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作為華夏第一王朝,夏朝禮儀在華夏文明發展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夏朝沒有文字,它具體有什麼禮儀,我們只能通過歷史文獻進行曲徑通幽的瞭解和推測。
禮儀是人們對人,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祈求之心而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 禮儀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是個人性的,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譬如結婚儀式,祭祀大典等。
《十三經注疏》曰:“禮有三起,禮理起於太一,禮事起於遂皇,禮名起於黃帝。” 這就是說中國禮儀起源於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時代。當時禮儀比較樸素和虔誠,沒有階級性,還處於萌芽階段。
而《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述周朝祭祀的詩歌。詩曰:“為賓為客,獻酬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意思說賓客相互敬酒,禮儀完全符合法度,笑語言談完全恰當。可見,無論從國家法度還是從人們言行上看,周朝禮儀都已經發展得非常完美。
縱觀古代禮儀,繁文縟節太多,《禮記》上就說“經禮三百,曲禮三千”,所以要詳細分門別類說出夏朝禮儀來並不容易。但自古中國就有“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禮之說,我們不妨把夏朝禮儀也歸納成這五類來說明,但內容有所不同。
1、凶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上說:“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意思說凶禮用於弔慰家國憂患方面的禮儀活動,包括喪葬禮、荒禮、吊禮、恤禮、襘禮等。
我想,夏朝是啟在老爸大禹基業上剛建立起來的史上第一王朝,雖然說奴隸有多少邦國之憂還談不上,但是對於死亡、饑荒、自然災害,打敗仗、土匪作亂等各種社會亂象,還是恨之入骨的,也非常忌憚。一般人都會祈禱神靈讓這些禍害遠離自己。至於生老病死,那是自然規律,誰也控制不了。喪禮在夏朝存在是必然的,於死者是安撫,於生者則是盡孝正之心。所以,凶禮在夏朝應該都存在。
2、吉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此為周朝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禮儀活動。如: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廟、祀先代帝王等。 這些吉禮是三皇五帝留下來的傳家寶,夏朝會肯定保留。但特別說一下,這裡“吉禮”是對統治階級而言的,如果對於奴隸們來說,吉禮可能就是凶禮了。
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有一種卯祭,實際上就是以人祭鬼神,將人內臟掏空,對半刨開,殺奴隸就像牲口一樣,非常殘忍。夏朝在商朝前面,應該比商朝還要野蠻和殘忍,卯祭應該是免不了的了。所以,吉禮對奴隸的來說是凶禮,多少奴隸因此死於非命,死不瞑目啊。
3、軍禮
一般指國家有關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 但夏朝主要是跟周邊蠻夷部落進行作戰,如果君王要御駕親征,那必須先讓禮部制定一套出徵的祭告典禮,然後派遣官員去進行祭祀。出征的大部隊凡是走過的山川大河,都必須用豬牛羊進行祭祀,祈禱上蒼保佑,打敗敵人。實際上這種軍禮,我估計,一方面是給作戰官兵打氣,另一方面也是變相的騙吃騙喝。因為這些豬牛羊在當時,並不是一般商品,屬於稀缺資源,不要說一般老百姓,即使做官的也不願意拿出來。所以就借君王名義,祭祀天地神靈,逼迫老百姓拿出來,犒勞三軍。至於打不打勝仗,鬼才知道。因為你會軍禮,拜上帝,敵人也會拜,上帝到底聽誰的?標準的愚弄老百姓。
4、賓禮
賓禮指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由於夏朝是第一個國家,不存在與其他國家間交往。所以這裡賓禮可以看成社會上人與人交往活動中的各種禮儀。包括父母要撫養、關愛、教育孩子;成人要贍養、照顧父母;兄弟姐妹之間要關愛。其實,在舜堯的時代,就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做了明確規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稱之“小五禮”。所以,這些禮儀夏朝應該也是不可少的。
5、嘉禮
這是指國傢俱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於親近人際關係、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公侯大夫士婚禮、冠禮、宴饗、鄉飲酒等。
《古史考》雲:“有聖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民熟食,人民大悅,號曰遂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可見,伏羲時代就有嫁娶禮儀,而且吹打彈唱,樣樣齊全。夏朝作為後來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然也少不了這禮儀。同時夏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君王改“禪讓制”為“世襲制”,自然君主登基、冊皇太子、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子等禮儀也是不可少的。
禮儀,萌芽在三皇五帝時代,形成在夏商周三代。夏朝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符合自己統治需要的禮制,禮儀在華人類史上第一次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因此,所謂華夏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應該在夏朝都存在,只是內容略有不同而已。
一、前言
作為華夏第一王朝,夏朝禮儀在華夏文明發展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夏朝沒有文字,它具體有什麼禮儀,我們只能通過歷史文獻進行曲徑通幽的瞭解和推測。
一、什麼是禮儀 ?禮儀是人們對人,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祈求之心而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 禮儀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是個人性的,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譬如結婚儀式,祭祀大典等。
二、禮儀起源和形成《十三經注疏》曰:“禮有三起,禮理起於太一,禮事起於遂皇,禮名起於黃帝。” 這就是說中國禮儀起源於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時代。當時禮儀比較樸素和虔誠,沒有階級性,還處於萌芽階段。
而《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述周朝祭祀的詩歌。詩曰:“為賓為客,獻酬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意思說賓客相互敬酒,禮儀完全符合法度,笑語言談完全恰當。可見,無論從國家法度還是從人們言行上看,周朝禮儀都已經發展得非常完美。
縱觀古代禮儀,繁文縟節太多,《禮記》上就說“經禮三百,曲禮三千”,所以要詳細分門別類說出夏朝禮儀來並不容易。但自古中國就有“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禮之說,我們不妨把夏朝禮儀也歸納成這五類來說明,但內容有所不同。
三、夏有五禮1、凶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上說:“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意思說凶禮用於弔慰家國憂患方面的禮儀活動,包括喪葬禮、荒禮、吊禮、恤禮、襘禮等。
我想,夏朝是啟在老爸大禹基業上剛建立起來的史上第一王朝,雖然說奴隸有多少邦國之憂還談不上,但是對於死亡、饑荒、自然災害,打敗仗、土匪作亂等各種社會亂象,還是恨之入骨的,也非常忌憚。一般人都會祈禱神靈讓這些禍害遠離自己。至於生老病死,那是自然規律,誰也控制不了。喪禮在夏朝存在是必然的,於死者是安撫,於生者則是盡孝正之心。所以,凶禮在夏朝應該都存在。
2、吉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此為周朝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禮儀活動。如: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廟、祀先代帝王等。 這些吉禮是三皇五帝留下來的傳家寶,夏朝會肯定保留。但特別說一下,這裡“吉禮”是對統治階級而言的,如果對於奴隸們來說,吉禮可能就是凶禮了。
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有一種卯祭,實際上就是以人祭鬼神,將人內臟掏空,對半刨開,殺奴隸就像牲口一樣,非常殘忍。夏朝在商朝前面,應該比商朝還要野蠻和殘忍,卯祭應該是免不了的了。所以,吉禮對奴隸的來說是凶禮,多少奴隸因此死於非命,死不瞑目啊。
3、軍禮
一般指國家有關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 但夏朝主要是跟周邊蠻夷部落進行作戰,如果君王要御駕親征,那必須先讓禮部制定一套出徵的祭告典禮,然後派遣官員去進行祭祀。出征的大部隊凡是走過的山川大河,都必須用豬牛羊進行祭祀,祈禱上蒼保佑,打敗敵人。實際上這種軍禮,我估計,一方面是給作戰官兵打氣,另一方面也是變相的騙吃騙喝。因為這些豬牛羊在當時,並不是一般商品,屬於稀缺資源,不要說一般老百姓,即使做官的也不願意拿出來。所以就借君王名義,祭祀天地神靈,逼迫老百姓拿出來,犒勞三軍。至於打不打勝仗,鬼才知道。因為你會軍禮,拜上帝,敵人也會拜,上帝到底聽誰的?標準的愚弄老百姓。
4、賓禮
賓禮指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由於夏朝是第一個國家,不存在與其他國家間交往。所以這裡賓禮可以看成社會上人與人交往活動中的各種禮儀。包括父母要撫養、關愛、教育孩子;成人要贍養、照顧父母;兄弟姐妹之間要關愛。其實,在舜堯的時代,就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做了明確規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稱之“小五禮”。所以,這些禮儀夏朝應該也是不可少的。
5、嘉禮
這是指國傢俱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於親近人際關係、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公侯大夫士婚禮、冠禮、宴饗、鄉飲酒等。
《古史考》雲:“有聖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民熟食,人民大悅,號曰遂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可見,伏羲時代就有嫁娶禮儀,而且吹打彈唱,樣樣齊全。夏朝作為後來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然也少不了這禮儀。同時夏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君王改“禪讓制”為“世襲制”,自然君主登基、冊皇太子、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子等禮儀也是不可少的。
結束語禮儀,萌芽在三皇五帝時代,形成在夏商周三代。夏朝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把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符合自己統治需要的禮制,禮儀在華人類史上第一次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因此,所謂華夏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應該在夏朝都存在,只是內容略有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