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原則(Materiality)簡單的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反之,當經濟業務的發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損益影響很大時,就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又比如,一筆經濟業務的性質比較特殊,不單獨反映就有可能遺漏一個重要事實,不利於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這個企業的情況時,就應當嚴格核算,單獨反映,提請注意;反之,就沒有必要單獨反映,重點提示。
一、重要性原則的定義及特點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重要性原則的定義為:“根據周圍的環境,會計資訊的遺漏或錯報很可能會改變或影響依賴這一資訊的人的判斷。”即該項資訊的重要性大到足以影響決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以及中國的獨立審計準則也都有類似的定義。
重要性的基本特徵是:
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遺漏或錯報重要的會計資訊,判斷重要性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會影響資訊使用者的決策;
②重要性概念是從資訊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資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等;
④重要性的判斷不能忽視其本身的性質。有些資訊,雖然從量的標準尚未達到重要性,但其性質嚴重,在本質上已經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應將其披露。
二、重要性原則的性質
重要性原則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慣例。它被稱為“承認質量的起端”或“確認的門檻”。位於會計資訊質量層次結構的最基層。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資訊質量的兩大最主要的質量特徵,它們對其他質量特徵具有普遍的指導或約束作用。因此要認識重要性原則的性質,就必須把握好其與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係。
1.重要性與相關性的關係。兩者有著本質的、內在的聯絡,重要性直接服務於相關性,為保證資訊相關把好最初的質量關。重要性與相關性有許多共同點,如兩者都受會計目標的影響,都從資訊使用者的角度來下定義。但兩者又是有區別的:相關性是一種質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種數量上的要求;相關性原則的核心是資訊使用者對資訊是否感興趣(與決策是否相關),而重要性原則的核心是對資訊使用者起不起作用(對決策是否重要)。重要的資訊肯定相關,但相關的資訊卻可能因為金額太小而不重要。
2.重要性與可靠性的關係。重要性與可靠性也密切相關。重要性原則與可靠性原則中的充分披露原則有不少相同之處。充分披露是指,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資訊,均應完整提供並使使用者易於理解。換言之,若某項資訊被忽略或遺漏將引起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誤解或誤導其決策,則該項資訊應予以披露。而重要性是強調“不能遺漏和錯報重要的資訊”。可見兩者都包含了完整性的概念,只不過重要性除了要求完整以外,還要求資訊相關。由於資訊過濫或資訊匱乏都可能會給預測和決策帶來害處,因此必須將重要性原則與充分披露原則結合起來,使財務報告揭示所有對使用者決策有用的重要資訊。可靠性除了包含充分披露這一概念外,還強調真實反映和可核性。可靠的資訊不一定都重要,但會計人員提供的重要資訊卻應儘可能保證其可靠。
三、重要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
1.資產質債表日後事項的確認。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指自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或說明的事項。其中。“需要調整或說明”中的“需要”與否,就是重要性原時施應用、達到了重要性標準的,即足以影響資訊使用者決策,若不披露就會誤導決策的,就認為其需要調整或說明,應將其確認為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進行處理。
2.報告分部的確認。一般來說,是否確認為報告分部,其重要性標準定在10%(如一個分部的收入需達到企業分部收入總額的10%以上,等等),但也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比如:某一報告分部,在某一會計年度因特殊事項而沒有達到10%的標準,在該年度仍應將其作為報告分部披露資訊。反之,若在正常情況下不符合報告分部的定義,而在某一會計年度卻因特殊事項達到了10%的標準,則在該年度仍不應將其確認為報告分部。
3.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制。其目的是提高資訊的及時性,因此它並不要求企業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提供完整的資訊。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可以適當簡化,但應遵循重要性原則。
4.關聯方交易的披露。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則分情況進行處理:零星的關聯方交易,如果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較小或幾乎沒有影響的,可以不予披露;如屬於有影響的重大交易,應當區分關聯方及交易型別披露話屬於非重大交易。型別相同的可以合併披露,但應以不影響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為前提。判斷關聯方交易是否需要披露,不應僅以交易金額的大小,還應結合此項交易的性質來進行判斷。
5.會計報表附註的披露。會計報表附註是會計報表的補充,主要披露那些未在表內確認但又會影響報表使用者決策的會計資訊、因此,會計報表附註首先體現的是充分披露原則,強調資訊完整。但並非所有本在表內確認的資訊均應在附註中披露,而是挑選那些重要的予以揭示。會計報表附註本身就是重要性原則與充分披露原則相結合的典範。
重要性原則(Materiality)簡單的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反之,當經濟業務的發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損益影響很大時,就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又比如,一筆經濟業務的性質比較特殊,不單獨反映就有可能遺漏一個重要事實,不利於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這個企業的情況時,就應當嚴格核算,單獨反映,提請注意;反之,就沒有必要單獨反映,重點提示。
一、重要性原則的定義及特點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重要性原則的定義為:“根據周圍的環境,會計資訊的遺漏或錯報很可能會改變或影響依賴這一資訊的人的判斷。”即該項資訊的重要性大到足以影響決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以及中國的獨立審計準則也都有類似的定義。
重要性的基本特徵是:
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遺漏或錯報重要的會計資訊,判斷重要性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會影響資訊使用者的決策;
②重要性概念是從資訊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資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等;
④重要性的判斷不能忽視其本身的性質。有些資訊,雖然從量的標準尚未達到重要性,但其性質嚴重,在本質上已經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應將其披露。
二、重要性原則的性質
重要性原則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慣例。它被稱為“承認質量的起端”或“確認的門檻”。位於會計資訊質量層次結構的最基層。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資訊質量的兩大最主要的質量特徵,它們對其他質量特徵具有普遍的指導或約束作用。因此要認識重要性原則的性質,就必須把握好其與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係。
1.重要性與相關性的關係。兩者有著本質的、內在的聯絡,重要性直接服務於相關性,為保證資訊相關把好最初的質量關。重要性與相關性有許多共同點,如兩者都受會計目標的影響,都從資訊使用者的角度來下定義。但兩者又是有區別的:相關性是一種質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種數量上的要求;相關性原則的核心是資訊使用者對資訊是否感興趣(與決策是否相關),而重要性原則的核心是對資訊使用者起不起作用(對決策是否重要)。重要的資訊肯定相關,但相關的資訊卻可能因為金額太小而不重要。
2.重要性與可靠性的關係。重要性與可靠性也密切相關。重要性原則與可靠性原則中的充分披露原則有不少相同之處。充分披露是指,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資訊,均應完整提供並使使用者易於理解。換言之,若某項資訊被忽略或遺漏將引起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誤解或誤導其決策,則該項資訊應予以披露。而重要性是強調“不能遺漏和錯報重要的資訊”。可見兩者都包含了完整性的概念,只不過重要性除了要求完整以外,還要求資訊相關。由於資訊過濫或資訊匱乏都可能會給預測和決策帶來害處,因此必須將重要性原則與充分披露原則結合起來,使財務報告揭示所有對使用者決策有用的重要資訊。可靠性除了包含充分披露這一概念外,還強調真實反映和可核性。可靠的資訊不一定都重要,但會計人員提供的重要資訊卻應儘可能保證其可靠。
三、重要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
1.資產質債表日後事項的確認。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指自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或說明的事項。其中。“需要調整或說明”中的“需要”與否,就是重要性原時施應用、達到了重要性標準的,即足以影響資訊使用者決策,若不披露就會誤導決策的,就認為其需要調整或說明,應將其確認為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進行處理。
2.報告分部的確認。一般來說,是否確認為報告分部,其重要性標準定在10%(如一個分部的收入需達到企業分部收入總額的10%以上,等等),但也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比如:某一報告分部,在某一會計年度因特殊事項而沒有達到10%的標準,在該年度仍應將其作為報告分部披露資訊。反之,若在正常情況下不符合報告分部的定義,而在某一會計年度卻因特殊事項達到了10%的標準,則在該年度仍不應將其確認為報告分部。
3.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制。其目的是提高資訊的及時性,因此它並不要求企業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提供完整的資訊。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可以適當簡化,但應遵循重要性原則。
4.關聯方交易的披露。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則分情況進行處理:零星的關聯方交易,如果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較小或幾乎沒有影響的,可以不予披露;如屬於有影響的重大交易,應當區分關聯方及交易型別披露話屬於非重大交易。型別相同的可以合併披露,但應以不影響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為前提。判斷關聯方交易是否需要披露,不應僅以交易金額的大小,還應結合此項交易的性質來進行判斷。
5.會計報表附註的披露。會計報表附註是會計報表的補充,主要披露那些未在表內確認但又會影響報表使用者決策的會計資訊、因此,會計報表附註首先體現的是充分披露原則,強調資訊完整。但並非所有本在表內確認的資訊均應在附註中披露,而是挑選那些重要的予以揭示。會計報表附註本身就是重要性原則與充分披露原則相結合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