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動派冬木
-
2 # 教育領域正能量開拓者
的確是。我們喜歡那種遇事“沒毛病啊”心態,屬正能量;討厭那種成天抱怨找茬的人,後者屬於負能量,跟他(她)呆一起,絕對活得累……✨
-
3 # 哀默能住E
沒有一個人會沒事找事。這裡邊一定有原因。
經常給你找茬的人肯定是你有意或者無意間傷害了他,所以他這種行為叫報復。
經常給你找茬的人這個確實讓人很噁心,但是你卻無可奈何!因為他們只是騷擾你挑釁你,讓你覺得無力迴天。
如果您實在忍受不了,可以找警察叔叔訴說下委屈,儘量博得警察叔叔的愛心和同情,或許他們會幫助你度過這個劫難!
其實,像這種故意找茬的行為如果你證據確鑿,還是直接走法律途徑的好!以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保命要緊啊!
-
4 # 水中魚自媒體
有可能很多因素問題,比如說從小到大生長環境,父母性格和本身性格問題啊,或者是生活壓力大造成的,可能抱怨能舒解壓力。
-
5 # 渡老師夏金玲111號
個人遇事的歸因問題。
以自我為中心,遇事不想解決,只想推卸責任。心理負能量太重。
也有可能想借此獲得別人的關注。
-
6 # 森貓心理
一個人成天找別人的茬,不停地抱怨可能心理上存在某些問題。
一、生活壓力大這個人可能生活壓力大,無力解決這些壓力,也沒有辦法排解苦悶的心情。只能透過找別人的茬,抱怨來排解自己內心的苦惱。
二、遭受過不可抗的阻力這個人也可能在生活遭受過一些極大的創傷。有一種習得性無助。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不能夠解決,對自己沒有信心。比如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的兒子死後,她的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她透過向別人抱怨這件事情,不斷地哭訴,來強調自己內心的悲傷。
三、自我力量弱,喜歡外歸因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個人的自我力量比較弱。遇到問題的時候總喜歡外歸因。把事情發生的原因都歸於外部環境,而沒有歸於自身。所以他總是不反思自己,不找自己的問題,而向別人抱怨,找別人的問題。
-
7 # 開眼明目
我一直認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因為所有的人都只是,成長和改變檢視來選擇,如果你想喚醒斯科特心理學家的能力。派克有幾隻眼睛走在路邊。
所以我儘量不放棄,而是回答不滿和困惑。
首先,complain是無意識的習慣,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原籍家庭的忠誠。
想大家都有在生長的心臟的家庭和兒童家長髮源於尋找歸宿感莫莫,一種原家族的忠誠度一直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有些人做出負責任的,友好的,簡單的,強大的,積極的,卓越的品質,豁達,有些人繼承了痛苦,痛苦,抱怨,埋怨,憤怒,沮喪,抑鬱和情緒繼承這些災害遠。然而,對家庭的忠誠很難超越。
complain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我抱怨時,有時候我沒有意識到我正在失去抵抗力。這很可怕。習慣,因為即使上癮形式,以及能力的損失認人,就會給下一代提供更大的能量。這是代際轉移。
自我意識是打破過渡期的必要條件。當你意識到這是一個結局時,你開始自己尋求新的表達方式。
我花了很長時間跟我說再見。
我對世界說,甚至更多的溝通與人就是這
樣,相處我自己,我仍然可以有屬於一個家庭,父母的感覺,我可以不一樣,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我不再抱怨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家庭忠誠的迷戀。
一開始就意識到這一點,只會有變化。
其次,complain是一種不可接受的行為,以這種方式傳達內部需求。
他抱怨的其他人似乎是這個社會中發生的小事。他們詳細介紹了各種不用於工作的事情,一個親密的情人的生活,但實際上他抱怨自己。
他對自己有多不滿意?我會抱怨環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讓你抱怨,為什麼你仍然不開心,你仍然不滿意,你不滿意。你不會打擾他,他也不會停留在complain的道路上。
因為他的complain實際上並不與你有關。
他抱怨是因為他無法理解自己。一個不能接受自己內心的人,他的外部世界就像一隻刺蝟,他的荊棘抱怨著荊棘。除了以這種方式抱怨各種攻擊之外,我還敦促宇宙中的任何人真正接受自己。
他忘記了如果他如此厭惡,有多少人可以接近並接受。但在他看來,他非常親密,非常渴望接受。
他並沒有抱怨他真正需要什麼,但卻忘了隱瞞自己的抱怨。
抱怨者真正想要的是你能看到我。
你可以給我安慰和溫暖,看到我存在的重要性,知道我的心受傷了,能和我一起做,獨自見我,無能為力。
申訴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接受自己,但親密關係的人不想放棄自己。他可以承認,他無法控制指控,並能夠提供勇氣承受他的焦慮,不滿和恐慌。焦慮和恐懼。
事實上,抱怨者本身並不是惡意的,但是靈魂受到傷害,不知道如何溝通,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自己。你必須完成自己的修煉和改變是你的功課,但你仍然有一個漫長的旅程,但如果你是一個親密的朋友,你可能會採取這種行動而不考慮complain作為你自己的。作為尋求幫助的標誌,他接近自我接納,因為他有一種能力。
回覆列表
找別人茬是看到別人過的比自己好,和別人抱怨是因自己過的不好,主要還是攀比心理做怪,只一為的追求得不到的,卻從來不去感受以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