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59720321295

    用長膠球拍接發球,比反膠要保險些,因為它不易吃轉。來球上旋或側上旋,拍形應豎些,稍向下多用些力;來球下旋或側下旋,拍形應稍後仰,並略向前送。筆者是直握拍,在乒乓球的技術上,接發球一直是弱項。

    我曾在球拍背面貼過正膠和生膠,當遇到發球好的對手時,為了避免反膠吃轉,就倒拍或以反面橫打的方法接發球。以後我改打長膠,在打球的過程中,感覺用長膠接發球有許多特點。

    這其中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改用長膠後,在接發球時用輕擋很容易控制球,尤其長膠處理網前小球有優勢。對手用相似的動作發出側上側下或轉與不轉短球,只要來球的旋轉不是特別強烈,用輕擋接發球一般可以保證回球的質量,而且在拍形的調整上不怎麼需要特別下功夫。過去經常靠發球贏我的一些球友,甚至在與我交手時反而不怎麼髮旋轉強的球,以避免長膠的借旋功能將旋轉又還給他,到頭來自己彆扭。在這一階段,我初步嚐到了長膠接發球的甜頭。

    二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逐漸發現了長膠接發球的缺點。主要是長膠不能像反膠那樣有效地主動製造旋轉,容易受制於對方。回球的旋轉要麼不強要麼帶上旋,所以接發球質量稍差便會被攻。

    說長膠的不吃轉,是指相對於反膠而言,當遇到對手發球的絕對轉速很大(這種球發球水平一般的人通常是發不出來的),用借力為主的輕擋接發球仍有可能吃發球。凡是對付長膠有經驗的選手,一般都利用發球後長膠接過來的第一板球旋轉有規律的特點進行搶攻,而且發加轉下旋球居多,利用長膠用較保守的方法接過來的球是上旋的特點,直接扣殺。在這種情況下長膠如何抑制對方的發球搶攻就顯得十分重要。

    用進攻的方法接發球當然最好,從實踐中看,也有不少長膠選手較多地採用接發球搶攻的方法,如2002年巴西公開賽四分之一決賽日本的藤沼亞依勝金茂校的一場球,她接發球的主體手法就是長膠的反手攻。

    我現在的接發球面對不同對手是有區別的,開始階段先以輕擋接發球觀察效果,再配合以側旋推擋、拱、撇、 搓和削等方法。當對方發球搶攻成功率很高時,就多采用以自身發力為主的技術接發球,我覺得此時多一些冒險精神,很可能是最穩妥的做法。對不轉、一般的上旋和不很轉的下旋球,長膠在接發球時直接進攻都很容易掌握。

    對加轉下旋球,我在應用拉接發球的過程中,感覺只要悉心體會動作的正確,出現失誤的可能性並不大,除非對方發上旋而你誤判為下旋。使用時的技術要點是用球拍接觸球的中下部,又“託”又提拉,發力宜“柔和”,直拍手腕靈活,反手應用時其動作軌跡是先略由左向右下方再向右前上方揮拍(以右手為例),手段較為隱蔽,起始動作很象準備削球,出手一瞬間變化快,效果更好。

    筆者在使用這一技術接發球時,思想上並沒有一板打死對方的指望,但由於長膠明顯的攻球下沉特點極難適應,直接得分的機會還是不少的。拉接發球的缺點是長膠擊球速度慢,當遇到高水平選手時,容易被反拉,出現這種情況,就應十分注意落點,並略為增加發力程度。除了直接進攻外,還可以用側旋推擋的方法,其中推擠(由右向左摩擦球)一般長膠選手使用又較多,它需要稍發力,使用難度比輕擋稍大。

    對下旋發球,長膠在反手位還可以使用拱的方法,即來球的高點期拍形與地面垂直或略向後仰向前發力推球,落點要求在對方底線。當對方對你的長膠接下旋發球的手法熟悉以後,適當用反膠擺短做一些配合效果更好。 對上旋發球,還可以磕,即於來球的上升期在臺內向前下方做切的動作,回球比擋下旋強烈,但使用難度比擋略大。

    對奔球還可以快帶,這是界於進攻與防守之間的一項中性技術,球速快,也有一定的下沉。對奔球來不及進攻和快帶時可用削和擋做過渡。

    我認為長膠在接發球時,一是要注意進攻,二是要注意變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對方的發球搶攻,從而順利進入相持。

    長膠比較怕不轉或略帶上旋的長而快至底線兩大角的球。因為稍控制不好就極易遭到強攻。所以回接一定要對自己要求高,在控制回接網前球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再考慮透過回對方兩底線長球,讓對方回球質量略低後,在控制網前小球。對於比較好回接的半長球和短球要儘量提高回球質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眼屎多,面部長紅色疹子,應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