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吐槽先生
-
2 # 熱點論答秀
隨語:孩子離家,父母有過。
事件始末
住在瀋陽的張女士的兒子叫方方,今年14歲,在一所寄宿學校讀初二,性格偏內向,成績一般。4月7號下午,在和父母、老師沒有出現矛盾的情況下,方方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了,信中寫到:“不知為何而學”,經過多方求助,張女士終於在3天后找到兒子方方。
孩子離家出走,原因竟是成績
透過方方留在家裡的信來看,方方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的成績一般。因為平常父母對他的要求很高,讓他特別沒有安全感,特別是每次班上測驗後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令他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
孩子離家出走,“病根”在家長
對於一個孩子,家庭應該是最好的避風港,如果父母平時多和方方溝通、多交心,對方方有足夠的支援,方方可能不會想用離家出走來抗議。所以當父母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辯識孩子的情緒,多和孩子聊天、談心,就算髮生了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家長也不要去責怪孩子,而是要好好反思自己,再和孩子好好溝通,如果溝通困難,最好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協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
3 # 知行合一小范
14歲的中學生正是在青春叛逆期。正處於心理過渡期,他有了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迫切想擺脫父母的監護,不想父母把自己當成小孩。留字‘不知為何而學’說明其正獨立思考人生而且感到迷茫和困惑,這個時候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為其答疑解惑,幫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4 # 明物明理
這件事反應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孩子學習居然是沒有目標的!
“不知為何而學”不是特例,現在孩子讀書基本沒有什麼目標,更談不上遠大目標!不知道自已想幹什麼,能幹什麼!這是最可怕的一問題,學生十二年如一日,做的資料小山也似的,用過水芯筆芯一抽屜!竟然不知這樣做的目的!其迷茫狀態令人震驚!老師們也知道這一點,家長們也瞭解這種情況,但在具體引導學生建立遠大目標上也不得要領!
那麼就退而求其次,考取高中,考取大學就成了廣大學生的讀書目標。有目標總比沒目標強啊! 接著問題來了,社會上廣為流傳的讀大學找不到工作,讀大學的給初中生打工,讀書找工作不如當個小老闆,做點小生意等等。孩子不瞭解這只是個案,是小機率事件!就是這樣一些小機率事件把孩子讀書的一點小目標都徹底擊碎,孩基本上都處無目標狀態,卻要為不知道什麼目標努力學習,真的難為這些學生了!
家長和學校當務之急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如樹立不了遠大的目標,小而近的目標也是可以的!等孩層次高了再進行修正!
-
5 # 老爸的修行
如今的孩子,比20年前脆弱。
這樣的訊息好像一直沒有斷過。
這個男孩在瀋陽,初二14歲,就讀的是寄宿學校。學習成績一般,性格內向,平時表現的比較聽話。
結果在清明節後,留下一個很平靜的字條,離家出走了。
信中寫到:
“父親,縱兒不知您對兒的期盼有多高,兒也想學好讓您二老臉上有光,但兒盲目的人生不知何時起止,兒的自覺很是低,兒不知為何而學,是為你們臉上有光還是博得他人笑,兒是迷茫,但兒的作業真就(做)完了,就是遲遲沒發,給我兩天期限,不必尋我,因為我不想耽誤你們的時間,更不必為我擔憂流淚。因為現在的我沒資本,說這些話你們未必聽,尋不到就不要尋,你們只恨我不成器但大都是擔心生恨吧!字是否醜了。把這紙給老師,老師定能諒解,到校後必與您詳說。希望爹孃你們能理解兒。是吧! 定能諒解吧!父母你不必擔心尋我。這次回來月考我拼盡全力博得進步。對不起了,我的親人,不想騙你們。但不得已而為之……”
這封信,寫的很壓抑,看得出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無趣,對自己的不能滿足父母期望的自卑。
無趣,是扼殺生活的毒藥!本來是花樣年華,衣食無憂,大千世界,知識海洋,怎會無趣?
學習,本應關注收穫。可偏偏親人關注的都是哪裡錯了,考了多少分。
挑錯,學習就是很挫敗的事情,孩子不停感受到自己的失敗。
分數,不是收穫,是家人的評價,同學的比較而已。
所以,學習已經變成了勞役,孩子不過是一個“奴隸”。
孩子該向誰吐露心聲?如果,這些苦悶,孩子跟父母說起。
大多是一頓嚴厲的說教吧。
甚至,父母忙碌的根本沒有時間去說話。
慢慢的,壓抑,苦惱,蠶食著心靈。
別說孩子了,陪孩子去爬爬樹,看看山,聊點有趣的生活吧。
不開心,又怎會得到幸福。想讓孩子學習好,工作好,不就是為了一份幸福嗎?
4月7日,遼寧瀋陽一學校的初中學生小鵬(化名)給父母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他在信中寫到“縱兒不知您對兒的期盼有多高,兒也想學好,讓您二老臉上有光,但兒盲目的人生不知為何而學。”
好在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第二天孩子就找到了。小鵬的媽媽表示,“平時並沒感覺給孩子太大壓力,只是勸他好好學習,哪怕是將來打工,有文化也比沒文化強。”
回覆列表
我認為孩子的離家出走應該是由於以下幾點造成的。首先是家庭,家庭的和睦直接完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影響,父母關係,兩輩之間的關係都應該良好。其次,是社會教育,中國現在是應試教育,太模式化的教育以及國外自由學習的觀念直接對孩子們的思想進行衝擊,14歲正處於叛逆時期,這些條條框框會讓其不認同。最後孩子自身或許也有一些問題出現,家長應該留意是否孩子最近出現了哪些心理問題,比如失戀,同性戀等問題不願意告訴家長,從而逃避學習逃避家庭外出。其實綜上所述,最重要的是家長的陪伴,家長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癒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