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司馬英才

    http://www.xazf.gov.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33&id=360&m=content

    靈渠,又名秦鑿渠,或稱陡河,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關於靈渠的開鑿,需要從古代一次有名的戰爭說起。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為了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接著向嶺南地區發動了戰爭。“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用了五十萬攻無不克的精銳部隊,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進。其中向現在江西餘干縣前進的一路軍隊,勢如破竹,一舉攻佔了東甌、閩越(今福建)地區,並設定了閩中郡。而向廣西進攻的一路秦軍,則遇到了部族首領的頑強抵抗,迫使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淮南子•人間訓》),戰爭打得很不順利。究其原因,這與秦軍不適應山地作戰,不服南方水土,病員 較多,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和嶺南地區山路崎嶇,運輸線太長,糧食接濟不上有關。因此,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成了當時決定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戰爭的暫時挫折,並沒有動搖秦始皇統一嶺南的堅強意志。他透過將領們對興安地形的瞭解,果斷地作出了“使監祿鑿渠運糧”(《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的決定。

    在史祿的主持下,經過秦軍與被徵發的勞動人民的艱苦勞動,幾經寒暑,靈渠開鑿成功。至此,從湘江用船運來的糧餉,可以透過靈渠,進入灕江,源源不斷地運至前線,保證前方的需要。至秦始皇三十三年,秦軍終於全部攻下了嶺南,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並派兵戍守。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而靈渠則為完成這一偉大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靈渠從開挖成功,至現在已有二千一百餘年的歷史。在清代以前的漫長歲月中,它對於中原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維護中國的統一,鞏固祖國的邊防,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至於它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時至今日,仍放出燦爛的光彩,為後人所欽敬和自豪。現在讓我們從靈渠的開渠技術方面,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在水利建築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吧!

    位於桂北地區的興安縣,層巒疊嶂,河川縱橫。在興安縣東南,聳峙著五嶺之一的都龐嶺。其南部則蜿蜒著海陽山。興安縣西北,雄踞著越城嶺。因此,興安地形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東南部是南高北低,西北部則北高南低。在興安縣腰部,形成為一個海拔僅二百米左右的低地,這就是有名的所謂湘桂走廊。這裡歷來為湖南進入廣西的一條交通要道。由於興安地形上的這一特點,自然形成了水系上的特徵。湖南的大川湘江,發源於海陽山,從南往北流至興安縣城附近,沿湘桂走廊,經全州進入湖南,注入洞庭湖。廣西著名的灕江,發源于越城嶺主峰貓兒山,往南流至溶江,經靈川、桂林,在梧州匯入西江,至廣東注入南海。湘江北去,灕水南流,兩江流向相反。故而興安諺雲:“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興安地形和水系特點。

    湘江和灕江,在興安境內東西相距二十五公里。如果要開鑿一條運河,把它們連線起來,在當時的條件下,任務是夠艱鉅的。好在灕江有條支流,名叫靈河,靈河有條小溪,叫始安水。始安水發源於興安縣城附近的富貴嶺。始安水與湘江的直線距離只有二點五公里,其中只是隔著一列寬三百餘公尺,高三十餘公尺的土嶺。這列土嶺,就是有名的越城嶠(或稱始安嶠,又名臨源嶺),它實際上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因此,只要把這座嶺挖穿,就可以把海拔較高的湘水引入始安水,而達灕江。而聰明的設計師,正好就是這麼幹的。他們在湘江上攔河築壩,提高水位,開鑿一條五公里長的渠道,挖斷越城嶠上的太史廟山,將湘水引入始安水。然後將始安水疏導改造,以便船隻能透過它進入靈河,以達灕江,將湘漓兩江溝通了起來。靈渠從建成到現在已有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它也有一個由粗創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秦代的靈渠,有哪些具體建築,無史實可考,但據唐朝的史料記載,靈渠除了渠道以外,即有大、小天平(鏵堤)、鏵嘴、秦堤、洩水天平、陡門等項建築,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靈渠已基本相同。這些建築成龍配套,緊密相連,使靈渠成為一個非常靈巧的水利工程。

  • 2 # HUA點時間

    最早的越嶺渠化運河是靈渠。也稱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內,跨越山嶺連 接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渠化運河全長33公里.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為征服嶺南統一全國,令監 御史祿開挖灕江和湘江之間的運渠,以溝通兩水 系,使之兵、馬、糧.草運人嶺南地區.工程於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竣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秤座2012年七月份的運氣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