常常能發掘出多種互補方式將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呈現給顧客。蘋果商店為果粉提供一個體驗產品的場所,Nespresso 咖啡為客戶提供內部的成員俱樂部。Nespresso一雀巢的膠囊咖啡系統,消費者除了購買咖啡機之外,還需要持續地購買膠囊,甚至還會加入一個鎖定客戶的使用者社群 (Nespresso俱樂部)。
9.品牌創新 品牌創新有助於保證顧客和使用者能夠識別、記住你的產品,並在面對你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替代品時選擇你的產品。好的品牌創新能夠提煉一種“承諾”,吸引買主並傳遞一種與眾不同的身份感。哇哈哈從飲料到奶粉再到童裝,優秀的品牌可以將自己的產業進行拓展。
10.顧客契合創新 顧客契合創新是要理解顧客和使用者的深層願望,並利用這些瞭解來發展顧客與公司之間富有意義的聯絡。顧客契合創新開闢了廣闊的探索空間,幫助人們找到合適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變得更加難忘、富有成效並充滿喜悅。WII創造家庭螢幕上的互動體驗,星巴克創造一個家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間。
只選擇一兩種創新型別的簡單創新不足以獲得持久的成功,尤其是單純的產品效能創新,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企業需要綜合應用上述多種創新型別,才能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