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想影響到你

    農民以後的前景一片光明,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給你說。

    以後的農村全部搬遷進城,村莊將在視線裡消失。土地轉包給有實力的農民,耕地,播種,噴藥,收割全部機械化。

    以後的農民應該叫農場主,住的有莊園,裡面有花圃,喂的有幾條牧羊犬。植被茂密,藍天碧水。

    那時候的農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快活如神仙!

  • 2 # 老崔盆景視界

    世界的本質是一種平衡。一個極端,總是在逐漸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切”最壞“的,總是在為”最好“的做準備。之前,最苦最累最受人瞧不起的職業是什麼?——農民。

    但是20年之後,中國最令人嚮往的職業很有可能也是農民!為什麼呢?

    1.如果你讀過《資本的秘密》這本書,就會發現一個道理:農民以前之所以窮,是因為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資本,無法確權,所以無法流通,就不能激發其價值,而現在一旦土地被確權,農村的活力將大大激發!

    而現在,億萬農民的福利一點點到來了!早在去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指出要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並行。

    這是中央下的一步好棋!從此農村土地將進入 “三權分置”的狀態!一旦土地的權力被劃分清晰,意味著農村將形成一個土地的“自由市場”,農村的活力將大大增加。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農村也是這樣,封建時代的農民是“分散”經營,後來人民公社把農民“合作”了起來,再到後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又被包產到戶“分散”開來,而如今中國農民再次需要一次大“整合”。來看一下這個過程,農業是如何由"分散"到"集中"的:

    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聯動起來,這是農村、農民、農業的最好出路!這也順應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2.這步好棋,你能讀懂嗎?它蘊含了不可估量的商機!首先,中國從古至今,真正的財富表現形式,其實從未改變,那就是土地。土地,在農村是耕田,那是農民的根本;在城市是房子,現在也成了市民最重要的財富。每次變革,都是圍繞“土地”和“產權”產生的,到了最後,其根本形式都是土地的再分配和再利用。 眼下,“三權分置”讓農村形成一個土地市場,使各種規模化成為可能。之前那種分散的種植,總是導致很多農民無論種什麼都一擁而上,沒有規劃和佈局,再加上文化和眼光的缺失,導致種地效率非常低下。

    未來的土地,將逐漸集中到那批最會種地的人手裡,他們不僅善於規模化,還善於產業化!20年後,很多土地都成了莊園與農場,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提升,能有自己的一座莊園將成為很多人的奢望。並且隨著高速、高鐵、地鐵、物流快遞的不斷滲透,農村大量的農產品、土特產都將有足夠的機會進入城市,價值都開始凸現。

    3.未來,要想能在農村種地,不僅需要懂農業和機械,還需要懂網際網路和金融,不僅需要掌握化學/物理知識,還需要掌握地理和人文! 因為未來都會非常注重健康和安全。所以城市的有錢人都將紛紛住進鄉村,也因此,大量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將大量進駐農村,比如娛樂/休閒/旅遊/養生等各種產業。這時的城市,將會成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留守之地,比如純物流站點、交通站點、資訊樞紐等,屆時城市的電磁波汙染、空氣/水汙染會日益嚴重,垃圾成山,居住價值越來越小。現在美國和歐洲很多地方都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大量有錢人都住在郊外。

    再想想歷史也真的很有意思。1968年毛澤東發出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那裡大有作為。”從此全國出現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累計下鄉的知識青年有1600多萬人。廣大知識分子利用農村資源創造出了大量物質財富,為中國的城市化打好了基礎。

    如今中國城市化程序到了一定階段,而農村大量資源被閒置了,所以又到了發動一場“上山下鄉”運動的好時機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個紅利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嘛?正如世界級投資大師詹姆斯·羅傑斯說的那樣:未來20年,最賺錢的行業不是做房地產,或是做農民!

    制度破冰已經開始,也許未來最賺錢的行業就是做"農民"呢。但是,要趁早了!

    4.來看看一位網友的憧憬:本來,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竟有種強烈的衝動回農村去!告別機車轟鳴的喧囂,告別車水馬龍的擁擠,告別難以企及的房價,告別籠罩上空的霧霾,回到小山村,看稻子由青轉黃,稻花香裡說豐年。

    養一群鴨

    養一群雞

    有個菜園子,四季蔬果樣樣有,閒暇時,看著金黃色的水稻,呼吸著田裡面的空氣,舒暢無比。

    未來農村的路修的也都挺好的,也不會像市區堵車堵的厲害。

    在城市裡養個寵物,還要怕打攪鄰居,還不能隨便帶出來玩,在農村想養什麼養什麼,想帶出去跑就帶出去跑。

    在城裡,鄰居是誰你可能都不知道,在農村,你想去誰家就去誰家。

    現在的城市人,只有放假才能來農村玩一次,而生活在農村我們每天都在農家樂,多好!

    想到了陶淵明的一首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的最讓人覺得“這人是弱智吧”的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