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在冰城哈爾濱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當我們內心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為了消除這種挫折感,我們就會找各種理由來貶低需求物,來降低我們內心的慾望,進而達到減低或消除挫折感的目的。這也是心理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擁有這種心理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阿Q!

    對於這種算葡萄心理,大家一般持否定的態度,認為明明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實現目標,卻不能勇敢面對自身的缺點,這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逃避。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心理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也是心理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就是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來降低我們內心的不安,以求得暫時的平靜。當然,我們也不能遇事都持這種心理,他會使我們喪失奮鬥的目標,最終會一事無成!

  • 2 # 巷裡捌號

    這是酸葡萄心理,是心理防禦機制中,合理化的表現形式。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者衝突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心裡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其具有一定的適應性意義。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是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酸葡萄心理,就是這個理論很著名的案例。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說法,來源於伊索寓言裡的一段故事:

    從前有一隻狐狸,走進一個果園,看到一個架子上掛滿了熟透的葡萄,它就想摘下來吃,可因為架子太高,嘗試著跳了幾次,仍然無法摘到葡萄。最後,它放棄摘葡萄,並且昂首挺胸地邊走邊說:“我敢肯定那些葡萄是酸的!”

    其實,葡萄是甜的,但狐狸因為吃不到,就說葡萄是酸的。這種心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比如,買不到好車的人,說車只是代步工具,沒必要買那麼好;吃不起大餐的人,說吃大餐也不怎麼好吃,還不如家裡的家常菜等等。

    這種酸葡萄的心理產生的原因,無非是個體在追求某些事物時,遇到了挫折,為了解除內心的不安、減輕心裡的痛苦、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就會找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來安慰自己,而且這個理由一般都是醜化其所追求不到的事物。這種心理,是心理防禦機制中,合理化的一種表現,其具有明顯的兩面性:

    一、積極作用。其有利於消除個體內心中的緊張、不安、不滿等消極心理。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這種心理能起到一種防禦作用,使個體能消除一定的心理傷害,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消極作用。其容易讓人沉溺其中,無法正視挫折。這種心理,人要是沉溺其中,就會容易忽視現實中確確實實存在的問題,從而無法從根上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就比如前面說買好車的,如果都強調車只是代步工具,本身沒條件卻又沉溺於此而不多加努力,那麼,就根本不會用得上好車。在這種心理表現中,魯迅筆下的啊Q無疑是最典型的——總在心裡為自己受到的侮辱或者不公正待遇開脫,結果就是活得如此窩囊,可悲可嘆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酸葡萄心理的積極作用是隱藏的,雖然確實存在但很少能夠表現得讓人看到;消極作用卻是很明顯的,往往很多人容易沉溺於此而失去了更好地追求動力。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沉溺於這種心理,從而更積極地面向生活。

  • 3 # 江湖故事JHGS

    這個問題提的好!吃不到葡萄的人說葡萄酸是因為他(她)還沒有嘗過葡萄的滋味,正常的觀念慣性思維主觀認定是酸的!延伸問題到任何事就是沒有嘗試,總停留在自己的思想框架內。而吃到葡萄又說葡萄酸的人,經過自己的嘗試真正的瞭解到她的本質和自己想象的一樣確定最初的認知從而一直保持下去…

    你提的這個問題說明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和遇到的事情讓你糾結忐忑遲遲在懷疑或者不能決斷而猶豫。有些東西可以嘗試,有些東西不能輕易的嘗試,像你所說好奇害死貓…或者付出的更多!

  • 4 # 樺哥隨記

    吃著葡萄說著葡萄酸,何解?以國之傳承沒吃到葡萄說葡萄酸恰恰相反。如果沒吃到葡萄,說酸的人,自然聯想到,這大概是沒吃葡萄的人,對吃著葡萄的那些人產生的羨慕嫉妒恨吧,又或因沒吃到葡萄的人,而悠悠然心裡產生的些許失落,表現出的阿Q式自我安慰......言之種種,人生行路,猶與吃葡萄說酸大抵一致,讓人充滿無限想象。

    吃著葡葡說酸的人,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類:

    一.葡萄真酸,吃葡萄的人說了大實話,謂之親身體驗,親身品嚐過,面對誘人的盤中葡萄,嘗之,酸,真酸,將真實感受,告訴尚沒吃之人,親,葡萄酸的,此人真好人也,於人生警示,提醒。

    二.葡萄不酸,甚或葡萄本就很甜,但吃葡萄的人卻沒說實話,反而說酸,而此人卻難於匹配真好人。人之未得而己得之,優越感超群,成就滿滿,人之未擁有而己擁有,吃了,嚐了,味之如何,全憑吃葡萄人的親身實感,沒吃之人,據此判斷甜酸,酸,不吃,甜,吃。此時,吃葡萄說酸的人,左右著沒吃的人作出判斷與選擇,聽之,誤導於人生,致己錯誤。

    三.葡萄有點酸,但吃的人更強調了酸的程度,中文謂之渲染,誇張。你看你看吃葡萄人的那酸的樣,這葡萄肯定太酸了,此時,渲染與誇張的效果,沒吃葡萄的人,己從吃葡萄說酸的人的臉上,完全找到了答案。而相信了吃著葡萄說酸的人,人生則為盲從。

    綜上觀之,從吃葡萄的酸與甜,與我們在當今社會人生行幾多相似,想知葡萄的酸與甜,勿僅從吃了葡萄的人處簡單判定,立事之道,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生行事軌跡,簡單的跟隨,盲從,最後都會犯錯。人生,唯有自己走自己的路,猶如親自品嚐了葡萄,才知酸甜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為了夢想要去別的城市上班,我該不該辭職跟他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