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22095044725

    四書五經是宋時朱熹對後世定為官家必讀之書,後又定為科考官訂用書。四書基本講述如何做人的意義很大。五經是自然哲學範疇是人與自然界乃至宇宙的互動關係,是形而上的著作源頭。

  • 2 # 意識之源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它們是儒家的主要經典。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四書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露臉的機會挺多的,初中課文裡就有《論語》、《孟子》的文章了,所以要記下來也不算太難。而“五經”露臉的機會就比較少了,而且數量上也多了一部,所以記起來比較困難。

    這樣以來人們就以為四書超越了五經。

  • 3 #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南宋的朱熹把這4種書加以註釋,稱《四書章句集註》,簡稱《四書集註》,“四書”之名從此確定下來。“四書”原文不過5萬多字,但儒家所宣揚的封建宗法專制主義的政治綱領、倫理思想、哲學觀點都包括在這四種書裡。《四書集註》出版以後,南宋末年,許多學校開始用為課本。到了元朝延祐初年,科舉考試規定: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南人的第一場考試須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依照朱熹章句集註出題。明清科舉考試,都首重“四書”,以朱熹的註解為唯一標準。自此,《四書集註》遂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官辦和私辦的一切學校的最基本課本。

    “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的合稱。五經的名稱始於漢武帝時。“五經”基本上是經過孔丘和他的後學不斷整理、補充而流傳下來的。“五經”的文字,經過秦代焚書散失無存,漢初有人憑記憶重新編撰。漢成帝時,劉向校定“五經”,蒐集各種文字互相比勘,決定正誤。漢靈帝熹平年間,蔡邕等訂正“五經”,刻石立於太學,稱為“熹平石經”,作為政府的官書,使天下經文都以此為標準。宋以後,以朱熹學派的解釋作為學校的學習標準。明永樂年間,編印《四書五經大全》,作為學校的主要教材。宋儒認為“四書”是學習“五經”的階梯,掌握了“四書”的要領,才可以進一步學習“五經”。因此,元、明、清計程車人常常先讀“四書”。根據科舉考試的要求,“四書”必讀,“五經”可以專習其中任何一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盧平,和哈利父母,伏地魔到底之間是怎樣的關係?