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的歷史君

    世界上,無論是國與國,還是人與人之間,只有沒有優勢的一方才會報有妥協的幻想。

    縱觀一戰和二戰,德國對英國從沒有佔據過絕對優勢。

    首先說一戰,那時的英國還處於日不落帝國的晚期,但在國家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上仍然處於領先位置,特別是英國海軍,更是具有絕對的統治權。

    其次說二戰,雖然二戰初期,德國陸軍依靠閃電戰橫掃Continental,將英法聯軍打的從敦刻爾克倉皇撤退,但是並沒有對其完成覆滅性打擊,在隨後的英倫空戰中,德國空軍也沒佔到太大便宜,其海軍更是被英國牢牢鎖在波羅的海沿岸,只能靠潛艇搞搞偷襲。

    最後,英國的國家政治外交戰略明顯要勝過德國,兩次大戰除了有自己的殖民地國家幫忙,更是成功的將美國帶上了自己的戰車。

    面對這麼一個國家,德國根本沒有打勝的可能,加上德國兩次大戰的基本目標只是控制歐洲大陸,英國並不是其必須實現的目標,所以尋求妥協是最好的辦法。

  • 2 # 無法無天的牛牛

    德國對英國自卑,一戰爆發的一個線索是德國拍英國馬屁不成大怒,德國為了討好英國,廢除了和俄國的和約(英國敵視俄國)想和英國結盟。結果英國雖然心動,但是表面上還是光榮歐州中立的傳統,德國誤判英國因為自己沒海軍看不起自己,開始海軍軍備竟賽,英國誤判。。。

  • 3 # 冥蝶讀書

    一戰到二戰,德國對英國的態度,看起來確實有些幻想,但這只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看法。德國對英國的妥協是對現實局勢的考量。

    一、英國並非德國的頭號敵人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其實都沒把英國當做頭號對手。德國作為一個大陸國家,首先要應對的來自陸地上的威脅。

    在歐洲大陸,德國和法國矛盾最大。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德國深知法國不可能甘心失敗,因此德國一直在防備法國的復仇。俾斯麥執政時期,始終把圍堵孤立法國當做首要任務。

    德國和俄國本來也沒有太大的矛盾,但在巴爾幹問題上,德國堅定地站在奧匈帝國一邊。而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幹問題上不共戴天。德國的選擇便得罪了俄國,俄國才成為德國的敵人,才有了後來的法俄協約。

    二戰中,希特勒也沒有把英國當做對手,而是希望和英國成為盟友。希特勒心中的頭號敵人是蘇聯。但法國又是必須先擊敗的,打敗了法國,德國才能去攻打蘇聯。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對於德國來說,首先必須解決陸地上的威脅,然後才能考慮海上的威脅,英國並不是頭號威脅。

    二、英德關係一直很密切

    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德國也是君主制,兩家王室實際上是很密切的親戚關係。英王喬治五世和德皇威廉二世是正經的表兄弟。當年來自德國薩克森的阿爾伯特親王娶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喬治五世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而阿爾伯特和維多利亞生的大女兒嫁給了德皇腓特烈三世,後來生了威廉二世。

    當然,除了王室之間,英德兩國在經濟和外交上聯絡很密切。拿破崙戰爭時期,普魯士就和英國結盟對抗拿破崙。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英德關係也一直保持緊密。

    老毛奇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大國之中,英國必然需要一個歐洲大陸的堅強同盟者。她找不到比統一的德國更好的、符合她所有利益而同時又從不提出海上權利要求的國家。”

    老毛奇是俾斯麥時代的人物,1900年以前,德國和英國的關係都還不錯,雖然有一些矛盾,但比不上英法矛盾和英俄矛盾。1902年,英國和日本簽訂同盟的時候,英國一度想把德國拉進去,變成英德日同盟。

    19世紀末,德國經濟發展迅速,英國在德國有大量投資,丘吉爾在回憶錄中說,“一戰爆發前,兩國的經濟聯絡已經是很難分割了”。

    一戰結束後,德國魏瑪時期,英國和德國的經濟聯絡恢復,英國又提供了大量貸款給德國,用於恢復經濟。希特勒上臺後,納粹發展軍工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主要就來自美國和英國。

    三、德國的實力並不足以挑戰英國

    德國之所以對英國妥協,還是基於自身實力的清醒認識。一戰和二戰前,英國雖然衰落,但它依然是世界霸主。英國擁有最強大的海軍,掌控著龐大的殖民地。

    一戰爆發前,德國雖然在經濟上已經超越英國,但在軍事上並不能撼動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直到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才徹底落幕。

    一戰前,德國瘋狂造軍艦,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實力足以匹敵英國海軍。但在整個一戰期間,德國海軍尤其是水面艦隊作為都非常有限,始終沒能突破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

    二戰更不用說了,德國海軍只能依託潛艇實行狼群戰術來破壞盟軍運輸線。而潛艇根本就不能打破海上封鎖。

    人們在對比英德雙方實力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英國掌控的殖民地。戰爭爆發時,英國是可以充分調動殖民地資源的。比如一戰時期,英國就從印度徵調了一百多萬士兵前往歐洲。而南非、加拿大、澳洲都派出了大批部隊參戰。

    相比之下,德國的資源就很有限了,只能憑藉本土的人口與資源,而德國資源並不豐富。

    因此,德國對英國妥協的幻想,是基於自身實力,對歐洲局勢作出的一種應對。當然了,英華人的策略是確保霸主地位,不容許出現能挑戰自己的對手,他們當然不會坐視德國消滅法國。只是沒想到,再怎麼防,還是沒能防住美國和蘇聯的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狀腺癌和乳腺癌,哪個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