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滄海GCH
-
2 # 湯天德
人會希望有思想體系支援其事業無外乎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藉由某種思想體系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第二種就是藉由某種思想體系去影響他人以取得符合自己的價值信念。
其實這兩種都只是過渡時期,所以才會有些企業主今天學儒家思想、明天學老子無為、再隔幾天又去學鬼谷子,一直沒有自己思想的主心骨。
而當自性覺醒真正體悟到自我與宇宙、與世界、與群體的關係後,自我的思想體系便會逐步完善,因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因為自我的感悟才是最真切的。在自己的思想體系裡你可以有孔子、有老子、有莊子、有鬼谷子……,重點是“你的思想”,而古人只是你思想的補述者。
清末民初大覺者王鳯儀,支字不識竟能見性明道,自創“性命哲學”即是此例。
怎麼來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
當然又要從漸悟與頓悟上來理解: 中華文化的主軸就是“道”,從古至今“道”的思想一脈衍派、綿延不絕,故為學精進,日益得道是漸悟的法門。或是像惠能祖師、王鳯儀善人,自性自開也能通透古今、知道達理。
既然,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又如何能將自己的理念與企業做完美的有機結合?
就舉李嘉誠為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貨殖列傳的名言,李嘉誠深諳此理,於是“利他”的思想在他的企業裡成為了他企業的文化,他能多讓一點利給供應商、給員工、做最好的産品給客戶,他以“利他”利了天下,同時天下給他更多的利益;他奉行老子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從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體現岀來,卻從不説他是老子的信徒!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岀的觀點人人奉為圭臬,但每一句話都深含著“道”的精神。
企業家的成功不在於你説過什麼話、學過什麼理論、讀過什麼思想,而在於你做過怎樣的事情,你説如你言,這就是真正屬於你的有血有肉的思想體系!
-
3 # 書山樵哥
完全不需要。
比如,以提出“微迴圈海濤式灌注假說”而震驚世界的修瑞娟,2015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皆在全球享有盛名,可謂達到了職業的頂峰。但都沒聽說他們先是學了一個什麼學派,才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還有開國帝王們,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沒聽說過誰是先學了一個什麼學派的理論,然後開始打天下的。
現實情況是,每當說到老子、孔子時,一般人往往不自覺地將其宗教化了。
崇信老、孔的人呢,覺得他們是天縱之聖,是來搭救世人的,因而頂禮膜拜,並認為誰若離開聖人的教導,必然一事無成,還舉出許多正、反例子來加以佐證,藉此勸說世人,必須好好學習、不折不扣地奉行聖人的教導,否則一事無成,嚴重的還會連累家庭及後人。
反對將其捧為聖人的,也大有人在。不但是一般民眾,就連知名學者、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開國將帥,也未必就對老子、孔子那麼崇拜。他們回顧自身經歷,並沒系統地學習過孔子、老子的學說、思想啊,不也照樣成果巨大嘛!於是不以為然,認為崇奉之輩實屬無腦: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才對!
這兩種態度幾乎完全相左,乍一聽的確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誰更在理。
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若將帥、企業家、帝王之流,他們都是“成了器”了。準確地說,他們都是在“形而下”的圈子裡。老子、孔子,則是弄明白了“形而上者”,也就是最高的“道”,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隨便開個釋出會叨叨幾句就能說明白的。子貢評價老師“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然是說孔子明白了最高的“大道”,弟子們望塵莫及,因為基礎太差。所以孔子並沒對他們滔滔不絕地宣講大道,而是因材施教。
但是,“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非要離開萬事萬物這些“器”,而去外太空尋找“道”,也不可能找到。因為,天地萬物執行、發生的規律、規則,即是道。
舉例來說,普通人只見有太陽、星星、月亮,有誰會想到萬有引力這個“道”呢?
審視帝王們、企業家們的“發跡圖”,如果不合乎“道”,其所作所為“毫無道理”,是不可能崛起的。創業肇基前沒學過孔子、老子的經典,不等於你沒受他們思想的影響,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碼,你只是沒參加過“專門培訓”罷了。
在瞭解空氣的成分之前,難道你我沒呼吸過?
孔子、老子的思想,如同大海,你我只是水裡的魚啊!妄圖不受影響?絕無可能。所以明智的開國帝王們,登基後回視以往、比照經典,爾後恍然有悟,進而對孔子、老子倍加看重,帝眼有加,原因在此。
回覆列表
首先,職業與事業有所差別。
如果在企業裡做事,打工,那是職業。企業的理念、文化、原則、價值觀,主要是老闆和核心團隊決定的,咱不操心,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學派了。
問題的本身,有一些概念沒有界定清楚,比如,老子,孔子,怎麼忽然變成學派了。
儒家延續發展至今,因為理念的差異,儒家內部派生出一些學派,那是正常的。
老子呢,什麼派?儒家,還是道家?不管什麼家,老子都是宗師了,說他是學派,不合適。
倘若,自己做企業事業,做大了,有一定規模了,那是應該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的,有目標願景,有理念原則,有核心價值觀。
那時候,建議學王陽明,學曾國藩,學毛澤東,他們都是大家,是頂尖的創業大師和聖賢先哲。
提出問題,建議表述儘量清晰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