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蘭爵
-
2 # 9拈花一笑成殤
以前也做過如同的"打卡"就三天,也就是三分鐘的熱度再也沒有堅持下去。說的多了而沒有去實現,人家也是一笑而之。打卡也是一種好的行為,讓大家互相督促著,共同堅持下去。不過事在人為,自己首先要有持續不斷的意念與精神。在一本書上曾這樣說過:當你去要幹什麼的時候,不要讓全世界都知道,而是等你真正做到了再來告訴全世界。我覺得很有道理,現在就是持這種態度~
-
3 # 小貝保險
許多人喜歡這種打卡學習模式督促自己,甚至有不少人成了“打卡奴”。
當努力變成一種“表演”昨天,我的一位好哥們滿臉愁苦地和我說:“還沒到月底,和女朋友看電影吃大餐的錢都快沒了。”
瞭解後才知道,最近他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買了很多大咖的付費課程,每一節課的費用都不少。加起來將近2萬塊!
我瀏覽過他的手機,上面全是“人生進階的10大法則”、“年輕人,為什麼你還沒有成功?”、“每天一節課,成功職場路”之類的課程。有教人理財的,有教培養人際關係的,有教怎麼自我提升的。
我問他:“買了這麼多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他支支吾吾地說:“我還沒仔細看呢。剛開始的時候熱情特別高漲,吃飯睡覺前都會完成當天的學習課程。後來工作一忙起來,就忘記這件事了。”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人擔心自己被同行比下去,被朋友超越。現實情況是,很多人花了不少錢也沒學到知識,反而更加焦慮了。
我們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成長而成長。在前進的道路上,被各種“速成知識”迷惑,逐漸迷失真正的方向。
努力是踐行出來的生活中有太多相似的例子,有些人每天打卡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打卡分享也只不過是一種“假裝學習”,安慰自己的一劑麻藥而已。
最近,一個多年沒見的大學同學來北京,約我出來聚聚。見了面我才知道,他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了。
他跟我講了很多創業過程的辛苦:曾經一個人騎著電動車走遍大街小巷,隨身攜帶兩三個充電寶。為了等一位顧客,他在小區樓下待了足足4個小時,好幾次被小區保安當成小偷給轟出去。
他說:“在沒成功之前,我不會跟任何人講這些事情的。”
健身自拍完了,如果你不去拉練,跑步,燃燒卡路里,肥肉依然不離不棄。
讀原版書每日打卡,如果你不記憶單詞,沒有吃透文意,最後不過是走馬觀花,英文水平不會有多少提高。
沉下心來,深度學習
庫伯在《體驗學習》一書裡提出了經典的“體驗學習圈”的理論。
他認為,高效的學習方式應該由4個階段組成: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主動實踐。
具體經驗: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
反思觀察:學習者在停下時對剛才的體驗加以思考的過程;
抽象概括: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並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
主動實踐: 學習者把上一步形成的概念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
也就是說,任何的學習過程都是一個“體驗—轉化意義—輸出”的閉環,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得的那些打卡分享的人最多完成了體驗環節。而沒有後續持續的反思、提煉和應用,想在知識能力和行為動作上得到提升是非常困難的。
在當前複雜、快速變化的時代,想透過在付費平臺以打卡學習的方式來擺脫自身的知識焦慮,往往都是徒勞的。
唯一的方式就是深度學習,不斷更新、升級自己的認知,在“體驗—轉化意義—輸出”的迴圈中堅持,拒絕淺嘗輒止、流於形式。
寫在最後不可否認,學習從來都是一件好事,是值得所有人鼓勵的事情。
無論你我處在什麼時代、何種環境,我們都應該按照自己的頻率,設定學習目標,透過科學的方式獲取知識。
回覆列表
這種打卡方式,只是一種行為方式的堅持,在一個公開的環境中自律自省。讓自己有意無意地得到監督,更是從自己心理上提醒自己不可放棄。
這種方式,尤其是堅持初期,尤為重要。因為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這個時間也許因人而異。但是,堅持一定時間後,確實可以慢慢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了。
我每天早上晨跑,已經堅持了幾個月了。辦公室有個小女生很羨慕,從這個月開始,每天早上她給我本人跑步打卡。我覺得可愛又有趣。
像這樣的人也有很多,確實讓人覺得可惜。如果說只是改變了一種打卡方式,或者後期已經習慣了自主堅持,不需要打卡提醒自己了,倒是另外一種進步。
老天從來不會虧待認真的人。
相信所有付出的努力,流過的汗水,最終都會有相應的回報。
每個人做自己就好,只要不妨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