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從軸心國的角度來看,當時沒能殲滅敦刻爾克包圍圈內的盟軍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本沒想到英華人能從海上在這麼短時間內把部隊撤走,當時德軍最擔心的還是英軍從陸上突圍,所以一切都是以此為中心考慮。

    當5月20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衝到海邊的時候,對盟軍的包圍圈實際已經形成,不過因為出於傳統思維的定式,古德里安沒有想到英軍會從海上撤退,因此他並沒有急於立即回頭向敦刻爾克進攻,而是到22日才開始向卡萊斯等地發起進攻。

    而A集團軍的司令龍德施泰德和其他軍官也都認為盟軍會突圍,因此在盟軍以一個坦克連掩護一個步兵營向德軍側翼反擊的時候,當面的隆美爾認為英軍的大舉進攻即將到來,因此他向龍德施泰德報告敵軍5個師在幾百輛坦克的掩護下向他發起反擊。

    隆美爾的報告和包圍圈外法軍的動向讓龍德施泰德擔心盟軍的突圍會讓已經和步兵脫節的裝甲部隊損失太大,加上敦刻爾克地區不適合使用裝甲部隊,因此5月24日他向希特勒請示,希望讓裝甲部隊暫停進攻,等待步兵部隊上來以後再殲滅盟軍。希特勒同意了他的建議,命令A集團軍的裝甲部隊暫停進攻,同時讓步兵部隊儘快趕上去。

    然而出乎德華人意料之外的是,英軍開始了大規模的海上撤退,此時德軍才意識到盟軍根本沒打算突圍,所以26日希特勒下令恢復攻勢。不過此時盟軍已經重新構築了防線,加之敦刻爾克的地形限制了裝甲部隊的發揮,德軍最終沒能突破盟軍的防線,包括24萬英軍在內的33.6萬盟軍得以從海上撤走。

  • 2 # 冥蝶讀書

    敦刻爾克撤退再次證明了丘吉爾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明明是一場軍事大潰敗,卻被丘吉爾弄成了英國戰鬥精神的象徵,甚至成了反敗為勝的典型。

    對納粹德國來說,幾十萬盟軍從敦刻爾克逃脫是由於疏忽大意,相對於德軍在整個法國戰役取得的巨大戰果,逃脫的盟軍只不過是漏網之魚。

    那麼這種疏忽是怎麼造成的呢?有一種傳言說是希特勒希望跟英國和談,故意放走了英軍。這種說法比較扯淡,如果是真的想讓英國走到談判桌上,難道不應該先削弱對方的抵抗力量麼?

    實際上造成這種疏忽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法國而不是英國

    希特勒自始至終都沒有消滅英國的想法,他把蘇聯視為最需要消滅的敵人,而法國則是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頭號競爭對手。為了消滅蘇聯,德國需要先打敗法國。

    對於英國,希特勒最初是想跟英國結盟,後來這個計劃失敗後,他才不得不選擇了義大利。

    在西線攻勢發起前一個月,希特勒還在幻想跟英國和談。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元首打算給英國一記重拳,即使這樣,他仍願今天就達成和解。條件是:英格蘭滾出歐洲並歸還我們的殖民地。元首一點兒也不想消滅英格蘭,也無意毀掉其帝國,但我們必須鎮靜。只有毀滅性的大敗法國,並隨之孤立英國,才能迫使其坐到談判桌前。”

    也就是說,希特勒最開始的目的是打敗法國,將英國趕出歐洲,迫使英國和談。在這個目標下,希特勒就不會太關心英軍,希特勒的副官貝洛後來證實,在敦刻爾克,“英軍對元首沒有意義”。

    二、希特勒的錯誤命令

    5月24日,德軍先頭部隊距離敦刻爾克只有15英里,希特勒下令停止前進。

    命令是希特勒下的,但這個命令是A集團軍司令倫德施泰特的建議。當天上午,希特勒前去視察A集團軍總部,倫德施泰特向他彙報了形勢,然後提議撤回摩托化部隊。

    希特勒之所以同意,是因為他急於往南發動進攻,他認為如果在敦刻爾克和英軍磨上幾天會延緩這一進攻。

    而戈林這時候也表示,空軍可以解決被圍的英軍,希特勒相信了戈林。

    事實上,德國空軍沒有能夠完成這一任務。英國皇家空軍飛過英吉利海峽,和德國空軍進行了奮力拼殺。

    兩天之後,希特勒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下令向敦刻爾克進攻。此時大多數英軍仍然未能撤出,不過兩天的拖延使得英軍建立起了有效的防禦陣地。

    三、戰術上的考慮

    德軍的裝甲部隊數量其實遠遠不如盟軍,倫德施泰特之所以建議撤出摩托化部隊,主要是因為裝甲部隊前進過快,後續的步兵師來不及跟上,後勤補給也變得困難。

    被圍的英軍是主力,英國陸軍是一支職業化軍隊,訓練有素,裝備並不差,他們在敦刻爾克還能受到皇家空軍和海軍的保護。德軍從來不敢小覷英軍,5月22日,英軍發起了一次不太成功的反擊,讓倫德施泰特產生了誤判。

    此外,敦刻爾克附近河流縱橫,水網密佈,不利於坦克行動。希特勒下令停止命令的第二天,勃勞希契希望將坦克開到平原,遭到希特勒反對。對德軍來說,數量有限的裝甲部隊實在是寶貝,容不得有閃失。

    從軍事角度來說,德國取得了巨大的戰果,敦刻爾克並沒有那麼重要。十幾天後,德軍就開進了巴黎,實現了希特勒的目標。

    對英國來說,它就是一場大潰敗,只是有了這些軍隊,英國有了繼續抵抗的勇氣,加上丘吉爾的宣傳,把大潰敗變成了大勝利。

    敦刻爾克撤退的例子並非個案,遼瀋戰役中,52軍逃走,也被視為很大的疏忽,事後評價為“不小的失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