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耳東陳5233魚
-
2 # 戶外北京亮子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冬天的浮標特性受哪些因素影響,再說說鯽魚的特點,就容易理解冬季該如何調漂,甚至如何垂釣了。 冬季室內外的溫差較大,浮漂會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體積會變化;水錶面張力影響,簡單的測試就可以發現這個現象,當浮漂如水後,輕壓或輕提浮漂,變目在1目左右時,你會發現浮漂會停在那個位置上,而且變化不定,也就是說,浮漂會停留在不同的目數上; 再說魚,冬季的特點是活力小,運動慢且區域小;進食量少,進食動作小;進入初冬和冬季魚兒的活動範圍小了,食口也相應減小,在調釣上要更加細心。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應該: 1、垂釣前一個小時,可以粗略調整,以後在精細微調; 2、用餌料或洗滌劑清洗浮漂,減少表面張力的影響;控制浮標下行速度,儘可能在浮漂到位前做牽拉動作,使浮漂緩慢到位; 3、有意識釣鈍些,釋放子線的拉力,便於餌料入口,比如調四釣四目半; 4、至於調高好還是調低好,依照個人習慣,不過不建議過高(主要是不容易數清目數,一般超過6目就容易數錯目數了),至於靈敏度,那是差不多的。順光垂釣推薦3目一邊或5目一邊,逆光推薦2目一邊和4目一邊; 5、冬釣鯽魚到底是調靈還調鈍,沒有精確的定法,每個人看漂的方法不同,每個人釣魚的習慣不一樣,但必須要自已知道你自已調釣的壯態,特別是在釣鯽魚時,一定要知道自已所用的餌重,在漂上的重量能壓下幾目,(這一點在夜釣鯽魚,帶夜光棒,你會發現比重輕的餌,有時壓不下夜光棒,)以便在瞬息萬變的魚訊中,及時調整自已的浮漂,找到自已想要看到的口,找到上魚的那一頓,釣無定法,上魚是硬道理,有時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 總結:冬季調漂關鍵詞:杆長\細線\魚鉤小、浸泡、清洗、精細、釣鈍
-
3 # 爆棚小四輪
最近釣魚時,經常有釣友向我表示疑問:為什麼漂子沒有動作?每一竿下去都感覺漂子
在似似乎乎地動卻沒有明顯的進嘴動作?我問他調幾釣幾,他說:剛才調4釣2, 現在釣1目還是沒有動作。我讓他向上推5公分左右改釣4目半試試,結果下頓、下滑、回漂的動作全有了,中魚率也大副提高。他問我: “沒動作不是要釣靈嗎,為什麼釣鈍了反倒有動作了?”
低為靈調高為鈍。我認為把這兩種說法分別用到夏天和冬天的調漂上來就好理解多了,冬夏釣魚的很多東西都是格格不入的,但不管怎麼調、怎麼釣,釣上魚就是靈、釣不上魚就是鈍。很多釣手把夏天釣魚的一套東西照搬到冬天去用,肯定是有問題的。我有個魚缸,沒有養觀賞魚,就放了幾條鯽魚,時常站在旁邊觀察它們的行為表現和吃食的動作。氣溫高時,正常情況下,魚一直在大開大合地做著吞吐,嘴張的很圓實,吃食時,往往是低一次頭連續吃幾粒小米才會抬起頭來(我一直喂小米) ;但在冬天,魚嘴似乎也凍僵了,好幾分鐘張一次嘴,開口度很小。吃小米是感覺很吃力,低頭啜- -口就抬起頭,小米卻還沒吸進嘴。由魚的行為動作聯想到冬夏釣魚時漂象的不同,釣目的設定就容易解釋了。
在冬天,由於魚的活動範圍小,動作遲緩開口很小,吃餌好象也成了魚的-種本能反
應,釣魚時經常遇到魚在窩子轉悠,撞線動作很多就是不開口;反映到漂子上:調4目釣2目拉小餌,兩鉤在水底是-鉤懸空- 鉤輕觸底, 魚在吸餌時,在漂尾剩餘浮力的阻止下,它微弱的口腔壓力是很難將釣餌吸進嘴裡的,-吸漂尾向上一拉,漂上就會出現很模糊的.上下顛動的訊號,很難有進嘴的明顯動作。如果改為調4目釣4目多一點,這時鉤在水底的狀態應該是一鉤觸底、子線彎曲,另一鉤輕觸底、甚至有點離底。在這種狀態下魚要吃下餌,它不需要克服剩餘浮力,口腔的壓力只需要將鉤和餌吸進嘴就可以了,然後抬頭遊走;浮漂上就出現了下頓或頂漂的動作。要是吃上餌,魚也需要克服大約一個鉤重的剩餘浮力,再把鉤和餌吸進嘴。正常情況下,只要中單尾,基本.上都是下鉤中魚,如果連續上鉤中魚的話那就是釣的有點鈍了。前幾天我們幾個人練竿時,大部分都調4、5目釣4、5目,但有有位釣友釣1目居中間釣位而連續中魚,並且時不時上雙尾。有幾人就開始調高釣低,結果釣祝更差。我則根據他中雙尾且頂漂動作多而判斷他在釣鈍,經驗證空鉤時漂尾完全入水了。所以說:在冬釣時釣目稍高於調目是常規,調的目數比之夏秋時要低,-般硬尾漂以調3釣3目半、調4釣4目半為宜。另外,漂型的差異也影響調釣目的設定。市場上有多個品牌冬天用來對付輕口魚的浮漂,漂型基本上都是?身超細硬尾漂,它?身的特點在漂起動及下行時阻力變小,超細硬尾使得漂尾產生的剩餘浮力大大減小,同樣-枚袖2鉤,常用漂尾能壓下1目,而超細尾就能壓下2目多。這兩個特點使漂的動作幅度加大,模糊的動作清晰起來。在對付老池子--經常用粉餌釣或底部淤泥比較厚的池子時調高釣低仍然會有很好的表現。
需要說明的是,在冬釣時,線組也至關重要,儘可能地使用細而柔軟的線和輕細條的
鉤,最大限度地降低魚吸食時的阻力,然後調低釣高,品味小鉤細線搏大魚的感覺,讓您在嚴冬釣的更開心。
-
4 # 鄒春峰
冬季調漂,取決於你用什麼餌釣,蟲餌無所謂啦,調1、2目釣3、4目都行。釣餌就要求很精確了,不然你看不到口,根據你的餌重(也就是說將餌的重量降低),調2目釣1目。
-
5 # 卓策張國山
冬釣鯽魚調漂要考慮水溫、魚體大小、開口情況等因素。
一般來說,水溫越低調目應該越低,水溫高的南方不需要調太低;小鯽魚調目應該低,大鯽魚調目應該相對高;吃口好調目應高一些
鯽魚冬季開口弱,公認的是浮漂調低調的鈍一些,至於鈍到幾目,要看浮漂的吃鉛大小和目數,越大的浮漂應該調的目數越低,減少浮漂的上升剩餘浮力,讓餌躺倒,讓魚能夠輕易的吸食,減少子線的擋口現象。
至於釣幾目,首先要能夠看到口,或者說能夠釣到魚。調低釣高在有走水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主線和子線彎曲,結果是浮漂上下滑動,根本看不到有效吃口。因此這個調低釣高是有限度的,都是相對的,都是建立在釣到魚的前提下。釣魚的環境,和實驗室和調票筒的環境完全不同的
我在廣東,一般是細尾漂調4目,粗尾調2目,釣2-4目試試。先找到口,沒口除了魚不開口外,大多是線組彎曲,就減少釣目或剪鉛增加調目,把線組拉直;有明顯頓口不上魚,就增加釣目或加鉛減少調目;小動作多,就增加浮漂上牽引力,減少釣目或剪鉛增加調目,過濾掉小動作
總之,我們的目的是釣到魚,不同區域、不同天氣、不同魚情,差別都很大,不需要為了調釣而調釣,能看到口又能釣到魚就是成功的
-
6 # 釣技百事通
1.冬季調靈,雙鉤調5一一6目
2.漂吃鉛1.5克以下,長竿可以最多2克
3.冬季釣頓,釣5、6目--3、4目,方便魚吃餌,釣深浮(離底)除外,幾目均可
-
7 # 漁客闞哥
老釣友的經驗是:應在調得不靈、釣得不鈍的範圍內進行。調時讓浮漂露出水面半目,釣時釣1目到1目半,下鉤就會基本臥底,上鉤基本觸底。當魚咬鉤後透過水線牽動浮漂時,魚不用多大的力就可以使浮漂發生動作。
這樣調漂,便於吃餌動作輕微、吸食力微弱的魚,有更多時間、更多的機會將鉤餌吸入口中,魚咬鉤後的訊息及時、迅速地反應到浮漂上來,能大大提高魚獲量。
我的回答不知能否令您滿意!
-
8 # 魚不開口咋整
冬季氣溫下降,魚兒受溫度變化影響,活性較差,攝食慾望降低,及開口率及幅度減小。表現在動作輕且細,不仔細看,還真不好察覺。那麼如何在冬天釣鯽魚時,如何讓輕微的魚口變得明顯,中魚率高呢?結合本人多年垂釣經驗,予以解答。
要放大魚口訊號,要先在調釣上下足功夫,在漂型的選擇上,我通常會選擇長尾長腳圓肚,或棗核型浮漂,但吃鉛量要把控好度。我通常習慣是不超過1.1g~1.4g左右吃鉛量的浮漂,其特點是可透過線組匹配,餌比等因索結合操作手法,釣法可實現誘釣結合,有效放大魚口。
針對不同作釣水域,魚情會有細微差別或變化,那麼在調釣也要適時調整,以適應魚情,冬季野釣,雖為生口魚,但由於氣溫所至,鯽魚魚口也大不如前,在調漂時不能按照以以往調高釣低,以釣靈的方式來操作,否則,浮漂雖有明顯動作,卻常會揚竿不中魚的尷尬局面。為避免中魚率低下,冬季野釣,我採用的是空鉤半水調平水,釣一、二目。漂動即魚訊,揚竿即中魚,效果非常好,當然,用紅蟲,蚯蚓等蟲餌作釣,釣目可適當增加,當自然蠕動的美味在魚兒面前翻滾,晃悠,魚兒一旦吞食,轉身遊動,揚竿即中魚。
賭塘黑坑等商業性釣園,魚情相對複雜,但因受季節影響,魚口降低是必然,但由於賭塘黑坑為滿足市場需求,通常會隔三差五投放鯽魚,而由於密度較大,前期新魚開口期,即正釣日調漂可適當調高釣低,如調五釣二,但後期偷驢日或糗魚情時,應調成不靈不鈍,或略鈍,調低釣高。調是手段,釣是目的,要適應魚情,針對季節變化,及時調整餌料比重,味型,狀態,釣位選擇,線組匹配,釣技與釣法等相關環節,找到感覺,才會有好的魚獲。
回覆列表
調平水釣2.3目就可以,個人經驗,重鉛找底,然後減鉛皮,直到浮漂露出合適的既可以,這樣釣比較靈敏,鯽魚咬口就能看到,屬於浮釣,如果不好用就重鉛直接找底,跑鉛釣,這時候你要經常換餌料,應為冬季魚口很輕,也就是說釣頓。我一般情況1分鐘之內肯定提高,不管吃不吃,結果魚貨卻出奇的好,很多時候頓口釣魚都看不到浮漂有動靜,但是提竿就會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