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一蓑煙雨FW

    歷史上三觀不正的名人太多,題主其實可以反過來問,歷史上哪些名人三觀比較正?這樣範圍會小一些。

    1.歷朝帝王都是名人,這些帝王有幾個三觀比較正的?

    大漢開國君主劉邦,為求自保,置妻兒老父與不顧,其三觀可正?

    一代梟雄曹操,雖功業卓著,但生性多疑、濫殺無辜、好霸人妻,其三觀可正?

    被稱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靠兄弟相殘奪得帝位,其三觀可正?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底層,體恤百姓,但誅殺功臣、懲治貪官手段殘忍,其三觀可正?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憫農》作者李紳,生活奢侈無度,愛吃雞舌,一頓飯就要耗費幾百只雞。而且為官阿諛奉承,不擇手段極力攀爬。

    大詩人元稹,為求富貴拋棄初戀情人鶯鶯,始亂終棄,是《西廂記》中張生的原型。後又先後拋棄唐代四大才女之薛濤、劉採春。

    清朝大學識紀曉嵐,一代才子,性慾極為強盛,每天須御女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曾因主編《四庫全書》,幾日未近女色,致雙目充血,焦躁不安,乾隆帝賜其幾名宮女,方才解渴。

    康有為,頂著改革家的光環,其本人其實並非百日維新的發動者。打著“一夫一妻”的旗號,內心齷齪不堪,一口氣娶了七個老婆,大多是在60歲左右的高齡死纏爛打強娶不到二十歲的少女。據傳為增強效能力,去青島手術換上大猩猩的睪丸。結果一年後一命嗚呼。

  • 2 # 古今那些趣事兒

    盧梭,熟悉哲學史,政治學,甚至在中國接觸過馬哲的大眾應該聽過這位的名字,,成明作 《論科學與藝術》《社會契約論》等, 雖然其本人其本人屬於藝術家跨行入政治學的半吊子

    而這位的私德,更是渣的一塌糊塗,

    此公的劣跡,大多在懺悔錄承認過,其本身是一個性虐狂,用他自己的話說,起源於8歲時受到女教師的鞭罰,帶來的肉慾快感,年長後,此公變得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

      誰能想到這種由一個三十歲的年輕女人的手給予一個八歲兒童身上的體罰,竟能恰恰違反自然常態而決定了我以後一生的趣味、慾望、癖好、乃至我這整個的人呢?在我的肉感被激起的同時,我的慾望也發生了變化,它使我只侷限於以往的感受,而不想再找其它事物。雖然我的血液裡幾乎生來就燃燒著肉慾的烈火,但直到最冷靜、最遲熟的素質都發達起來的年齡,我始終是守身如玉地保持住純潔。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不知為什麼經常用一雙貪婪的眼睛注視著漂亮的女人。我不時在回想她們,但僅只是為了讓她們象我幻想的那樣一個個活動起來,叫她們一個個都變成朗拜爾西埃小姐。——盧梭《懺悔錄》

  • 3 # 大漠史說

    咱們來說說曹操,三國時期,他可謂是風光無限,一方霸主但最後卻沒能一統江山,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可以看出曹操的三觀有多麼的自我自大自私,每個帝王都應該懂得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不能笑到最後。

    其次是漢武帝,漢武帝在歷史上典籍裡可謂是滿滿的正能量,但他曾經竟然說過“能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人”,本人帝皇怎能說出如此荒淫無恥的話呢?平民老百姓皆以食為天,身居高位的皇帝據說可以不吃飯,但一定要有美人相伴,這三觀屬實不正。

  • 4 # 菠蘿小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寫憫農的李紳,剛開始讀《憫農》以為李紳是個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清廉之人,可事實是他曾經看到百姓在烈日下耕種而為痛斥浪費食物的人,但是在他位居高位期間,卻獨愛吃雞舌,每隻雞隻有一個雞舌,他吃的一盤雞舌需要殺死幾十之雞才能夠湊成一盤美味,曾經為一粒米而吶喊的人已經全然不在,變成了一個只愛享受的糜醉之人。

  • 5 # 切勿用心

    孔融 歷史上雖然有孔融讓梨的典故 讓大家誤以為這個人很好 但是這個人說過這樣的話 母親沒什麼可孝順的 她只是一個裝東西的袋子 父親更不需要奉養 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罷了

  • 6 # 文史略說

    前言

    當筆者看到你的問題時,三觀不正的名人,第一個想到的“曹操,”因為他說過不要讓天下人負他,還有他本人好別人家的老婆。

    我們講歷史,要有證據,不能隨便的亂說,於是筆者去讀了一下《三國志-曹操傳》,結果沒有這兩句,想找出來兩句話的原文,結果發現都是亂說,我們來看一下

    原文: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譯文:太袓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他聽到了磨刀聲後,以為是要殺他,於是在當天夜上就先下手為強的殺了呂伯奢一家人。然後悲傷的說:這世上寧可我對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對不起我。

    解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這裡確實透出曹操本人的自私和多疑,呂伯奢本來是想殺頭豬來款待他,結果誤以為是要殺他,結果把呂伯奢一家人給殺了,這確實有點過了,殺一男主也夠了,一家人都幹掉確實有點凶殘的味道。

    但是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有一個感慨表情“既而悽愴曰,”說明他突然感覺自己做的太過了,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不過也是逼不得以,主要是他當時身處陷險境,正在被人通緝,事後他有很大的後悔之意,說明生性還是有善良的一面,不然也不會有此舉動

    原文是:操曰:“吾亦知汝知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譯文---曹操說:“我知道你沒有罪,但是不殺你,軍中肯定譁變。你死了以後,你的妻子和兒子我來幫你養,你不必掛慮。”

    總結

    筆者以為歷史上名人三觀不正是曹操,沒有想到第二個人,結果不是,所以舉證了一下自己的錯誤觀點。

  • 7 # 大院二零

    三觀不正的名人,郭沫若絕對要算上,套用現在的話說,典型的極品渣男啊!

    郭沫若一生結過三次婚,原配妻子名叫張瓊華,是郭沫若父母包辦成婚的,郭沫若為了趕"反抗封建禮教的時髦",婚後第五天郭沫若便跑到日本去了,讓張瓊華守活寡到90歲含恨而死。不要臉的是,1939年郭沫若因為時局動亂居然帶著新媳婦回到了老家避難,見到了對他日思夜盼的張瓊華,居然沒有管她。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認識了佐藤富子,垂涎美滿的郭沫若展開了激烈的追求,追到手便拉著人家開始了同居的生活,並且一口氣四兒一女。這個佐藤富子為了郭沫若,甚至還和家人斷了關係。可是,後來郭沫若不辭而別,回國了,並與她斷絕了關係。更可恥的是,佐藤富子曾寫信給郭沫若,希望他匯點錢養活孩子,郭沫若竟然只匯了一文錢!

    因為,此時郭沫若認識了國內年輕的女演員於立群,並且很快就相戀結婚了,當然顧不上日本的佐藤富子和5個孩子了。

    你以為於立群就是郭沫若的歸宿了?錯了,沒多久郭沫若又出去插彩旗去了。後來於立群自殺了,郭沫若居然又惦記上於立群的妹妹於立忱。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郭沫若一生追求風流快活,終於還是陰溝裡翻船,被一個女人傳染上了性病,這下郭沫若終於肯消停消停了。不過,後面郭沫若的目光又轉向了亂挖古墓,甚至還想挖秦始皇陵,嘖嘖嘖!

  • 8 # 裴應軍

    在中國歷史上,名人特別是“聖人”備受人們尊重。然而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難免會有些缺點,但其中的一些人卻有著很大的汙點和令人討厭的一面,其品行比普通人尚且不如,卻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被光輝的形象所掩藏,成為了一個完人。

    歷史上有哪些道貌岸然的毀三觀的名人很多,最為我們熟悉的當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郭沬若。

    郭沫若

    1、張瓊華

    1912年,已經20歲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迎娶了遠房一位叔母親戚、張瓊華。婚後第5天,鬱鬱寡歡的郭沫若便坐船去了成都。之後的日子裡,張瓊華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成了活寡婦,但始終無怨無悔恪守著婦道,替其孝敬公婆。1980年,張瓊華病逝於樂山,沒有留下子女。

    張瓊華與郭沫若的母親

    2、郭安娜

    1916年8月,在日本讀醫科且是已婚身份的郭沫若,到東京聖路加病院訪友,邂逅了佐藤富子,驚為天人,回去後,給佐藤富子寫了一封信:

    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眉宇間散發著不可思議的潔光,就好比一輪光華四射的明月,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佐藤富子被嚇到了,這個跟日本青年完全不一樣的中中國人的文字,實在太肉麻、太熱情了。但同時,這些“集古今肉麻之大成(林語堂評語)”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了她。曾經離家出走但仍然和父母有聯絡的佐藤富子,面對愛情,再一次的,做出了艱難的決定:為了這份愛情,她辭掉工作,與父母斷絕來往,到岡山和郭沫若同居了。郭沫若給她取了箇中國名字:郭安娜。從此,人間不再有佐藤富子,卻多了一個郭安娜。

    1917年,已經進入大學就讀的安娜,發現自己有了身孕,不得不輟學生子。隨後幾年間,又為郭沫若生下三男一女,他們之間,總共生育了五個孩子。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得知蔣介石取消了對自己的通緝令之後(因得罪蔣介石,郭沫若被通緝,與安娜一起逃回日本),郭沫若居然只穿著居家服,都沒想到過跟安娜和孩子們告別,便獨自一人登上了回國的輪船,留下了妻子兒女,面對惱羞成怒的日本軍方。隨後,日本軍方逮捕了安娜,對其進行身心的折磨,安娜以柔弱之軀,咬著牙扛了過來。被釋放後,還和郭沫若進行了兩次的書信往來,後來,就再也聯絡不上了。

    1995年,101歲的安娜,安然離世。去世之前,將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全部捐獻給中國政府。

    3、彭猗蘭

    1927年,南昌起義期間,此時還和安娜在一起生活的郭沫若,卻一邊當起了革命熱血青年,一邊和新認識的彭漪蘭玩起了婚外情。

    彭漪蘭由廣州來到武漢,在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工作。當時,郭沫若已升任政治部的副主任,軍銜是中將。而彭漪蘭也由郭沫若的學生變成他的部下。彭漪蘭,在跟了郭沫若之後,被改名為安琳。

    同年10月,南昌起義失利後,二人雙雙回到上海,在內山書店樓上度過了一段蜜月般的幸福時光。後來,不知為何,此事無疾而終,彭漪蘭下落不明。

    4、於立忱

    因為得罪了蔣介石,郭沫若成為被通緝的文人。不得已,郭沫若和安娜帶著孩子回到日本。雖然被日本軍方監視期間,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這不影響郭沫若玩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公報》記者於立忱。

    郭沫若說他跟安娜沒感情,他保證和安娜離婚,然後迎娶於立忱。這個傻女人,居然就信了。直到發現有了身孕,去找郭沫若。郭沫若為了力證自身清白,汙陷於立忱與當時在日本的郁達夫有染。

    於立忱帶著悲傷,到醫院做了人流手術。1937年5月,於立忱回到國內,不僅自殺身亡。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如此國家,如此社會,如此自身,無能為力矣。

    從日本回國之後沒多久,郭沫若又認識了於立群,即那個因為郭沫若的無情而自殺的於立忱妹妹。此時,於立群並不知道郭沫若跟自己的姐姐有那麼一段不倫之戀。1938年,二人同居。1939年二人舉辦了婚禮,周恩來一邊嘲諷郭沫若,一邊教育他:希望這是你最後的一次婚禮了。

    郭沫若和原配張瓊華沒有離婚,和郭安娜的婚姻也沒有解除。於立群,其實就是個沒身份的妻子。婚後,這個沒身份的妻子,幫郭沫若抄手稿、查詢資料、起草檔案、招待客人,忙得像陀螺。所以,說於立群是郭沫若的妻子,不如說是貼身祕書更為準確。

    於立群還為他生了四男二女。不過,有兩個兒子先後自殺和早亡:

    1967年4月12日,24歲的郭民英沒有留下任何相關的文字自殺。

    1968年,在北大讀書的郭世英被紅衛兵抓去毆打致死。

    這樣的重創,導致於立群病倒,多次往返醫院治療。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後,於立群為了紀念他,特地編選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後所作的詩集——《東風第一枝》,還全情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

    如果,一切到此為止,該有多好。然而,在郭沫若去世八個月後。於立群得知了郭沫若與姐姐的事情,羞愧難當,絕望至極,於1979年2月25日,選擇了和姐姐一樣的方式,離開了人間。

    可以說,除了文學和歷史方面有所成就以外,於國於家,郭沫若都是個最渣文人。魯迅痛批其為:才子加流氓。並罵道: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於立忱痛恨他是個卑鄙無恥、人面獸心的大騙子。就連親生兒子郭博,都公開聲稱:對於家庭,他是個罪人

  • 9 # 天上人間文史鑑

    三觀不正的歷史人物代表莫過於“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了。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其功績自然是不可否定的,他統一了當時中國北方,解決了少數民族的邊患問題,還發展了生產,為後來的天下一統奠定了了物質基礎。

    然而曹操的為人按照傳統道德觀來做價值評判的話,絕對是三觀不正的。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放到現代,這就是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觀念以及當時的意識形態來看曹操,他嚴重違犯了君臣之義,觸犯了君為臣綱的政治倫理準則。

    除此之外,曹操在用人方面講究唯才是舉,這在當時又是一個三觀不正的表現。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人的評判都是以德為先,其才在後,而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

    曹操用人只在乎才能是否為真,其道德方面的不良則被忽略。

    在中國古代社會的環境中,德才兼備最為優良,有德而無才也能被認可,但有才而無德是會被社會價值觀所否定的。

    德與才孰輕孰重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爭論性的話題,但無論實際是如何,專制社會對於人的道德都是極為注重的。

    古人的人才觀念還是君子可無才而必有德。

    中中國人在儒家政治倫理觀念的影響下,對於道德的注重在世界上無出其右。

    曹操的道德價值觀念肯定是不為社會意識所容的,但曹操的歷史貢獻卻不應當被否認。

    對於歷史人物,不應當臉譜化的對待。

    人可以被描述,但不可以被定義。

  • 10 # 悲歡不自飲

    要說起歷史上三觀不正的名人,應該繞不開一個人,先看看他的名頭:

    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唯一一個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被後世尊為“朱子”;康熙皇帝贊其:“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思想體系被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奉若圭臬,欽定為官方哲學,影響世間幾百年。

    如果這些名頭還不夠,那你總該聽過“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這些名言吧。

    不錯,他就是朱熹!

    就是這位理學大家,官方樹立的道德標杆,如何毀了我們的三觀呢?

    《朱子語類》中記載朱熹的話:“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吃飯,是天理,而想要吃山珍海味就是人慾;一夫一妻,是天理,而想要妻妾成群的就是人慾了。

    然而,在約束別人的時候,自己卻將兩名有姿色的尼姑納為小妾,與守寡的兒媳發展不倫戀。為了打擊誣陷政敵,嚴刑逼供一名妓女,結果妓女寧死不招,反過來聽說皇上調查他納尼為妾一事,嚇得全盤招認,真是連個妓女都不如。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朱熹搶在大赦令頒佈之前,從獄中提出十八名重犯“立斬之”。因為這些罪犯都是有悖他心中理學原則的“大惡之人”。

    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應該說的就是他了。三觀在朱熹這裡不是掉了一地,簡直就是碎成渣了!

  • 11 # 天下歷史plus

    我想到第一人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孔融讓梨中的孔融。

    1、孔融的驚世言論

    據《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書記載,曹操誅殺孔融前曾陳述其罪狀,其中最難以置信罪狀,是孔融說過如下驚世言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父與子之間,哪有什麼親情?探求結果的本源,不過是情與欲的產物而已。母與子之間,又怎麼論?也很簡單,比如把一件東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東西之後,兩者就不存在什麼關係了。

    這番言論在當年無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關係進行出位演繹,即使放在今天也會引發爭議。何況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國的漢朝,何況驚世言論的發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虛名

    以“不孝”之名被處死,孔融之死同他讓梨的美德相比反差極大。但“道德汙點”並非他被殺的唯一原因,對此《資治通鑑》有記載,稱他“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

    取異,多剽輕小才。”

    可見孔融這個人三觀不正。

  • 12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歷史上三觀不正的名人多了去了。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殘害異姓諸侯王;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一個十足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李世民弒兄奪位,逼迫李淵做了太上皇;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對那些退役將領的違法亂紀行為視而不見;

    趙構為了自己的皇位聯合奸臣秦檜殘害岳飛;

    朱元璋殺害功臣,導致朱允炆面對朱棣發難幾乎無人可用;

    朱棣設立東廠等特務機構,為日後宦官干政留下後門;

    李鴻章阻撓左宗棠收復新疆;

    真要說起來那真的是罄竹難書。

  • 13 # 小天哥哥談歷史

    其實最三觀不正,厚顏無恥的就是漢高宗劉邦了。項羽婦人之仁,劉邦只能說是心狠手辣,而且腹黑到了極致,無論是在對秦朝,還是楚漢爭霸,以及後面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劉邦都是極其腹黑和自私的。然而,古代帝王就是需要這種自私,才能成就梟雄。當然不可否認劉邦還是挺有智慧的,會利用韓信,蕭何等人,但利用完了馬上過河拆橋,這能叫三觀正嗎?

  • 14 # 華蓋老叟

    此提問太籠統,卻實不好回答,因為歷史上三觀不正的名人太多太多,不勝列舉,如中國,紂王,周幽王,隋煬帝,石敬瑭,樑王朱溫等等。真是數勝數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博笑而已,切莫當真!

  • 15 # 我是貝爺

    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三國時期曹操,一代梟雄,雄踞一方,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出自他口,三觀可正?

    2.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晚年大開殺戒誅殺開國功臣;重新起用了活人殉葬制度;三觀可正?

    3.晚清北洋軍閥時期袁世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他的功勞蓋世,但是權力衝昏了頭腦,復辟帝制自己當皇帝,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迂腐,三觀可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感冒喝洋蔥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