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不能再普通

    那肯定有一個是一代梟雄曹操

    由於曹操的事蹟知名度極高,本期將以略寫事蹟,詳細探討問題的方式為您講述三國最強世家——曹操世家!

    魏武帝---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字“孟德”,小名“阿瞞”,三國爭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曹嵩本姓夏侯,後來因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氏為曹;曹操年輕時期就已是文武雙全,在《三國志》中,更是用“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來形容其才華的橫溢之態。

    東漢末年,天下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了以“呂布”“劉表”為代表的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匈奴”“鮮卑”等邊境之國,在中國的北方實現了統一,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睏乏的問題,對農業的生產起到了一定的幫助;而當時的勁敵劉備,雖然從小就做著當皇帝的美夢,但是在人才之爭這方面,覺醒太遲,在曹操、孫權已成氣候,仍舊奔波於各路諸侯之間,無立錐之地;而在後來諸葛亮出手相助時,並沒有形成人才之間相互推薦、多元互補的局勢,所以蜀華人才極度的匱乏。而在《三國演義》這本著作之中,作者羅貫中一直用著褒義的語氣貶損正面人物形象,但是細讀之後,不難發現字裡行間之中,曹魏其實光輝異常;曹操的敗而大笑、劉備的痛哭流涕,無論是國力、還是人心,曹操遠超於劉備。

    在《三國演義》之中的曹操,絕不是像書中描述那樣目光短淺的宵小之輩,他的“奸偽”是與他的氣度、才能融合為一體,才能真正的說這是歷史上的曹操。

    他的奸詐是為了應付各種複雜局面而必不可少的本領之一,並且從史實上看,他的奸詐都是呈被動的,有了“爾虞”才會有“我詐”,為了國土和國民,“詐”其實也是一種生存之道,而在歷史上描述他為“一代梟雄”,可能也要看讀者自己領略之意了。

  • 2 # 雲靈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把兇狠專橫,雄豪傑出的人物或是不易被制服的英雄都稱之梟雄。

    在我看來,要稱之為梟雄主要具備四個要點:

    1.見解和才能超群出眾或領袖群眾的人

    2.處於亂世

    3.有很強的軍事實力

    4.為成大事,不拘小節之能

    所以能稱之為梟雄的歷史人物,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秦漢時的劉邦,東漢末年的曹操和劉備等人物,其它的歷史人物都可按照以上四個要點來評判,只要符合都可稱之為梟雄。

  • 3 # 鄉野大衛

    歷史上的梟雄有很多,劉邦 項羽 曹操 朱元璋等等,就我個人而言是比較喜歡朱元璋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等人率領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起義之後,皇帝位置由誰來坐,再不是由血統決定,而是靠拳頭說話。  

    朝代更迭,既然有開國皇帝的說法,就已經說明皇帝不是誰生來就一定能坐上去的。只要你有能力,並且有實力推翻前朝,一統天下,那麼你就能開創一個王國。歷史上從微末爬到高位的皇帝不少,最徹底的應該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就是貧苦農民出身,家庭條件十分艱苦,往上倒數好幾輩也還是農民。他原本也不叫朱元璋,而是非常鄉土的“朱重八”,後來得勢之後才改的名字。  

    朱元璋那時候家庭苦到什麼情況呢?家裡沒錢供他讀書,他年幼的時候就去地主家放牛貼補家用。後來家鄉爆發瘟疫,父母大哥相繼去世之後,連棺材和葬地都買不起,只能靠好心的鄰居給了他們一塊墳地。  

    朱元璋第一次人生的轉折點,是在他當和尚的時候。佛教在元朝還是挺有地位的,朱元璋走投無路就去皇覺寺當了和尚。雖然寺廟裡的生活一樣清苦,但是朱元璋在短短的時間中,透過佛經,學會識字。  

    後來因為天災,皇覺寺也養不起那麼多的人,於是就打發僧侶出去化緣。朱元璋離開皇覺寺四處遊歷,艱苦的遊歷生活,不僅造就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同時走遍國家大江南北,見慣各地風俗人情,也讓他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大字不識的放牛娃了。  

    朱元璋在外遊歷三年,對他影響很大。因為這三年,外界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使得朱元璋接觸到了反抗元末暴政的風潮。  

    參加起義軍,朱元璋自然不可能一開始就是領袖。他也是從低位做起,因為他作戰勇猛,又有智謀,粗通文墨,所以漸漸立功,受到郭子興的賞識。後來朱元璋成為郭子興心腹,娶了他的養女馬氏,在郭子興起義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隨著起義軍內部爭權奪利的日益激烈,朱元璋也漸漸有了拉扯自己隊伍的想法。他回到故鄉募兵,兒時玩伴紛紛加入,組建了自己的力量。隨著時間的發展,朱元璋透過自己的努力,漸漸的擴大了自己的力量。  

    郭子興去世之後,朱元璋逐漸將郭子興的力量收入懷中。加之他本人十分懂得收攏人心,最後在他身邊漸漸的聚集了一批文武才人,成為他日後一統天下的重要保證。 

     朱元璋後來與張士誠、陳友諒成為元末三大起義力量,他手底下能人輩出。文有劉伯溫、宋濂、章溢等人,武有常遇春、馮勝、徐達等大將。憑藉這股勢力,先後打敗張士誠、陳友諒部,一統江南,進而一統天下。  

    最終於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開創一個王朝,完成了從放牛娃到九五至尊的逆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音樂可以使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