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境界決定一切

    這個問題,樓主進入誤區了,朱元璋的目的並不在於是否幫助了朱允文,而是為了整個大明江山。

    他分封藩王,若是中央無能,奸臣當道便可帶兵勤王,反正不管怎麼弄,都能保證這個天下都是他們朱家的。另一方面,他殺功臣確實是為了朱允文,因為朱允文控制不了他們,反過來,有他們在,也許就不會有削藩,朱棣也不會反。

  • 2 # 土豆絲68115376

    個人觀點 是幫了建文帝 首先藩王之患 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建文帝就跟老皇帝說過 只不過當時建文帝自己在老皇帝面前說的處理方式跟他之後真正的做法完全不同 他在老皇帝面前說的是若是他日藩王造反 首先以禮約束他們的行為 然後以情來感化他們 最後實在不行才會兵戎相見其實若是真的這樣做也許朱棣造反就會困難重重而失敗 只不過建文即位之後把自己的當初的想法甩到一邊 一味的毫不保留的削藩 殊不知欲速則不達 拋開藩王之患不說 以建文帝柔弱的性格來說 他肯定是壓不住藍玉那幫驕兵悍將 久而久之建文帝就會變成傀儡那時候大明王朝可不是一個藩王造反那樣亂了 到時候就會天下藩王勤王 然後又會導致權利相爭 估計晉的八王之亂又會重演那就天下大亂 民不聊生了 所以朱元璋的清洗功臣的的確確是幫了建文帝 只不過建文帝太嫩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朱元璋之所以除掉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那麼多功臣,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想幫助子孫們掃除威脅,確保江山永固。明代有一本記載嘉靖以前歷代遺事的紀傳體史書《名山藏》,裡面曾記載一件事,朱元璋殺功臣,讓太子朱標很擔心,於是勸諫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讓朱標拿。上面全是刺,朱標自然不敢拿。朱元璋就說,我為什麼殺功臣?我在幫你拔刺呢。我把上面那些刺都給你拔了,你自然就敢拿了嘛。

    (朱允炆)

    後來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在朱元璋的心中,朱允炆比朱標還要荏弱,他當然更要給朱允炆拔刺了。

    那麼,朱元璋拔了這些刺,是幫了朱允炆,還是害了他呢?我個人認為,朱元璋對朱允炆的傷害,似乎要更大一些。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清理功臣,削減了大臣的權力,同時也擴大了藩王的權力。本來,在明朝以前,藩王的問題早就解決了,不可能再有藩王作亂,唐朝、宋朝都沒有發生過。為什麼明朝會出現,就是朱元璋削減功臣權力增大藩王權力的結果。

    第二,因為清理功臣,讓明朝朝廷內缺少能處理複雜問題的股肱之臣。

    朱元璋在清理功臣以後,留給朱允炆的三個顧命大臣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三個人,存在很大問題。

    一是他們都沒有當過宰相(或者相當於宰相的內閣)那一類的高官,既沒有在宰相的位置上鍛鍊過,沒有經驗,自身也沒有威信,說的話不能服眾。

    二是三人的性格過於剛直,齊泰和黃子澄直截了當地對準朱棣,發文聲討他,逼迫朱棣造反。這種處理方式太過簡單粗暴。咱們可以回顧西漢初年,陳平是怎麼讓劉邦抓捕韓信的。當時根本就沒有動一兵一卒,就已經把韓信給拿下了。齊泰和黃子澄顯然缺乏這種大智慧。

    (方孝孺)

    方孝孺最後被朱棣“滅十族”,也是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我們自然欣賞方孝孺的氣節,但同時也要看到,方孝孺這是一種愚忠。孟子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方孝孺執著於某個皇帝,不考慮國家和百姓,其政治智慧是非常低的。

    如果當時在朱允炆身邊的大臣是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等人,這些人都相當有能力和智慧,在處理“靖難”問題上,肯定是另外一種版本。

    第三,朱元璋極大地削弱了軍隊的戰鬥能力。朱元璋利用“洪武四大案”等,除掉了太多能征善戰的將領。藍玉、徐達、常遇春,有些是他直接殺掉的,有些是因此事而死的。朱允炆要是用這些人打靖難之役,而不是用連早年都寂寂無聞的老將耿炳文,以及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的官二代李景隆。朱棣的邊軍,能是朝廷大軍的對手嗎?

    第四,朱元璋殺功臣,寒了大臣之心。在朱允炆和朱棣發生矛盾,直至打起來的時候,參與謀劃這件事的大臣不多。不多的原因,有齊泰、黃子澄等人排斥異己的原因,同時也是有很多人在觀望。你老朱家,那麼愛殺人,現在你們老朱家自己家裡人打起來了,打吧。

    (朱棣)

    由此可見,朱元璋殺功臣,確實是造成靖難之役,以及在靖難之役上朱允炆失敗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明史》《名山藏》)

  • 4 # g一點就通

    實際上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就是為了清除威脅,將皇位後繼傳承,畢竟孫子朱文允不會鬥過這些大臣的,從某種角度上講是幫他。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也可能是害了他,怎麼講:問題就出現在削藩的事件上

    ①如果不殺了這些大臣,或留下一些有能力的,確實一心為大明的臣子,也許朱允文的削藩不得進行。

    ②如果不殺了這些大臣,即使實行削藩,由於軍事權力的相對分散(藩王的軍權被朝中功臣掌握),燕王朱棣的反叛,不一定會取得成功。

    朱文允的重大失誤就是聽信了,沒有能力的大臣的削藩策略,最終導至他只做了4年皇帝,落得生死不明的下場

  • 5 # 不忘青春之激情

    從歷史角度出發,朱元璋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理解的。自古以來,驕兵悍將威脅皇權,為了子孫後代和大好河山不背外姓侵害,為建文帝掃清道路,拔掉毒刺是必須的。。。當然了,萬事都有利弊,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導致建文帝后期無人營救以至於丟掉皇權、生死不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真的喜歡讀書還是為了功利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