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洞溝
-
2 # eagles華夏
有機會,但基本會掛!
面對最新近距離格鬥紅外導彈逃生機率大概是1%吧!對於中距雷達主動制導空空彈,逃生機率大概10%左右!對於遠端半主動制導的空空導彈來說估計也不會超過20%!畢竟現在導彈過載是戰鬥機幾倍,速度又比飛機快很多,而且根本不用擊中,只要在附近爆炸就行!
-
3 # 紅色手電筒
這個是看情況的,導彈目前的飛行過載已經是可以達到30~40個G,而目前有人駕駛的飛機最大的過載也就是有9個G,透過機動來甩掉導彈的從技術角度來說,已經是非常困難的。
飛機的高機動性動作,是用能量換機動性,做一個高機動性動作,飛機會損失不少的能量,導彈也是如此,一個幾十個G的動作會損失非常多的能量,由於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不長,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導彈都是依靠慣性在飛行,如果損失的能量太多,那種幾十個G的動作也就做不出來了,這種時候飛機如果是連續做一些大機動性的飛行動作來消耗導彈的剩餘能量,的確是有可能甩掉導彈,這個區域就是導彈的可逃逸區。但是如果是導彈能夠有足夠的能量進行大過載機動動作,那麼在甩掉導彈以前,飛機就會先被擊中。
對付紅外製導還有發射假的紅外誘餌,過去還有是發現有導彈飛來,飛機馬上衝著太陽飛過去的,然後甩掉導彈的,但是隨著紅外引導頭的水平不斷提高,這種讓導彈追太陽的辦法已經是行不通了。
現在空空導彈都是在努力的擴大自身的不可逃逸區,縮小可逃逸區。而對於飛機來說,指著用高機動動作在擺脫導彈的辦法,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這種高機動性飛行的辦法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一個是你得在導彈的可逃逸區,而且要連續做動作,還要看連續大過載動作,飛行員的身體是否吃得消,限制條件太多了,對了,最重要的一點,你得看得見導彈才好做反應,光憑雷達的告警系統是不能做這種事的。
現在,空空導彈是有一個叫做不可逃逸區,在這個範圍內,飛機做各種機動動作是無法甩掉導彈的,如果在這個區域外,那麼利用高機動動作是有可能甩開導彈的。
回覆列表
答案是肯定的!
最早的空對空導彈是由德國在二戰末期研發出來的 Henschel Hs 117 Schmetterling,用以對付盟軍的轟炸機群,企圖重新奪取制空權,但未及投入實戰。二次大戰之後,空對空導彈的研發也在各國逐漸發酵,當時研發的主要目的都是要對付攜帶原子彈的戰略轟炸機。
先來說說,空空導彈是怎麼打擊飛行目標的
彈頭是實際上對目標產生主要殺傷力的部分。除了早期少數的特例以外,目前服役中的空對空導彈都是採用傳統炸藥,由於空對空導彈的重量限制較為嚴格,彈頭重量較低,在設計上多配合可以產生高速物體的結構或者是附加物,增加在爆炸時利用這些物體產生的破片對目標的摧毀能力。
較為常見的彈頭設計包括使用連續杆或者是鋼珠的搭配。連續杆類似活頁門或是扇子,彈頭引爆的時候會張開,以高速撞擊目標達到殺傷的效果。
引爆彈頭的引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為引信必須要恰當的時間啟動,過早會降低能量與破片的傳遞,讓目標得以逃過被擊落的下場,過晚可能錯過目標而無法達到效果。現役導彈多具備接觸與近發兩種引信。前者在與物體碰撞下才會啟動彈頭的炸藥,後者則是藉由發射的訊號來判斷目前導彈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然後在預設的距離和角度以內引爆。近發引信採用的訊號包括紅外線、鐳射與無線電。目前的發展趨勢除了強調引信的可靠度之外,還加入判斷目標與導彈相對位置的能力,在引爆的階段集中能量與破片在目標的方向上,進一步強化彈頭的效果。
最後說是導彈怎麼飛向敵機
先必須瞭解導彈具有的動能是隨著發動機的燃料燃盡而降低。
導彈的轉向嚴重消耗了導彈的能量。在導彈的整個軌跡上,它們的總轉向能力非常有限。根據經驗,它們的旋轉角度不能超過30-45度。
導彈的最大G極限值取決於速度和高度。
因此,如果目標飛到導彈的能量儲備較低的距離,它可以透過隨機轉彎來消耗導彈的能量,因為攔截點不斷變化,但戰鬥機具有保持其能量水平的引擎。
現代空空導彈的實際上是無煙的,因此不可能用肉眼看到它們。即使能夠做到,在發射後針對戰鬥機設計的導彈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動能,以至於9G轉彎也毫無用處。尤其是對具有TVC能力的短程紅外導彈。
現代戰機的輔助計算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例如在EF-2000上的“頻譜防禦輔助子系統”對單一或複合的威脅提供完全自動的響應並進行威脅優先次序評定。“頻譜防禦輔助子系統”包括一個電子對策/支援措施系統(ECM/ESM),前面和後面的導彈接近告警系統,可超音速時使用的拖曳誘騙系統,鐳射告警接收機和SaabTech電子技術公司BOL箔條和曳光彈撒佈系統,它可以測量進入導彈的距離。如果一架飛機在動態發射區的邊緣,它可以轉彎躲避導彈,甚至系統會告訴它何時應該轉彎到哪個方向。
F-35也具有類似的輔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