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賢生活記
-
2 # 細品人生歲月
當一個人的格局越來越小,也許是生活給與他過多的挫折,而無法修補支離破碎的心。也許是生活的小船不經意間被大浪吹翻,無法重拾靠岸的理由。
人生實苦,當你學會了不抱怨,以樂觀,以沉默面對生活的時候,你才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以及生命必要的深度,你的格局也就不會那麼小了。
當一個人的格局越來越小,也許是生活給與他過多的挫折,而無法修補支離破碎的心。也許是生活的小船不經意間被大浪吹翻,無法重拾靠岸的理由。
人生實苦,當你學會了不抱怨,以樂觀,以沉默面對生活的時候,你才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以及生命必要的深度,你的格局也就不會那麼小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人的成長始於觀念的成長,很多經歷豐富的人往往不能把自己的經歷轉化為豐盈的閱歷,並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於是這世上出現了很多倚老賣老之人,歲月在他們臉上刻畫的痕跡只不過是年齡的外在象徵,卻掩飾不住內心的荒蕪與貧瘠。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話的言外之意是:年齡長者自然比年齡小者要睿智。可你滿眼望去,這世上庸人之資的中老年人何其多,歲月帶給他們的不是心靈的洗禮,而是人生的狹隘,尤其是格局的狹隘。他們好為人師、指點人生,試圖用有限而偏頗的人生道理去說服你,你不勝其擾。而實際上,我見過的很多年輕人不管在做事方式上還是價值觀念上,都要比他們進步得多。
當你意識到他們的愚蠢後,大致有兩種方式回擊:一種是與其對抗,一種是一笑而過。
對抗的後果是嚴重的,這將會引發雙方的不快,我在之前就寫過《為什麼大部分爭論是無效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爭論之前,觀點已經形成,爭論的過程大部分情況下不過是為自己尋找“證實偏見”而已,也就是說爭論往往是自說自話,選擇性忽略對方的觀點。你仔細想象一下,你人生的爭論過程中,有多少場不是以撕逼告終的?無疑,一笑而過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方式,大部分爭論不過是在浪費時間。
人總是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人生格局的狹隘也往往由此而來。
比如,有些人總是過於強調關係的作用,尤其對於長期靠關係行事的人,那思維的固化讓他們覺得這世界沒有關係便吃不開。這是很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尤其在小地方,比如小縣城小鎮上,人情社會,利益交集,而且工作機會本就稀少,關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旦投入到大城市,各種機會增加很多,關係便顯得不那麼重要,至少它在排序上肯定是置於能力之後的。過於強調關係,甚至把它的重要程度放在能力之上,這顯然是本末倒置。
李笑來那篇很火的《請放棄你的無用社交》通篇說的就是一個道理:人應該將更多精力投放在自我增值這件事上,而不是那些看起來無用的社交上,關係的本質是基於交換,你若是沒有交換價值,那麼關係是沒什麼用的,你首先得讓自己變牛,牛人才肯幫你。你仔細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對方是個很平庸的人,卻有求於你,你會無條件幫助對方麼?
又比如,我現在是一名體制內人員,當初很多人認為,要進入體制內,那麼你必須在面試環節做關係,我嗤之以鼻,後來我順利透過面試。當然進入體制內完全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客觀地說,這個工作是有原罪感的。但我想說明一個什麼道理?關係型思維的人,總是在想當然地認為關係的重要性。比如,我碰到有些沒考進體制內的人士,他們的親朋好友會想當然地認為是關係沒打理好,而失敗的結果又似乎證實了自己的“偏見”——你看,沒關係不行吧!他們願意相信自己原因相信的事情。
很多人是不是不自覺有這種思維:比如,一位美女升職了,那她肯定跟老闆有一腿;他學習成績差,卻找到了好工作,一定是走了後門……
人生正是在這樣的思維中一步步走向狹隘的。它意味著一個人總是喜歡用否定消極的態度去對待事情,這是一種思維上的懶惰。長此以往,惡性迴圈,他若是認為一個東西是那樣,它就是那樣了。
大學畢業時,有個校園招聘,我和其他幾位同學去面試編輯崗位,當我們進入下一輪面試時,而另一位平時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同學卻被刷了下來,後來這位女同學的好友(也是我們同學)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她覺得怎麼成績好的反而被刷下來了。面試跟學習成績不一樣,你要應聘某一個崗位,那你就得拿出適應這個崗位的核心競爭力來,這只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成績好就意味著勝利,這顯然是一種思維的偏見。
你仔細想想,這種思維的偏見多不多呢?多!很多父母至今還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一個人好好讀書就會有“錢途”的,直到後來一些人被無情地打臉方才醒悟。奇怪的是,有些人看到“差生”混得好以後,又心想讀書沒什麼卵用,但同時卻努力鞭策自己孩子要努力讀書,這是很矛盾的一種現象,為什麼?即使讀書無用論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他們固有的信念,但在內心深處依舊相信讀書帶來的利益。
又比如,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卻有很多人喜歡為懶惰找藉口,並美其名曰:安逸。他們從來沒有分清楚安逸與懶惰之間的關係。我想引用網路上的一句話:“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這就像很多人本來平庸,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一樣。對,這是一種自欺。
當仔細去考量人生種種固化的思維時,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思維固化來源於思維的懶惰,是自己面對挫折時的一種自我逃避,它開啟的是自我保護模式,當你能力還不足支撐你的夢想之時,你就應該去努力,而不是自欺欺人,誠實是自我認知的第一步。我們再回顧下上面的幾種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