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滿江河

    蘇東坡練習瑜伽的說法出自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其第十七章,《瑜伽與煉丹》中有這樣的描寫“印度瑜伽術和道家秘術都提出特定的心靈控制法,可以穩定情緒改善身體的健康,未來甚至有長生不老的可能。”

    但是,我們應當注意到,瑜伽這個概念源於印度,在蘇東坡的時代,他本人可能並不知道瑜伽這個概念,也沒有將自己的養生方法正式的稱為瑜伽。這也就是說,林語堂認為蘇東坡所描述的具體養生方法契合了瑜伽的內涵,因而將這些養生方法稱為瑜伽。

    而林語堂本人則在書中稱,中國的道士很早就吸收了印度瑜伽術,他的理由是,在道家《莊子》一書中,有幾句話勸人專心、默想,甚至“內省於心”,這些都是印度教的特色。瑜伽有5000年的歷史,因此這種解釋也行得通,但蘇東坡本人是沒有提過“瑜伽”這個詞的。

    那麼,什麼叫瑜伽呢?

    根據公開資料的解釋,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如果從這個概念來看,蘇東坡的確是瑜伽的踐行者。

    《東坡志林》是蘇東坡歷時二十餘年編寫成的一部手稿,涉獵題材廣泛,內容妙趣橫生。其中有一篇《養生說》講述了自己的養生方法。

    其中有這樣的描寫:

    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其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漸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有點難懂是嗎?不要緊,請看翻譯:

    按照佛家和道家所說的那樣,看著自己的鼻子尖,數自己的呼吸數。呼吸綿長,只要存在就可以,不要呼吸的太頻繁。數到數百下的時候,心中寧靜,身體放鬆,如同虛空,不用剋制自己,身體自然就不動了。數到上千次的時候,如果數不清了,那麼還有一個辦法,名字叫“隨”。讓精神跟著呼吸離開身體,接著再進入身體,會覺得自己的呼吸從毛孔中像雲霧一樣散發出去。一切來自世間的疾病都被帶走了。那些身體和精神上的障礙也漸漸消失,自然會得到明澈和頓悟。就好像盲人的眼睛忽然能看到了,這個時候哪裡還需要別人指路呢?所以過去的老人的養生之道就是這些。

    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來,蘇東坡這種呼吸訓練法正好和瑜伽中講究的調息呼吸法如出一轍,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蘇東坡雖沒有練瑜伽之名,卻有練瑜伽之實。至於瑜伽的方法是具體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則就要交給專業史學家去考證了。

  • 2 # 白衣小太爺

    《蘇東坡傳》第十七章中就有描述,蘇東坡曾說:惟有心的自律方能通達覺悟,能超越身體的侷限,克服恐懼、惱怒、憂愁。蘇東坡認識到瑜伽能夠提升心的自律,由心的自律出發,還能收穫情緒的穩定、安寧、身體的健康,繼而延緩衰老,達到增長壽命的效果。

    在蘇東坡看來長壽的目的有二:身體方面,擁有容光煥發的健康、體格的強壯。精神方面,在於求取心靈和情緒的穩定以及靈魂元氣的滋養。瑜伽的內涵深深吸引著蘇東坡。練習瑜伽被蘇東坡認為是長壽的秘訣之一。

    蘇東坡時代是印度瑜伽和中國道家相融合,廣泛傳播的時代。蘇東坡傳承和發展了瑜伽,並賦予了瑜伽幾項中國要素。這可以說給我們瑜伽人補上一堂瑜伽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課。

    蘇東坡在元豐六年(一〇八三年)詳細說明的瑜伽術練習的具體方法。他把瑜伽稱為身心控制,非常喜歡由瑜伽帶來的身體健康和心情寧靜。《蘇東坡傳》206頁中描述,蘇東坡在描寫自己練習時的狀態說,他會凝神於鼻尖,心靈完全休息,內在知覺高度敏銳,能夠覺察到脊椎骨和大腦間的振動,控制呼吸,吸、停、呼比率是1:2:2.停止呼吸最長的時間是“閉百二十至而開,蓋已閉得二十餘息也”。

    以下是蘇軾練習瑜伽的記載

    每夜以子後披衣起,面東或南,盤足叩齒三十六通。握固閉息,內觀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次想心為赤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惟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漱煉精液,未得咽。復前法閉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嚥下,以氣進入丹田。須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徑入丹田,又依前法為之。凡九閉息三咽津而止。然後以左右手熱摩兩腳心,及臍下腰脊問,皆令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令極熱。仍案捉鼻樑左右五七下。梳頭百餘梳而臥,熟寢至明。

  • 3 # 小敏敏說歷史

    蘇東坡修丹道養生術,可惜了........當年理論還不夠完善。如果想練習養生術,可以從導引開始,瑜伽是外華人的說法,在中國也可以被稱為導引

  • 4 # 真誥

    林語堂小說蘇東坡中關於東坡與瑜伽淵源並非杜撰,其緣有自。其實從漢代以來中國印度交流不斷,佛從海上來,包括達摩等都是先到廣東,而婆羅門等也都很多,因此傳播瑜伽並非鮮有。東坡在廣州六榕寺有駐紮,很多印度修行人也在那裡留下寶貝。

    孫思邈《千金方》乃至道藏很多經典都收錄印度修煉模式,包括瑜伽,只不過名字不同,有叫天竺按摩,有叫婆羅門導引等等。

    所以東坡習練瑜伽並非虛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培綠掌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