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隨風知落葉

    生長習性

    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幾隻或幾十只棲息在一起,在繁殖季節,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靜水中抱對、產卵。白天常躲藏在沼澤、池塘、稻田等水域的雜草、水草中,黃昏後、夜間出來活動、捕食。一般11月開始冬眠,鑽入向陽的坡地或離水域不遠耐裂的砂質土壤中,深約10~17釐米,在東北寒冷地區黑斑蛙可鑽入沙土中120~170釐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蟄。

    攝食習性

    1、蝌蚪期:黑斑蛙蝌蚪期為雜食性,植物性、動物性食物都能攝食。蝌蚪孵出後主要靠吸收卵黃囊營養維持生命,3~4天后開始攝食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2、變態後:黑斑蛙蝌蚪變態成幼蛙後食物以節肢動物昆蟲綱最多,如鞘翅目、雙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鱗翅目等,還吞食少量螺類、蝦類及鯉科、鰍科小魚等。

    苗種放養

    1、種蛙選擇:黑斑蛙種蛙要挑選身體強壯、沒有傷殘、無疾病的作種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鳴叫時脖子兩側的外聲囊就會膨脹起來。

    2、種蛙放養:黑斑蛙種蛙在9~10月份放養,密度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種蛙在種蛙池中冬眠後來年清明節前後開始抱對產卵。

    3、抱對產卵:黑斑蛙種蛙在平均氣溫達到16~20℃時開始自由抱對,抱對3~4天就會產卵,產卵時間一般會在早上5~6點、中午11點至1點。

    4、卵塊採收:黑斑蛙受精卵採集回來後放入到消毒好的養殖池環溝中孵化,卵塊顏色較深的一面為動物極,必須朝上,顏色偏白的一面為植物極,必須朝下。

    蝌蚪飼養

    1、蝌蚪孵出後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東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黃囊供給營養,第4天卵黃囊消失後開始人工投餌。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家畜養料或米糠及魚粉等家畜養料,每天喂1~2次,家畜養料投放在餌料臺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

    4、蝌蚪養殖時如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5、蝌蚪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一階段時期靠吸收尾部能量,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幼蛙飼養

    1、鞏固馴養:幼蛙高密度養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飼養在內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

    2、誘餌馴食:幼蛙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新增20%的人工家畜養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最後過渡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

    3、投料時間:幼蛙投料時間春、秋季在午時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體重50克以下投餌量佔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

    4、分級飼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分級飼養有利於提高黑斑蛙養殖的經濟效益。

     

    成蛙飼養

    1、餌料投餵:黑斑蛙幼蛙轉入成蛙池後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此時生長速度加快,除餌料充足外還需加如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

    2、實時分養:黑斑蛙成蛙期也要實時分養,飼養一個月後蛙體重量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只,二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只,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病害防治

    1、紅腿病

    【症狀】病蛙精神不佳,無食慾,彈跳無力,兩後腿和趾部充血並有浮腫,體表腹面及頜下面板有出血點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內有腹水,肝、腎腫脹。

    【防治】定期對水質進行消毒,拌多維投餵提升免疫力,可用阿莫西林+恩諾沙星內服。

    2、腹水病

    【症狀】病蛙行動遲緩,厭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顯。

    【防治】拌多維投餵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內服有一定效果,定期對水質進行消毒,另外降低養殖密度。

    3、歪頭病

    【症狀】病蛙行動異常,病灶明顯,頭歪向一側,在水中打轉,失去平衡感。

    【防治】尚無有效藥物,主要以預防為主,定期加多維和三黃散等提升蛙免疫力,同時定期對水質消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讓自己家的狗不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