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7486145697

      當下,無論何種體量的餐飲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多數都無法繞過一個問題:外賣和堂食的關係。

      可能你會回答,這算什麼問題,so easy啊:把堂食的產品放在打包盒裡,找個物流小哥送給使用者就好了。

      如果你真這樣看待這個事,那麼,或許,請你儘量,不要說自己餐廳提供外賣服務,某種程度來說,你提供的是“外帶服務”,而不是“外賣服務”。

      理想狀態的外賣和堂食關係是什麼樣子?外賣對於多數餐廳經營者來說是不是然並卵?良好的二者關係,對餐廳經營者有哪些好處?

      聽聽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做客內參開放日時是怎麼判斷的。

      1、外賣業有三個痛點繞不過去

      1.對於有堂食的商家,外賣多數時候只能是補充業務。

      換句話說,這個餐廳如果中午座位都坐滿了,廚房忙不過來,他會想做外賣嗎?不可能的,他為什麼要做外賣呢?

      2.商家外賣的生產效率不可控

      它有可能今天上了一半人,或者沒人,這些餐廳所有的產能供應是不穩定的,非標準化的。

      3.生產和配送之間的資料沒打通,這是導致生產效率不可控的重要因素。

      很有可能人來了,菜沒做好,或者菜做好了,人沒來。

      2、對於外賣的本質 你千萬別想low了

      對於餐飲行業來講,一定要有兩個底層思維的變革。

      1.外賣不是外帶

      不能單純地認為餐廳的東西打個塑膠袋出去,就叫外賣。外賣和外帶是兩種需求,事實上,在餐廳裡面想吃到的東西,和在辦公室裡拿著一個iPad看電視劇想吃的東西不一樣。商戶把堂食的東西送到消費者餐桌,這是降低使用者體驗的過程。

      舉個例子:我去一個很高階的SPA,在享受的過程中,商戶把精油賣給我說,你回家自己做吧,且收一樣的錢。和外賣一個道理,不能說我買了香薰回去自己搞,也叫SPA,這是兩碼事。外賣的核心是場景屬性,產品屬性是第二位。

      2.外賣一定要有場景提供能力 而不僅僅是一種便捷的需求

      外賣能夠帶來更多的自由度,使用者在吃飯時可以做更多事情。我一直強調那句話,沒有社交屬性,就像沒有開過光的佛像一樣。

      如果你要做線下餐廳,社交屬性是第一位,如果做外賣,場景屬性第一位。所以,研發出符合外賣場景屬性的產品,要從包裝開始,產品選型到標準化口味,再到包裝,它的搭配與堂食應該不一樣。

      未來外賣盒子一開啟,iPad就要能架著,消費者能在辦公室裡顯擺。當然,這都是想象,但未來的外賣會是這樣。

      3、BAT外賣平臺燒錢 目前還沒燒出真正價值

      BAT背景下的外賣平臺燒錢燒得厲害,但沒有解決多少問題,反而燒出新問題:

      1.餐廳透過外賣平臺賺錢了嗎?好像沒有。

      幾大平臺燒了這麼多錢,但沒有燒出一個獨立供給的市場,沒有人願意提供獨立產品給這些平臺。換句話說,平臺燒了這麼多錢,沒有解決最根本性的問題:他們能讓餐廳賺錢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奇函覆活有爭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