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38131868184

    以“仁、義、禮、智、信”為學術中心的學派應為儒家,其創始人應為孔子。孔子死後,儒又分為八派,以孟子一派為繼承孔子學說的正統。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成為統治階級的官方思想。在整個封建社會里,儒家學說經歷了四個階段:

    其一、先秦時期以孔孟為代表的原始儒學;

    其二、兩漢時期以董仲舒為代表的神學化儒學;

    其三、宋明時期以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理化儒學;

    其四、近代衰落階段的儒學。

    由於儒學在中國的歷史上經歷的時間長,加之又占主導地位,因此儒家學說實際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的主體。歷代統治者都把儒家思想貫穿於國家治理中,具體便是以“仁、義、理、智、信”為主題對人民實施教化。而我們現代對此應理解為:

    仁:則為上對下要有包容之心,施以仁義關懷;而人與人之間也要相互有關心包容之心,表現出胸懷大度;

    義:與上對下則教育人民要堅守正道、正義;而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應講道義,相互不得違背;

    禮:則上對下講,應當規範對人民的教育,使得人民講文明懂禮貌,遵紀守法。而人與人之間相處更應該講情順理,講文明懂禮貌,不得相互鄙視,言行舉止不文明;

    智:上則對下要廣泛開發教育,啟蒙其智慧,要用其人們的智慧去建設國家,開發經濟,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人與人間交往更是應當用其智,以其智慧而去創造並贏得人生的美好的事業和生活;

    信:以上對下來講,上行下效,上對下一定要講誠信,凡是施政都要以民生為要,只有取信於民,才能獲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援,國家建設才能發展,人民才能和諧。而人與人之間相處相交重要一點就是要講誠信,以誠信為本,只有相互講誠信,人們相處相交才能和諧,不會產生社會矛盾。

    由此可見,“仁、義、禮、智、信”不僅在封建社會作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主體思想,而就現代管理國家、規範人們行為及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分床睡覺已經兩年多了,是不是感情破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